.本集兔子和狼(3)概括地以狼代表管理者,以兔子代表被管理者,以森林代表企業本身。而森林其他可棲的環境及可食之物,就代表企業能供給林中動物生存的基本資源。
使人容易忽略的是,這個森林中,除了兔子和狼,甚至可能包括其他飛禽走獸,昆蟲雀鳥;它們都對整個森林共同引起作用(鶴兄不愧為林中一份子,總見到全局)。把注意力集中在兔子和狼的好處,是更容易帶出森林的責任和作用。
當狼和兔子都在森林中為自己的利益生存,但對於兩者更重要和更基本的生存要素,不是狼和兔子個別的素質或本領,而是森林本身。
在自然界中,兔子和狼努力在森林中學習和強化本身的覓食技巧。兩者之間雖為 Prey & Predator 的關係,但因為雙方為著“在森林中掙扎求存”,所以在一個“容許物競天擇”的森林中,無論狼群還是兔族兩者的基因都不斷強化。
*******************論學習在這天朗氣清的一天,為兔群四出覓食的好時機,可是森林中危機四伏,不時有野狼出沒。
為免被狼逮到,兔子們想盡辦法:有的於夜間覓食,有的耳聽八方,有的專挑荊叢出沒。
兔子,請等等,要注意,不要以為能夠防備狼,便可以生存,兔子能夠在森林中生存,都是靠覓食的。越身體強壯,腦袋越聰明的兔子存活率越高。當中有一些成為其他兔子的學習對象,讓他們能找到更有營養的食物,而同時能躲開狼的追捕。
狼族也越發聰明,或專在兔子洞口等待,或組成狼群集體獵食,或跟隨老狼學習獵食技巧。
狼啊,請等等,要注意,不要故意窮追那些短跑金牌得主,要專向那些跑得慢,不勤鍛煉的懶兔埋首,它們才垂手可得。那些能夠在眾狼中間表現優秀組織能力和獵食技巧的,便成為狼群之首,指導他狼進行捕獵。
而當兔子和狼都努力在這森林掙扎求存的時候,兔子和狼都在不自覺間為森林的生態作出貢獻。
而無論兔子和狼當有日要離開此森林而遷往其他森林,帶有強化基因的狼和兔,都將有更高的生存能力。這就是前篇所指的“互利互惠”。
*******************互利互惠在狼和兔子之間的關係/interaction越發“緊密”和“穩定”,對森林的生態發展便越有貢獻,原因是,其他物種的成長亦更為穩定和更可預測。也可以說,林中萬物皆互相效力並為穩定的森林發展給予實質貢獻。
對於企業(森林)本故事的重點,對於森林的意義最為重大:
1. 容許物競天擇 = 鼓勵正面競爭
2. 提供生存基本 = 給予工作誘因
森林的一個基本責任,就是“容許”淘汰弱狼、弱兔。並為林中萬物提供生存資源。
兔子和狼的相互平衡關係雖能強化森林的內在基本,使之更能抵禦外來的干擾,但惟有不斷壯大和發展,才能使森林能應付更惡劣的衝擊。
如何使之壯大,便須引入其他物種,例如蚯蚓、大樹、紅蘿蔔甚至老虎。每次引入新的物種都會帶來新的衝擊,亦帶來不穩定,能夠清楚辨識這些衝擊所帶來的後果,便可以更有效管理好這個森林。
森林的責任,在於給予林中萬物最基本的供養,使狼和兔子能夠共同發展和強化自己的基因。倘若供養不足或錯配,將會導致物種流失,雖然未必會拖慢森林的發展步伐,但會為森林的生態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對於管理者(狼)狼的一個基本責任,是要淘汰弱兔。並且學習成為強狼,以免餓死。
本故事並非只對企業有意義,對於一眾管理者而言,也就是企業的發展先鋒,誰最有組織能力和優秀的技巧,並最能了解森林的生態環境和發展方向,將成為狼群之首。
狼乃高層次的捕獵者,怠惰的狼,會產生怠惰的兔子,學習的狼,會鼓勵兔子學習。但是,如要合理的分配資源,和提升生態質素,狼不應該窮追優秀的兔子,這裏的意思,由管理者自行領會,CM 於此不表。
對於被管理者(兔)
(當年兔子和狼在逐漸成形為 CM 筆記一部分的時候,原來的目標聽眾(即CM自己)只為管理者本身,但當讀到
辦公室閒人 一文後,方知道此筆記當初或許忽略了被管理者的看法,因此臨時有此評語。意見比較主觀,請諒。)
兔的一個基本責任,是要覓食,並且要學習成為強兔,以免被狼所逮。
正如之前所說,兔子只顧逃避狼的追捕,並不能解決生存問題。要生存,必須要覓食,要覓食就必須要學習。包括學習森林中什麼地方才有足夠的糧食,那種糧食才最適合自己成長等等。至於一隻聰明的兔子能否蛻變或演化成為其他物種,則或許只能靠努力學習,以及自己的意願。
******************* 兔子和狼的應用鶴兄曾問,職場中的關係錯綜複雜,甚至包括人性和心理學等範疇,使用兔子和狼的故事來說明管理關係,或許流於過分簡單。小豺狼同意。
但 CM 有一個近乎屬於信仰的理念:當“人”被放在大自然的“天秤”上時,其相互關係模式,實與兔子和狼雷同;而任何偏離這個模式,便表示與大自然不符,即反映“非自然的人性”。對於自然的人性,CM 認為管理者毋須過分緊張,但對於非自然的人性,管理者尤須進行管理。
而兔子和狼的意義,不限於兩者之間,乃至全局 - 即整個生態。CM 借大自然生態,來解釋職場生態,對於不少人,絕對是難以理解。但倘若能夠明瞭更多大自然的運作,一個簡單的兔子和狼的故事活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分析工具,協助管理者觀察甚至解釋部分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 Behaviour)。但又如
pk_ 兄所講,工具始終不能代替技巧,所以必須要親身面對和領會。
- 無論作為企業或管理者,當適當地代入森林或狼的角色時,便能更容易了解在職場中的角色,並為下一步作出計劃。CM 自己會應用大自然的規律去禁止自己進行過度的管理,評估員工或勞資關係當前的形勢,為轉變管理進行預測和規劃等。
- 狼和兔子的學習,就等於職場中態度的轉變。在森林中,狼和兔子為“食”而學習,而在職場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則為“利益”而學習。因此假若企業能夠帶出“利益”,對於員工的學習可謂百利而無一害。再進一步,那些高舉“以人為本”及“為員工設想”的企業,帶出利益將是他們的責任。
- 磨合若出於自然,那將會是最有效果和持久的。如要加速磨合,從故事中可見的方法是,通過帶出利益,鼓勵學習;或者引入小危機/製造危機感,催化磨合過程。而小危機(小雪崩)的作用,就是引入“可承受的干擾”,不斷衝擊關係的底線,從而不斷改善關係和適應能力。
- 學習為最自然的人性。失敗和危機只為學習而鋪路,學而不倦,才乃成功之母也。
其中一個非常接近本篇所帶出的大自然法則的管理辦法,
CK兄於其
《管理尺度》一文有精彩的演繹。 CK 個人的管理手法,正正就是容許物競天擇的例子,而其拍檔的管理手法,也就與扼殺基因進步的情況相符。(但若要為其兩者關係進行分析,或許用“狼”的層面會比較合適。)
******************* 結語:CM 借喻兔子和狼為引子,帶出管理關係,然後借喻大自然生態,帶出職場生態,目的乃帶出個人一個淺薄的信念,就是兩者的生態模式是一致的,沒有抵觸。雖然對於不少管理者或理論看來,大自然生態未免過於簡化了人性的問題,但是在一般錯誤的決策,若非忽略了人性的自然性,就是過分強調了人性的非自然性。
因此,寄語管理者,請多留意大自然的管理法則。並寄語企業,請多留意大自然的發展歷史。
P.S.:如想更容易理解兔子和狼 (1) 裏的一組曲線,請 click here .兔子和狼的故事系列,乃讓管理者了解人性相互關係,祈在管理“關係”時,能更有效率和更清晰作出分析。Acknowledgement and Contributors:
鐵鎚兄,
Karen,
CK,
鶴兄,
AK,
香水姐,
Bravo,
On-dog,
pk_, R仔, Dr. V,
馬鈴薯,
渣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