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9, 2008

論民主中國的先決條件 (8)

不經不覺,原來上集距今已經一個月了...

******************

一國之基建設施需要視乎手上資源、所擁技術、發展目標,才可制訂具體規劃方案。這個先後次序相信不會太多人有異議。

而一國的經濟建設,包括法規及制度,也要視乎產業結構、物資供求、生產營銷技術等各方面考慮,總體經濟方針才能發揮最大效果。這些考慮之必要性,估計亦無大異議。

那一國的政治制度又如何呢?是否一樣需要某些基礎,才能達致所需的效果呢?

本系列就是針對以上這些疑問而寫的。

今天以 Mobility 為切入點,並建造一個 Model (或一個 Framework)。由最初只是一個觀察,再試圖加以描述,然後漸漸進化到成為一個用於分析企業人員流動的指引。這個個人心中的目標,就自然是以這指引去推演及計劃下一步的工作或企業目標。不過,今天不推演企業目標,改而推演社會發展目標。

******************

A Limitation of this "Model"

從日常生活接觸到各種認為中國(大陸) 政府「不會」進行「民主化 」的論點,一般有三類:

1. 根據過往經驗、歷史,那個罪無可恕的政府絕對不會推行任何形式的民主政制。(無心無力型)
2. 新中國已經顯出其獨特的政治發展方式,完全毋須亦不應該改變現有政制模式。(有力無心型)
3. 就算中央已經比以往顯得開明,也希望進一步下放權力,但這個十三億的環境不許可。(有心無力型)

這些論點的共通點,就是「無法學習和進步」。

倘若採用以上觀點來檢驗本 Incremental Mobility Model,那對於 Mobility 的分析將不能對社會或政制發展有任何合理的推論。

******************

Incremental Mobility Model

此框架包含三個「流動」元素:Geographic Mobility, Economic Mobility 以及 Social Mobility. 以下將分別簡稱GM, EM 及 SM (唔用英文寫硬係好似掙咁d...)。與此同時,本框架可以以一個簡單表格表示:

表格的左邊,列入 Scope of Mobility,由上而下分別為GM, EM, SM

而表格的右方,則為 Social Impact (暫定),由上而下分別為Social Contact (Presence in Group, a need), Social Influence (Significance in Group, a want), Social Control (Leadership in Group, a desire),對應左方的 Mobility Level.

簡單來說,不同的 Scope of Mobility 對於個人以及社會整體有不同「層面」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是循著 GM > EM > SM 這個次序發展的。

這個次序,是與 Social Impact 的深化過程相配合的。由於 GM,人得以出席團體活動,進而交往。而互相交往,就因 EM 之推動,從而發揮影響力(或互相影響)。而影響力就因得 SM 促進,使人和其影響力進入權力機制。


個人及社會層面

按照最初步的觀察,每個人必須累積足夠的 GM,才可以獲得 EM,然後在累積足夠的 EM 後,才可以獲得 SM。以另一個角度看,人必須爭取 GM 的自由,才可以獲得相應的 EM 以及 SM。

或許可能有人有疑問: EM 在字眼上是經濟性的,可是明顯有些人未必需要取得什麼經濟「自主度」,便能夠在社會發揮影響力,所以會否有可能毋須獲得 EM,便可以直接獲得 SM?這樣的例子,可能就有印度聖雄甘地。

不過,用一個角度理解,EM 所代表雖然是 Economic Mobility,但經濟並非單代表金錢。而經濟流動量/力,正如前所說,就是對於經濟活動的操控程度的反映,也就反映「經濟自主度」。一切的經濟自主度,就是操控資源的能力(或運用所得權利、權力和資源的自主度),更深的意義就是掌握「將來」的能力。而若誰能更有自主度,他就有條件獲得更高的 SM,去參與權力階級的。某些革命者或許會有這種特質,在獲得 GM後,馬上獲得 SM,繼而取得權力。不過,而以我個人非常粗疏的歷史知識,這些革命人物倘若沒能在經濟(即資源控制)層面上獲得所需的自主度,其能參與社會事務(例如向社會運用權力)的能力將會很快衰竭。

(基於這個理解,會有如此推論: GM is the prerequisite of EM; EM is the prerequisite of SM; SM is the prerequisite of Social/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System.)

政治層面

政治學的教科書(或Wiki)裏面提到有關政治文化的分類,其中一種分類方法(by Almond &
Verba)就是把社會人口按照政治屬性分成三類:Parochials, Subjects and Participants。

Parochials 是指那些,對於政府管治非常無知的人,生計也不受政府政策所影響。(按:一般都是文盲)
Subjects 是指那些,體會到政府管治的影響,但一般唯命是從的。
Participants 則是指那些,積極參與(和反對)政府管治的人,無論是否處於建制內外。

而再引申下去,不同社會可以按照其 Political Culture(政治屬性人口的比例)分為四大模式(State) :

Democratic Industrial: Participants 佔大多數,Subjects 次之,Parochials 最少。
Authoritarian Industrial: Subjects 最多,Participants 與 Parochials 同樣最少。
Authoritarian Transitional: Subjects 最多,Parochials 次之,Participants 最少。例子有印尼。
Democratic Pre-Industrial: Parochials 最多,Subjects 次之,Participants 最少。例子有印度。

(註:抱歉,找不到相關網上連結,無法引用。而以上全屬教科書資料,可向政政系同學們查詢。)

採用以上分類,主要想帶出,不同地方/國家皆(無論主動或被逼)因應不同的政治文化(即不同政治屬性之人口比例),而可以維持不同但又相對穩定的政治制度。

其意義是,倘若政治文化改變(也很可能隨時改變),即以上三類人(Parochials, Subjects & Participants)的比例有所改變,便會為現有的政治制度帶來新的需求和衝擊。

以個人推斷,於現代的環境,Parochials只會越來越少,而Participants只會越來越多。緣何有此推斷,雖然純屬主觀願望,但亦客觀地認為,因為資訊接觸面不斷增多,所以現今知識基礎一旦能建立起來,便不再像過去般容易被推倒。

回看此框架之各種前提和「立論」基礎:

GM 能帶來 social contact。例如通過 exchange of social awareness,social contact 促使 Parochials 轉化為 Subjects。

EM 能帶來 social influence。例如通過 exchange of interests,social influence 促使 Subjects 轉化為 Participants。

SM 則帶來 social control。例如通過 exchange of power,social control 促使 Participants 轉化為 Ruling Class(包括Opinion Leaders)。

******************

按照此 Incremental Mobility Model 之框架,「教育」並非是唯一能開啟民智的鑰匙,也非唯一能解決文盲的方法,反而,「道路」以及「遷徙/往來的自由」(Freedom of Travel)或許更值得考慮。

(補充:關於以上這點提議,其實也有不少現實情況未能符合此推論。不過,個人再深一層去想,究竟何謂「文盲」?於我,「文盲」的定義會同時隨著社會/國家目標而改變,亦令這個推論未必夠完滿。雖然如此,我會認為,若文盲的定義是經濟性的,而教育的目標是提高人的自主能力的,這推論個人認為相當合理。)

******************

我想,下集應該是最後的一集了。雖然還有 Mobility Control, Mobility Potential, Applications 等 keywords 以及不少例子(和反例子)可以寫多數篇,不過,應該是時候解釋什麼「先決條件」並為自己「自圓其說」了。

Sunday, May 25, 2008

犬儒、偵探、Pro唔Pro

犬儒一詞,犬字從先,對於我來說,挺負面的。

我最初的意會,以為是某類代號或代名詞,意思大概有如像犬一樣忠誠的讀書人吧。

原來犬儒即Cynic。要多謝危樓姐姐之餘,就只有感慨,唉,原來我實在...... (總之不知從何說起...)

************************

一生都當偵探。

無論在工作間,還是日常生活,難免要費力留神,仔細推敲世間事的緣由。每天研究這研究那,就這樣渡過。

最近還當了一回狗仔偵探,要在街角監視目標,扮路人、食客、遊客,套取軍情。雖然在執行時脫節的地方多不勝數,但任務總算達成。至於有否併發症後遺症... 抱歉,一概管不了。

唉,我還是寧願當一個查根究底,找壞員工痛腳的公司偵探,有糧出之餘,還可以滿足自己虛假的正義慾,最重要的是,就算失敗了,也沒有多大的負擔。

要知道,我真的擔心。要鼓起勇氣呀。

************************

查實我Pro唔Pro?

我唔Pro架。雖然我有時都Pro,但唔係成日都Pro架。最重要睇你自己。

若果你自己身家中產,但成日都憂柴憂米,然後話自己唔夠錢,我就梗係Pro啦。之不過,自己只係憂無能力,憂自己唔夠責任感,咁我都唔會好Pro既。

所以話,雖然我成日提住話生仔可以好開心,但其實我都唔係咁Pro架咋。況且,我又唔係特首獨立委派鼓勵全民生多幾個仔女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on Promotion of Giving Birth)既專員,又無錢收既。我唔Pro,而你又唔生,我估將來我果兩個既競爭力可能仲大d添呀。

Wednesday, May 21, 2008

情理皆虛 (虛脫的虛)

近日幾乎虛脫。

除了情感的付出,還有理性的投入。每天腦電波的波幅超過三萬點,市況緊湊非常。

今日要做個紀錄留存:

情緒低落事件

四川地震,感覺很近。看到小妹妹的背影,馬上想起 Da Da。(然後被人狠狠地敲了腦殼一下)緬甸風災,感覺很遠。想聽,但什麼都聽不到,情感無法宣洩,好壓抑。

又一標簽事件

外國政府考慮為居民的身份加添一點特色。後感是,偏見或許源於理性上的不知,而非情感上的抗拒。 (阿5:我這個後感第一個想到的是“他”,或許,這也是我對他的偏見)

《不知有何用事件》

唉,我又一次太執著

《燈蛾撲火事件》

嗯,想深一層,好像很蠢。不過,無論如何,都會一試。因為,想想想,不如做做做!我不想永遠停留在去接受一個心態。就算不成功,當測試下反應,了解一下心態也好。嗯,上天涯去!

一家一孩呼籲事件

我覺得,助養,有如養育自己的孩子一樣, 同樣需要責任感。(龍兄:我支持你!)

**************

(我諗佢地唔會洗版卦......)

**************

後按:

希望工程2.0 事件

一個由Sun-Bin發起的項目。一個往前進的項目。值得支持和參與,而且起著一種鼓勵民間監察的作用。而這裡,有量子的意見。

Saturday, May 17, 2008

那是賑災錢,誰都不能貪!

各當官的:

這是太太和我一家給您們的信。

今天不分析、不追究、不忿怒。

只有卑微的呼籲:


那是賑災錢,誰都不能貪!


懇請以行動響應。


****************

另外:肥龍的一人一力助養呼籲

Tuesday, May 13, 2008

難道沒有人為我們作嫁衣裳?

這數星期游走過不少講及近日負面新聞的地方,嗯,感覺是,負面。幾乎對於香港,只有憂,沒有喜。

單是火炬及貧窮兩個關鍵詞,已經引致烽煙四起,現在還有緬甸風災和謀殺自殺新聞。昨日,竟然還有四川地震。

不只覺得渺小,還覺得有心無力,很累。

我很不想說,人,要自求多福。我之所以很不想說,因為我覺得,人,根本毋須如此為明天憂慮。

不過,總有些東西我們需要靠自己努力。自己的汗水,就是努力的證明。你的汗水,不比我的汗水矜貴。而我的汗水,也不比你的來得有價值。

縱使有時努力好像是徒然,又或許自己的努力,好像永遠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但當我們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同時,難道沒有人為我們作嫁衣裳?我們是只有付出沒有收穫的那一群嗎?

我不感到無助,只感到有點孤獨。

我覺得我還需要更努力,所流的汗始終比人少。

(縱使近日心煩至半死,我還在跟我心中的 Social Mobility 默默交往。)

Friday, May 09, 2008

搭訕

今日趕赴鄉試,中途於華山之腰一大眾茶寮歇息。


甫坐未幾,一位黑瘦戴眼鏡沉默外籍男士搭檯。又未幾,該男吞不明藥丸一顆,並以桌上「可樂」飲料送服!

大驚。

喝過茶,見四目無人,向瘦男攀談。

男名 Henni (sounds like that...), Sudanese... 蘇丹!在華山之實驗室做研究。focus of study: tuberculosis (spell check, 竟然無串錯)!已來港半年。

鄙人對瘦男明言,以可樂送藥之弊。

Just Panadol...

You'll get high... (One of my friend just did)

(回笑。)

... and ulcer with some other kind of medications... (小心d喇仁兄)

(默然。)

Use water... (容許我再重覆一次喇)

... (雙方你一言我一語,好多 dead air)

Nice to meet you, Henni. (微笑,但繼續落寞)

Nice to meet you, C.M. (微笑,但繼續心煩)

**********

Henni, 希望有緣再見。

**********

Geoffrey 兄,Karen,多謝,小弟鄉試完畢後回覆。

Karen, 似乎 Geoffrey的意思是,倘若每個基層員工加薪 $1000,那若有 24個員工總工資便增加 $24000,假設一個中層員工工資為 $24000,那取消此中層職位可行嗎?

Tuesday, May 06, 2008

管中窺「最」

Poverty is not a crime. Poverty is inability, not of those in it, but of those not.

************

VC又一次挑起小弟條筋。他在明兄的《反對最低工資》中問小弟,「有無從人力資源角度看只在兩行業推行最低工資的有趣結果?」

哈,雖然死線臨到,但不得不寫。

小弟「不大」支持最低工資,相信朋友都略知一二。但我不是反對最低工資的死硬派,我覺得。

不支持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1. 「應該」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提供更多機會讓人主動增加自己的工資,簡單如小弟一年前的《支持就業,反對合法賄賂》所提出的方案。

2. 幫忙、送贈或施與,不能沒有條件。其基礎理念跟我在冰冰那裏說的一樣:「人地最初唔一定係要魚,而係你覺得佢要,反正教人釣魚麻煩(或覺得放置漁具係自己屋企係阻地方既),所以唔理三七廿一就送條魚比人,或將成套漁具送左比人。」施者沒有從心出發的慷慨,受者也不能從心領受。

3. 削弱某些人(通過就業及與他人接觸)有肯定自我價值的機會。(如,。)

回到VC的問題。

假設香港於兩個清潔工及保安這兩個行業推行最低工資(時薪計算),並且公司亦同樣有自行(不是外判)聘用這兩工種人員。

既然這兩個工種的工資已經被鎖定一個最低水平,而作為人力資源部招聘的負責人,我會有數個計劃:

1. 新招來的清潔工,必須要有足夠的經驗和學歷。基層清潔工則只需要經驗和某些性格特質,毋須學歷。事實上清潔經驗非常重要,例如處理某些污跡的方法,或評估無法處理的情況,甚至對於突發情況的臨時應變。如果只是一般掃地、倒垃圾、抹檯、吸塵,時薪$30 (一個月$30 x 8 x 25)絕對不難。

2. 至於保安,時薪$30 則差不多了,態度要主動,要誠實可靠(Errr,咩叫誠實可靠?)。不過,另外會安排巡邏工作、消防設備檢查等工作給他。如果完全以保安為主,請某些年老的 Gurkha 也可以。

3. 一眾工資比最低工資更低的初級文員、辦公室助理、茶水阿姐、售貨員、中等經驗餐飲服務員,以技術、學歷要求計,肯定比清潔工為高(很多時亦比保安員為高),其工資都建議需要慢慢作出調整。原因是最低工資的出現產生了更多「互相比較」,作為人資管理人員,必須要顧及。

4. 因為(3)之各式人員的工資水平有所提高,亦勢必對更上層的加薪構成壓力,否則不能反映公司內部的工資水平準則。牽一髮,動全身。一個字:煩。

5. 除了保安員及清潔兩個工種外,各種無經驗人員可以繼續考慮。不過當這些無經驗人員獲得相當經驗後,必須大幅加薪至超越前兩工種的水平,以反映 reasonable pay for skill (relative skill/competency level)。

6. 以後保安及清潔這兩工種空缺,將不會(或不容易)考慮無經驗人員(尤其保安員)由公司慢慢培訓。清潔工,沒有辦公室清潔經驗,則必須要有打掃家務經驗,抱歉,不能爬梯、不懂計劃清潔用品庫存、還要他人照顧者免問。

7. 不擔心其他工種某些欠缺能力或經驗的人繼續擔當該職位,例如每天只能「摺信」,而不能作其他工作的。提高他們的工資的作用,最多只是告訴市民或公司內部人員,公司是所謂良心企業。

8. 由於預計到今年整體薪酬有上調壓力(主要為中低層人員,但人數不少),而不單只有個別工種的薪酬提升,所以企業對於來年加薪及派發花紅會較為審慎。(同事們,麻煩大家共渡時艱)

9. 既然工資預算增多,某些開支需要減少,例如辦公室用品、設備等。

10. 跨國投資機構等毋須擔憂,一來最低工資根本未必會影響他們的清潔工或保安員,二來,這等企業根本沒有欠缺能力或經驗的相關人員。

************

我話:老闆,報告完畢,依家一闊三大,或者唔係好多,你都要頂硬上啦。(若果呢個老闆開正清潔公司或保安公司,就要落力同客人講價囉)

老闆話:各位尊貴的行政人員同事,包括你呀C.M.,唔該聽日自己報個數比我... 報咩數?減人工呀!

************

米之《
量之《
K之《

Sunday, May 04, 2008

續我心中的社會企業

原本前篇準備連接 Social Mobility 與政治參與的關係,不過,既然談及「社企」,小弟想補充一下個人對於所謂「社企」的觀感。 套用自己之前所說的話:

「我認為,Grameen Bank 係社企,但窮家女們唔係。」

「窮家女們「一定」不是社企。她們是一般的企業家,一群自食其力的企業家。」

「Grameen Bank就是不折不扣的「社企」。沒有「利用」人同情心的同時,更使人自力更生。」

「社企的最終目標,不是被助,而是助人自助。」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早陣子於電視推廣「社會企業」,呼籲各界支持。

單憑廣告的表面信息,曾生心中的「社企」,按照我的理解,這些「社企」不過是一個老闆(由政府資助),僱用一批在社會欠缺競爭力的人擔任員工。

若曾生的社企也包含有「助人自助」的意思,那我簡單地推斷曾生的意思大概就是:助人的,是社企的老闆(或政府),而自助的,就是那些被僱的員工

然後若正如 Karen 的評語指,「社企係一班弱勢社群和殘疾人士等與社會福利機構合作,經營生意之餘,亦要把有關收入應用於提供社福服務上。」

如果曾生的意思與我的推斷相近,那我會覺得,這種社企,那只是稅制以外的財富再分配手法(而且是一種成本效益非常低的手法),與「助人自助」的理念毫無關連。

Yunus 認為 Grameen Bank, Grameen Telecom 等等... 之所以是 Social Enterprise,並不因為這些機構「僱用」了欠缺競爭力的人,而是因為這些機構提高了他們的競爭力。

容我講一個真人真事。

小弟有一位世叔伯,今已六十有餘,英語僅中三程度,曾於大陸設廠失敗家財盡失,生活主要靠家人支持。

然而兩年多三年前的一天,他發現了 eBay 的可能性,於是間接找到我來問有關 eBay 的事。

坦言,我當時是萬二分抗拒的。年紀這麼大,連 eBay 怎樣 set up account 也要我一步一步在電話中傳授,連電郵也不會,搞什麼 eBay!往後一小段日子,例如怎樣貼上照片、有什麼可能語句回覆外國客戶等等,我也轉授了一點點。當時我接到電話也覺得煩!我會想,你不如休息享清福吧,你家人還可支持你...

好了,到現在,他通過 eBay 向外國零售國產電腦/電子產品,一年前的消息是,他每個月已經可以有(至少)八千多的淨收入,在深圳開了一個商住辦公室,還有一名在國內僱用「電子外貿員」,不單需要存貨應付客戶,更還要招聘第二位外貿員!

如果讓我界定,eBay 絕對合符資格被稱為社會企業

*************

朋友,近來忙,因為小弟正應付「疑似就讀」的會計學科,正準備接受疑似考試。好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