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今日比佢笑死

韓寒,《後會有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176x6.html

************************************

各位朋友们,在此向大家证实,《独唱团》的确已经无限期的停止。本来想用精力有限等原因搪塞过去,但总觉得为了避免各种猜测,应该向大家有个交代,事实是由于我能力有限,《独唱团》的第二期乃至未来各期在均无法出版,所以特此宣布独唱团之团队解散。

文艺杂志《独唱团》于2009年年初决定开始运作,一开始是聚星天华文化公司处于市场考虑倡议开办,并投资500万元作为启动和筹备的资金,不过这笔钱分文未用全数退还。工作室开始构建《独唱团》的雏形。后来由于聚星天华公司被盛大文学所收购,所以《独唱团》的出版发行事宜自然就转到了盛大文学,盛大文学将其发行权交给了旗下的华文天下图书公司,在经过了将近一年超过十家出版社的辗转审稿以后,由山西书海出版社以丛书的形式出版了第一期,在印刷期间一度被强行叫停,由该省相关部门再度审查,出版日期再次延误,所幸最终出街。出版之后,至今实际销售了150万册,按照行业惯例,则应该算是1500万册,主要是承蒙大家的捧场和错爱,当然,还有原因就是人家只卖一个月,这个一卖就是大半年。

出版后由于被认为是以书代刊,所以相关合作单位受到牵连,为了避免牵连到市场上其他一些丛书的出版,做到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出版条例,所以《独唱团》转到了磨铁图书之下作正规刊物化的努力,但所有的努力包括已经谈定签订的多家合作方,均会在谈判完成或者下厂印刷之际突然表示无法操作,我对此深表理解,但为了防止造成误会,我也多方打听,只能说这确非新闻出版单位或者宣传单位施加压力,大家不要错怪,但其他打探都无果,可能中国相关部门相关人太多,太多人都有让文艺读物变成文物的能耐,所以具体我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是得罪了哪位朋友,我在明处,你在暗处,山不穷水不尽,柳不暗花不明,若能知晓,恰能相逢,我不记恨,但请告诉我,这是怎么了。

《独唱团》在屡次手续齐全的印刷过程中均遇到困难甚至化浆,过于浪费纸张,不符合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号召,再坚持下去,不光出版无期,恐所有工作人员和合作方都被节能减排,而且对于这些供职于《独唱团》的年轻的朋友们和读者们把青春耗在无尽的无望的等待中也没有意义,经过慎重的考虑,由于本人的失职与无能,决定无限期的冰封《独唱团》,《独唱团》的团队原地解散,留一人处理善后,公司将继续全薪供养团队所有员工半年,作为大家另寻工作的准备,所有被选用但未及刊登的未来几期稿件,《独唱团》将支付一千元一篇的退稿费用,或者作者可以选择接受一字一元的稿费价格,编辑部将负责推荐给其他优秀文艺杂志。编辑会在年前和所有的供稿者们完成后续处理,作者也可主动联系我们。

最后,感谢所有的读者,感谢所有的作者,感谢所有的主创人员和工作人员,我们的遗憾是作为一本准备时间足够被充分的文艺读物,第一期做的不够好,不幸让大家给看见了,第二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幸大家都没能看见。需要提醒读者的是,虽然独唱团失败了,但市面上在成功销售的小开本独唱团,独唱团第二期,独唱团第三期,合唱团各期,明天独唱团等均是盗版,请谨慎购买。最后希望朋友们新年快乐,因为此事既无关死亡,也无关永别,而冬至花败,春暖花开,都是生活常态,所以并无需惋惜。后会有期。

************************************

韓寒,後會有期丫,呵呵呵呵~~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如果... 有日要走難

查實邊有諗住有續集架,之但歐洲大雪學生滯留港府話去打救,令我感受到彼方此方方方恍如隔世。

好耐之前我一直有個天真到傻既想法,就係如果有日真係打到黎,雖然會見到現實殘酷屍橫遍野,但仍然都會見到人性光輝互相守望:「你走先,我仲頂得住!」你推我讓之聲此起彼落。

誰知有人傳話,話爭先恐後既見得仲多。

講真,官員該煨香港都未至於淪落,家長已亂心煩自求多福亦人之常情,新一代未見過世面可以慢慢耳濡目染,但牛龜咁大個法寶盡出**踩住人**上/走/飛,先至最眼冤。

如果我對仔女夠膽死懶醒咁同我講點樣扭盡六壬快人一步理想達到,我就一頭坎落個死仔/女包個頭度睇下個天收邊個先。

Monday, December 20, 2010

如果...

如果香港要辦亞運,最好同深圳合辦。

如果社會流動真係咁重要,唔該廢除無聊既資歷架構,停止多餘既大廈管理行業規管,以及削弱一切無謂既所謂專業機構限制有志者入行既權力,仲要叫各位人治部大佬大姐唔好淨係以為學歷經驗所佔既比重最大。

如果完美主義者要既係絕對性結果,咁佢地既相對性要求只係一個欺騙自己或他人既幌子。

如果生死真係上天注定,咁生同死之間既過程中,就充滿住選擇同埋被選擇。

Tuesday, December 07, 2010

一場遊戲的三種角色

Well, 我後天唔係 major in econ,而且天生「恨」錢,所以對於大部分以金錢/資源為尺度既分析呢~ 都會有種唔自然既條件反射 - 抗拒。(我記得自己細細個有次,Scarlet 某日連續同我講左幾個關於錢既笑話,我果史都仲未發完老脾,跟住就....慘不忍睹)

起初寫上集既時候查實都有d 燥底。覺得點解坊間個個都往錢看架,而最令我「忍唔住」既,雖然可能係因為,我根本永遠唔能夠追得上坊間大部分既上流要求 -- 起跑線啊既得利益啊乜乜物物啊咁。(酸葡萄理論)

我唔係 contrarian,亦唔係逢乜必反,之但,以財富、收入、職業、地位(尤其商業地位)去評論社會流動力,對我呢個丁屎咁細既胃口,真係已經飽到上心口。我知,係我唔啱。咁我真係唔係「趁勢」派丫嘛。而且某程度上講,以狹隘既指標黎分析流動力,我覺得唔夠現實,亦「唔夠道德」囉。

不過,真係諗下啦,究竟香港社會流動力既出路,係咪真係得家陣果幾條先?

*************

哈,上集舊街坊提起「遊戲規則」,醒神!

用一個簡單既 tripodal framework去睇一個遊戲既三個角色:制定者——參與者——裁判。

值得留意,有時規則制定者同裁判,都可以同時為參與者。

之但當制定者同裁判都成為參與者既時候,本來只係參與者就會無啦啦變得認真起黎勒,最終變成一場嚴肅而又唔好玩既遊戲。

其中坊間多數評論都圍繞住制定者同埋參與者,例如講下制定者點點點唔公平、參與者咁咁咁受魚肉,與此同時忽略左遊戲規則既「裁判」(Referee, Umpire)。

裁判呢個角色,有時會集合埋制定者既角色,簡單講,響呢個情況,個規則屬於一個 Closed System,遊戲過程係點、變化係點、結果係點,都容易被制定者+裁判操控。坊間亦多以此角度評論。我會亂噏咁話,呢個角度隨時係「先摸瓜後順藤」既結果。

之但查實好多情況,尤其我覺得以香港各社會最受關注既議題計,反而係「傾向」Open System,然後裏面有數個小圈子 Closed Systems。特點係,規則制定者同裁判,係唔同個體。(世界上咩會係完全Open System?木宰羊。)

就好似教育制度/選拔方式咁,香港人咁多choice,絕對係一個open system,但有時又有咩貴族學校呀,世襲制呀,乜乜歧視制度呀咁呢類小圈子 systems。用放大鏡黎睇 closed system,梗係乜都唔公平,乜都係遊戲制定者玩曬喇。

喂喂,事實係咪真係人地玩曬先。

唔知有冇人會覺得家陣d 報章評論已經悶到極點?投訴唔公平既人究竟係想盅入去玩小圈子,做埋一份「裁判」,定係好有理想咁要打破小圈子system?

今日唔記得邊個比我立過阿李寶寶中學單野,表面証供睇老實講,我佩服個媽咪不得了,佢個仔應該要自豪。立意響一個closed system 做「新裁判」,雷。之若放到成個教育制度既層面,其實對於大部分既參與者,影響始終唔大。因為九成參與者(+父母)同教育從業員先至係當中既裁判。

裁判先會左右制定者將來既路向。

Monday, December 06, 2010

眾説紛紜的社會流動力

上個topic 講起學生貴族化(並見各留言),呃,好極。往往當有人提起社會流動力,我就recall 返自己原來好耐之前叫做寫過下mobility

但又當睇番果個人講乜乜「社會流動力」,就會發覺佢地「未必」係同我講既「social mobility」係同一回事。

Well,原諒我,我真係會唔妥某d 新聞評論界(唔洗點名,好多)或者係某類社會行動派(更多)對於「社會流動力」響定義上既狹隘囉。我知道我偏執(真係唔想認,查實我外表斯文,內裏好 open 架),觀點都係五十步笑百步。但既然我九幾年前提過下 mobility,我點都要講兩句 defend 下我個mobility查實點同呢部分人講既mobility有咩相異+相依之處囉。

講返,坊間好多評論都將「貧富懸殊」同「社會流動力」互為掛鈎,呢個correlation我唔否定。社會流動力固然會影響個人財富既累積,無論緣由係出自結構性定係原則性定係處境性定係個人性(hehe,就快連我自己都唔知講咩)甚至呢個性+果個性,都唔可以話唔正確。

兜個圈講,即係話我唔能夠否定,但又唔多同意咁講囉(好明顯喇查實)。

我最想話,人地個流動力同我個mobility,最大分別唔係在於「財富」,而係在於「影響力」,而我要強調,呢個「影響力」,唔係一般講「流動力」既評論所講既「搵錢權力」(之類)。我講既「影響力」,亦唔係唯有響政治制度所存在既權力,而係響「各社會階層」所存在既「影響力」(即對他人所發揮既「the power to change」,呢個power唔係直接等同所謂「指令式權力」,而係「人既力量」)。

上次同匿名君講起:「。。。查實我一路響度諗緊,究竟所謂“階層”同“社會流動力”,係咪同一回事呢?狹隘d咁睇,當然可以係啦。但查實,lik德蘭修女呀,社運人士呀(雖則我唔想lik呢個example),議員啊(我更加唔想lik呢個example)以及一眾貢獻社會不求自擡身價既人士,佢地又響邊個階層,佢地既“地位”又算唔算我地人生更值得追求既目標呢?。。。」

我講既social mobility,其實完全唔係曹仁超式激將法果種,亦唔係沈旭暉式分析法果種(即目標為本分析法),更加唔係陳云式批判法果種。同地位,同中產,同權力,根本係兩碼子事。我講既 Social Mobility,唔係講點樣比名幼稚園選拔出黎直升名小學,然後由於家境更容易得到更多資源跑出,最後成為金融界年青才俊;又或者講點樣響底層掙扎求存,養妻活兒避免呢代或隔代貧窮。完全唔係。

而係講,各人有各人既理想(即自由選擇),各人有各人既天然優勢(即天賦差異),各人有各人既責任(即從自由選擇所得既社會職能),各人有各人既貢獻(即從自由選擇+天賦既結果),各人有各人改錯既機會(Errr....),(查實我諗自己都花精神時間定義清楚,有機會)。你話丫,舉個例咁問,德蘭修女(之類)係社會既上流定基層人士?鄧紹斌呢?何俊仁呢?昂山素姬呢?無國界醫生呢?

下下扯上同乜中產乜年紀乜世代乜家境,拜托,唔好代入我呢個social mobility 體系囉。

如果真係要研究社會流動力,查實,淨係睇財富得唔得?定係可以探索下,究竟呢個社會有幾多可能性,你個兒女,將來又可以會有幾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