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09

集錦定雜錦?

美國醫保

提供公營醫療,正是醫療保險的競爭對手。政府親自操刀成為競爭對手,保險費反而會相應下調。保險公司:保險費收入減少,稅收減少(從業人數減少)。受保人:保險費支出減少,補貼公營醫療(政府行政人數增多).... (繼續慢慢諗)

The Genius of the "AND"

你想爸爸打,定坐定定食飯?!
你想自己熄機,定爸爸熄機?!
你要抱入房,定抱出門口?!

基本上呢個爸爸奉行 "OR" 的暴政。

我地條添

又叫做:頽添、游添。

通勝話,我係溫餓乎添咩庵爸。

Wy氏廣告

有否留意 Wy氏近期的廣告?

.... 母乳可以增強抵抗力,含有胡蘿蔔素.... 肺炎鏈球菌.... 媽媽便秘咁點.... BB嘔奶咁點....

全方位潛移默化建立 emotional dependence。醒。

情感比較

嫉妒有兩種反應,一種希望別人下降與自己一樣,另一種希望自己升上至和別人一樣。

同情有兩種反應,一種希望別人升上與自己一樣,另一種希望自己下降至和別人一樣。

見工問題

問:你認為你正申請的職位最需要....

1. 常識
2. 工作上的專業知識
3. 法律知識
4. 行業理解
5. 誠信
6. 其他...

(如果我答薪高糧準係咪會賴野?)

恭喜恭喜

嘿,如果你響假期中途睇到呢度,我諗你呢個假期應該幾愉快。(呵呵呵呵!)

Monday, September 28, 2009

局限改變,行為改變

呢篇 echo 阿靚仔同燦少。原本題為:(Rise of) Institutions and the Neutralization of Rules。不過內容太狹窄,算。

Constraints

響前文我口痕話:..... 因為記憶所及,我好少好少從仔細考慮"constraint"。Well,並唔係我唔考慮constraint,而係constraint對我而言,轉眼間就變左唔係constraint,所以我唔多曉得點樣先算constraint。

呢句雖然係肺腑之言,但亦唔係 unconditional。呢段廢話之言背後既現實,最大既 constraint,就係「有冇 guts」(其次大既 constraint,應該係「願唔願意」)

即係話,縱使我睇得幾通幾透,唔夠膽就係我 take action 既死穴。或者咁講,亦可能係普遍每個人既死穴。

Esteem Management

雖然話普遍,但呢個死穴視乎係果個人 Esteem Management 既底線訂響邊。

Esteem Management 既底線訂得低,即係「容易」認為 Constraint 道欄係高過自己能力既。(keyword 係「容唔容易」,而唔係道欄高定低)。呢條底線定得高,即係「唔容易」認為 constraint 阻礙到自己。

Excuse Management

之不過,世界上唔少人都會好似我咁,一直心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可惜,我呢,周不時因為怕,所以變左世上乜事都係難事。自問自己 Excuse Management (external) 個底線唔算低(我連神都唔會「賴」),亦唔鍾意比框框、條例、指引束縛,但硬係唔夠「吉士」。

呢個或者同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既理念/想背道而馳,所以家陣搵工真係好難(都話仲未開始寫 CV 咯)。(唉,朋友,唔明呢兩句點樣關聯唔好問我,問返自己)

蝦,查實我講市井理論:ExM 底線訂得高既人,若果唔係唔夠吉士,咁應該係唔願意囉。

Career as an strategic issue

燦少話:局限改變,行為改變

我孤陋寡聞,第一次係響阿靚仔果邊聽返黎既。唔知家陣d 後生仔「真正」想點,只係間接從行家消息、圍內吹水、乜乜顧問研究聽到,香港比較「進取d既」後生仔都因應依家風高浪急既情況,見步行步,兵來將擋,但又好多既已經幾款pair,乜公主病乜皇帝綜合症浮曬響塊面,樽鹽管理底線 set 到天咁高,但偏偏ExM 條底線又唔compatible..... 換句話講,連咩叫「局限」constraints 都唔知係咩!(直頭好似我咁?)

更加進取既,已經計劃好點樣應對呢一潭死水,唔會掛住將 ExM 個 focus 放響擁有 vested power 堆人果度,然後學人唔理有冇理,總之造反有理。從斌爺之言,我睇到「尋求共識」四個字。

有冇聽過有人話,最成功既 strategy,就係collaboration?

局限不斷變,行為依舊,咁點適應?好勒,唔講適應唔講collaboration勒,又有冇調節造反策略?

Attitude as it is

局限改變,行為改變,但態度依舊。

我根本唔係批評。我係逢迎燦少果兩句:學習不用放棄某些大原則或價值的前題下,繞過種種制度設下的局限。對目標既態度,真係唔需要改。要改既態度,只係問下有冇set 好態度。

我做過業餘 auditor(唔好問點業餘法,總之失禮人),認為最重要既 audit 態度唔係實事求是態度,而係「不信任態度」。做 auditor 一心諗住盤數無事就實死得,一心諗住盤數錯漏百出陰招出盡先去昃,咁先至可以搵到疑點。

我又試過夜媽媽膽生毛響大陸同兩個「治安仔」話「我點解要比身份證你睇?」仲轉個頭唔理佢,繼續開我宿舍道門,到追埋上樓我仲話「我唔知咩叫暫住証喎,你問問阿邊個喇。」(喂,大佬,點知係咪假扮架!)我回想果刻做人態度係,「驚」就要鎮定,預備定跟手點答:

治安:咁我要入你屋搜查(廣府話連客家口音)
志明:點解要入屋搜查?查d咩?證件!(腰要直,其實都知佢地都應該係 genuine 治安人員)
治安:無證件喎。總之要入黎搜查。
志明:我信你係治安,但你無證件我唔知你係咪賊,我諗你明白我初黎報到都驚比人打劫。鐵閘我就唔開勒,不過我就打開度大門比你睇下(屋內情況)。聽到我搵阿邊個向你解釋,得未?

諗到第四步真係已經到左極限。

我講既兩個例子,都係想話:Constraint 一路響度變,我既行為就唯有一路響度變,但態度,始終無變。有人據理「力」爭,我,鍾意據理「腦」爭。

可以咁講。呢件事係寫比自己同我兩件化骨龍既。

Rules, Systems and Institutions

本來今鋪係呢篇既續集,但寫左好多 personalized 既 constraints,所以唔適合用 sequel 黎將佢作某層面既論文化。

先講個故事。

從前有三位經濟專家,三個都對於「制度」好在行。第一個好清楚制度入面每一條條例係點樣既;第二個好清楚整個制度係點樣運行既;第三個就好清楚成個社會係點樣運作既。最後第一個發左達,第二個出左名,第三個就去左耕田。(故事講完。)

呵。係,無錯。Institutions 意即「制度」,亦即「習俗」。

第一個專家熟悉 Rules,第二個熟悉 Systems,第三個熟悉 Institutions。

響經濟世界,咩術語、sound-bites,我只係流於表面。但我好肯定到,唔熟悉 Institutions 既經濟專家,只算係財務專家。我唔敢講「張五常」有幾醒幾巴閉(其實佢大多數講完一大堆前文後理我都唔明佢點會有咁咁咁既結論),但佢係真係會套用「習俗」/「社會慣性」去融入「制度」/「規條」既經濟學人。佢採用既係一個比「規條」更 integrative 既 approach 去解釋經濟。

Rules and Systems in Institutions

而呢個approach,係崇尚西方法治思想既學者所唔能夠理解既。唯一比較理解到既人,就正正係經歷左好多年唔依賴法治思想既人 -- 中國人(查實甚至香港人)。

阿靚仔同我不約而同地,(我估)因應張五常的《金融中心上海將遠勝香港》(第六點),抱有懷疑:「金融法例其實可以同其他法例分開?」

我相信張五常既經濟解釋,響研究制度同合約既時候,都將「習俗」作為其中一個 contextual consideration,而唔係單純以制度/合約作無條件既字面分析。所以我對於剛才既懷疑,真係覺得好有趣。(阿靚仔,呵,查實我有冇quote錯你呢?)

(2009/10/06補見:《风俗习惯与国庆阅兵》,尤注意關鍵詞「社會費用」)

Neutralization of Rules

我諗有邊個睇到呢度都未死得既,就算我寫到點甩甩漏漏,都應該知道我想講咩勒。呵呵呵。

無錯,能夠睇得通 Rules and Systems,制度根本唔一定係 constraint,阿爺唔一定係 constraint,所謂有 power 既更加唔一定係 constraint。

咩係 constraints.... ?真係唔曉答你。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高鐵 constraints 的爭議

上文提到香港高鐵可能存在的策略機遇。的確,我的想法是比阿某某的樂觀。

對於高鐵,我的看法是積極的。但為了避免自己過分積極和正面的心態,甚或為自己的想法作一個較對抗性的分析,小弟於上文留下幾個constraints:

1. 綜合阿某某自己講,高鐵車資決定權不在小島。香港只會任人魚肉。長遠結果是,小島收益及人流與預期不符,甚至大有出入。

2. 分賬由鐵道部主導,小島(同樣)任人魚肉。長遠結果是,鐵道部肥仔,小島得棚骨。

3. 對口合作部門不合作,董事們不懂事,與小島鬧意見。無論在鐵道規劃、配套設施甚至將來發展,反應冷淡兼被動。

4. 對口部門目光並不放在整體利益,而在個別局部利益上,導致小島被嚴重忽略。

5. 對口部門否決一地兩檢,小島又唉又篩仍不得其門。

換言之,最大的constraint,是兩地在話語權上的高度差異。

亦採摘了朋友提到以下的幾個論點:

a. 背後重要有好多野配合,CEPA 進一步放寬等,已經唔係單單交通規劃既問題

b. 高鐵要規劃,相關有利行業都要規劃。

c. (1)香港政府冇咩能力或遠見發展產權政策;(2)執行上,點樣解地方決抵制或其他問題,香港政府願唔願意或了唔了解點樣同各地方政府做negotitation﹖(3)引伸落去,其實涉及香港政府了唔了解內地官場既「潛規則」,以至香港政府甚至一般人願唔願意係nego時作「等價交換」﹖

d. 高鐵係吹水貨! 你批個專營權出黎,叫班商家佬夾錢起,睇下會點??

e. While one can focus on HK, or southern China, or even the Shanghai-HK link, I have a feeling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spect has not been fully considered.

f. In my humble opinion, I would submit that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whole discussion should start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which infrastructure is just one of the many possible advantages for consideration.

不敢說小弟準備作出什麼constraints analysis,此刻只是希望,以某些身份或角度,對於高鐵的種種 hurdles 提出一些自覺合理但或許「超現實」的建議。

(1)技術性困擾

先講小弟提出的constraints的例子。這些constraints 基本上是「技術性困擾」,亦針對建制派如何應對對口單位的想法。

我先覆述自己向微豆兄的留言:

從宏觀策略而言,亦係「好大口氣+好樂觀而言+cynical香港人+非建制」觀點而言,香港起高鐵係勢在必行,而且更加唔輪到對口單位話究竟香港應該點點點或者要依邊個果套做事。我唔信果套要唉要篩既情況係必然既,我認為呢個只係對口單位既「姿態」,亦係「文化」/辦事方式。

港方若果能夠看清國際及國內形勢,根本唔需要中計。呢個係港方海市蜃樓式的constraint.

你說我天真,當然可以。我的想法幾乎與微豆兄提出有關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一樣,可是我的起步點比他狹窄,是從「中央」對於「外交政策態度」入手。

簡單來說,我的猜想是,縱使對口單位如何抗拒,無論中央還是對口單位,都會知道要高鐵連上香港是國際形勢所驅動。倘若在國際社會心目中的香港,於「大陸」,還存在一點點特別的經濟和政治含意,富有先進技術意味和經濟性意味的高鐵,往香港伸延將必定成為事實。

以此推斷的背景去考慮,既然香港高鐵勢在必行,這便已經是港方跟對口單位談判的籌碼。「不是我不配合,是你不配合。」因此我認為「又挨又篩」只會助長對口單位的氣焰,但實際上,他們沒有你是不行的。

以其他工程對比,看官可以想象,Disneyland及數碼港是「自發」「形象工程」,而高鐵則是上上級所要求的「形象工程」,那對口單位會真的可以無條件地處於上風嗎?

當然,我的想法是從一個旁觀者毋須負責任的角度去推想,但我認為好好利用此籌碼,至少可以減低拿其他經濟或政治利益作交換的成數。我沒有非常細心想過,甚至於我所能理解之外,其中的博弈和權力關係,個人能想象到比較明顯的困難,主要是「時間」上的拿捏 -- 越遲落實,造價可能越貴,亦是對口單位的籌碼。

或許這個想法膚淺,出錯的風險也很高,但都是我想象到的技術性困難,而非(確切地)政治性的。

(2)政治性困擾

倘若套用以上推測,唯一的政治性困擾只在於「香港自卑感」。

毋須多說,面對國內官員或對口單位常會出現這種自卑感,以為一切需要逆來順受。不。我對此予以否定。尤其在香港高鐵須與對口單位「商討」的事情上,倘若港方認清「要建高鐵的緣由」(即所謂「受國際形勢所驅動」),港方維持專業態度為基本。若要採取主動,則必須以國內的辦事方式。

縱使這些辦事方式,無論是「以人論是」,「打好關係再談實事」等,港方代表必須要學習和掌握,才可以學會如何合作。若此刻一切以「無力感」先行,便會否定雙方「合作」的可能。

(3)高鐵之後

高鐵前的所有事,例如菜園村、造價等,於我並無任何特別立場。因為我試圖探討的,是高鐵的整體佈局(查靚仔提供的Legco紀錄,留意資料不一定準確),以香港的競爭力作為重心,來審視香港於高鐵啟用之後的配套策略。這些配套策略,其實燦兄、阿靚仔等等大概已經早有相關想法,值得參考(例如上 a. b. c.),請恕小弟不學無術,未能狗尾續貂。

小弟只想強調,高鐵不但需要配套,更需要如眾街坊等人一樣,從宏觀佈局才可以看出需要什麼配套;而又有什麼是從宏觀佈局才可以看出高鐵建成之後,各方商賈如何應對和利用新出現的機會。Change is forever.

而關於高鐵所帶來的效益,我更要強調的是,看待高鐵的吸引力,應從香港相對於其他城市著手,而非高鐵某些細節著手。

(4)高鐵之前

我唯一想說的一點是希望應對匿名朋友所提出的 d 點。雖然我覺得這個由靚仔去應對會較好,但我都想加把嘴。

尤記得靚仔曾提出過「政府角色」。小弟當時吹水地提出三個功能。於我,今次興建高鐵,就是要符合其中政府一個功能:「擔當搜刮資源/機會功能」。

商家佬夾錢起當然值得考慮,但正如道路建設,有些基建是需要政府去承擔的。我不是很肯定地說,高鐵必須要有政府承擔,但若從新回到舊路 -- 整體策略和佈局,則顯然地政府需要作出主導。或許政府會向私人機構(例如地鐵)提出去承擔(或美其名「分享」)此項目。始終,市場經濟,在小政府政策,還是需要長遠地為「整體社會」肩負搜刮資源和機會的功能,而這個功能不是某一兩個商家會主動擔當的。

(5)細節

雖然在技術層面,例如Duncan所提問對於福田站的看法,或閒人對於票務聯網及出入境查證的流程問題,小弟深表興趣(不要以為小弟否定制度,查實對於流程/制度/關卡等的設計是非常著迷的),不過礙於某些細節,小弟著實無暇尋閱,請諒。(但如有任何資料告知小弟,小弟無任歡迎。)

(6)京九與京廣

閒話。從某些國內網上資料得知(如有錯誤,請指正),新高鐵線被稱為京廣線,而舊有的普鐵線被稱為京九線。

理解是新高鐵線不是以香港為終點/重點,而是以廣州為重點。雖然可以解釋何以龍華高鐵路軌的設計是從北向東(請恕小弟無從覆查),但亦解釋了香港高鐵的地緣劣勢。不過,這些constraints 都可以解決。

(7)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再宏觀如微豆兄的看法,絕對認同,看高鐵更應以國際競爭為考慮。然而,作為小眾小弟並無深入的看法(但非常認同阿某某提出環保以及米兄的國家資源論),期望各方意見。

小弟只曉集中看待 mobility。

(8)"Collaboration"

微豆兄此語,盡在不言中。

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地緣劣勢

後知後覺的我,都是近一個星期才花時間理解多一點什麼高鐵、什麼菜園村、什麼前海。

(1)高鐵

關於高鐵選址,我說過這樣的一番話:

***********
香港起響邊個決策模式同廣州起響邊個決策模式根本唔同。

廣州可以起響新發展區域,但香港就必須局限響現有已發展地區,唔止係講土地充足量而仲要睇遷移成本。GZ可以另發展新地區做人才交流中心,唔一定局限響天河區,但HK點可以將中心商業區搬去元朗錦田呢?GZ甚至可以集中所有通勤系統響一個地點,然後向外輻射,香港,早就塞死啦。

西九絕對比元朗錦田優勝。而且高鉄目的我估唔係以本地居民做service target 卦,鼓勵人員流動根本就唔應該以流動率低既本地居民做考慮。得一個車站,唔服務人才交流唔通服務本地人過境買餸/娛樂/返工/放學咩。
***********

靚仔認為我的想法是(屬於)「香港本位主義」,(而且)唔認為「中港一體化」係可能或應該或有需要。

實情兩者並沒有抵觸之處。

(1.1)向心力與離心力

香港高鐵的選址,採取「本位主義」,是出於香港有別國內其他地方,而且在中短期還處於優勢的經濟體系、商業基建和人才交流的「基礎」(注意:是「基礎」處於優勢),所以這個選址必須可以產生一個向心力,融合這些優勢,進一步強化本身的基礎。

而「中港一體化」,並不代表香港高鐵的選址位置務必靠近中與港之間的中心點,也不代表當高鐵維持某個使用人次便足夠,達至一體化的人員物資的流動條件,不應局限在單一的工具上(即高鐵)。高鐵的用量固然反映香港重要性,但從香港的經濟著墨,其重要性非可以從高鐵的用量反映出來。原因是,高鐵是傳播此「經濟基礎」優越性的媒介,而傳播的carrier,不是一般人,更是有能力在經濟上傳播此等「優越基礎」的人,例如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才以及資金的主導者。高鐵的作用是產生一個離心力,把這些優勢帶往外地,成為國內的主導。

但不應誤會或混淆,能成為國內的主導者,不一定是土生香港人。

(1.2)一切從高鐵的「定位」開始。

高鐵性質像「民航機」,需要付出更多溢價來節省更多時間和空間。

我認為貨運用途此刻是次要的,而人才的價值是遠較貨品為高,除非高鐵的技術和成本能像普鐵一樣普及,否則,應該集中應用在「人才」流動上。

原則上,高鐵的定位在整體策略上,仍然包含「中港一體化」的意義,但在一體化的綱領上,香港的角色,雖然不敢斷言,但明顯是次要的。高鐵的建設策略上亦沒有考慮香港的向心力與離心力的角色定位。不過,這兩個角色定位應是香港高鐵所需要提倡的。

與本地居民心中對於高鐵定位不同的地方,是「中港一體化」的意義,究竟是在近地人口的普及文化交流上,還是在受「管制」和「監督」的經濟交流上存在。回顧過往的政策,例如自由行政策與近日「暫緩開放非深圳戶籍居民自由行」,其意義都在「中港一體化」裏面,只是特別包含了「管制」和「監督」兩個元素。

另一個為高鐵定位的方式,除了策略性經濟層面,就牽涉到菜園村等本地問題。此話容後再談。

(1.3)說說新廣州站。

正如某某想,新廣州站從來不應是討論香港高鐵的重點。我同意。不過新廣州站的確可以提供一些線索讓香港人看到另一個策略發展模式。

據說,新廣州站計劃建於番禺區石壁鎮。從策略性觀點看,此站並不單單服務廣州本身,更需要服務珠海、中山、澳門等地,甚至服務整個廣東西部。設置高鐵新站在廣州市中心偏西的位置,目的是維持策略彈性,不是短淺地放在廣州市一隅。(補充:天河區位於廣州東南部,若建站於此,東可往惠州、福建,北往江西,而此方向已經有龍華支線彌補,可是,若要往西,則要繞過廣州北部跨過原有鐵路線,拐了大彎之餘方可連接澳門、珠海等地。)

這個視野,從 retrospect 看來,新站不是廣州市的決策結果,而是其上級廣東省和鐵道部,甚至中央的籌劃結果。若換了香港,目光、資源自主性、甚至政治形勢,香港內部的討論「似乎」只能局限於選址、預算、成本效益等執行性項目上。

這個就是與香港決策模式相異之處。高鐵在國內的決策模式,是以策略主導:原則、目的、理念先行,但在香港則是以「執行」主導:「會計式」成本效益。

題外話,借用pk_ 之言,香港這種決策模式,是「數佬」思維的反映(原形容曾蔭權,小弟則曾以「預算思維」形容之)。卻很實在的是,這種數佬思維根本貫徹香港上下。

無論這個是否「主子奴才」格還是「Principal-Agent」局,單從香港執著於高鐵選址與成本效益等,並不能協助香港融入(align)高鐵的整體策略裏面,發揮向心力離心力兩個力量,這是第一敗筆。第二敗筆是香港人無法承認一個事實:地緣劣勢。

(1.4)地緣劣勢

香港地緣如何處於劣勢,自不待言(長,有機會回覆留言再續)。但簡單來說,倘若香港無法在人才交流、人口流動與資金流動上與廣州出現真正的融合,香港的未來將是一條「盲腸」。

或許留意到深圳,深圳從地理位置和經濟情況看,只是一個鹹淡水交接的地方,作為廣州(真正內地經濟模式)與香港(還算國際化經濟模式)兩者的amalgam。

要融和高鐵發展策略,必須有明確定位,鼓勵更遠的人才、人口(及與其所牽引的資金)與香港作「交流」。

「交流是關鍵,而非單向的進入香港。」也像貿易,買賣的雙方,都有裨益。

也因為需要更多遠程交流,廣州與深圳選址的考慮對於香港來說,並非首要,影響也較少。如前文所說,廣州選址如何,更是干卿底事。香港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了解」廣州的發展策略,而非受其選址所影響,去制訂本身的人才交流策略。我個人認為「中港融合」不是現階段的首要目標,最重要是促進「交流」。

(1.5)菜園村

我沒有能力談論菜園村。我若談論菜園村,我會先考慮和討論香港是否需要擴展「城市建設」的政策方針,而非再來一次本地居民利益的尋常議論。

(2)長途車客運站

長途車客運站在香港正屬於短程、市場供求、自生自滅方式運作,回想探親者考慮為多。中旅社和永東等有相關資料。

(3)人口流動

人口流動有別於人才流動。香港方面的高鐵管理單位應集中解決後者的疑難,而人口流動則與其他交通工具營運單位,以及國內單位協同處理。

(4)人才流動

雖然高鐵「應該」以人才交流作為目標,但與國內單位學習如何在「策略」層次collaborate,我想還需要加倍努力。香港(管理單位也好,政府也好,誰誰誰也好)應該借用此機會學習如何與國內單位進行 collaboration.

(5)高鐵與地緣限制

高鐵是其中一個打破地域限制的工具。雖然於我,此刻只是限於經濟範疇,但人才的交流,總不會單是經濟交流。倘若認為高鐵造價太貴,欠缺成本效益,不值得,我沒有意見,卻只看到表面。

更應該是主動出擊,反問究竟香港還需要什麼才可以增加高鐵的吸引力。也可以想想,如何利用互聯網等跨地域限制的優勢,反過來增加外地來香港交流的吸引力,與高鐵進行互補。

(6)前海。有空再談。

(7)靚仔話:我唔同意張五常所講,關於金融法例其實可以同其他法例分開衣個論點。

我都同意,點解你會諗起呢句?阿靚仔,查實我上星期已經好大路咁寫緊「constraint」,都係針對呢點。不過我唔知我寫完之後仲最終會唔會同意你咁講喎。

(8)困局?

處於困局,不該太被動。

Friday, September 18, 2009

Pre-mature twist of pattern

C: Thank you. (wondering why D was still in the office)
D: You're welcome.
C: Thank you very much.
D: Are you happy?
C: Yes, of course!
D: Really?
C: Yes, but I haven't seen the amount (ok ok, read the amount)
D: No? (looked puzzled)
C: No.
D: Really? You didn't read it?
C: Nup.
D: Then give it to me.
C: Ha, I wanna leave this chance to my wife.
D: O, really?! O.K.... (the A of C's VAK ceased to function for a little while)
D: Remember you are required to add a new objective this year - to walk in a straight line, and in a real straight line.
C: I'm fine. Don't worry...
C: Um, Actually, I'd just started quited drinking (whatever grammatical error you find here)
D: ? (a pause)
D: Do you drink?
C: ... (a pause)
C: Nup. I never drink.
D: ... Haha, you never drink.
C: Alright, thank you anyway. (hand waving)
D: Bye.
C: See ya.

Tuesday, September 15, 2009

故地重遊 (2)

前面風聲鶴唳,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


到了這段羊腸的盡頭,方知道外表渺無人煙的荒村,內裏一樣有著懾人的吸引力。


回望我將要折返的路,仿佛也看見我小時候兩步三跳的情景。


回途中遇到一條小路或許可以通往那消失了的「淺水碼頭村」(十二,另鳴謝uwants 眾師兄),再往下走十餘米,拍下一些早已拆卸了的故居的遺址。


這個故居想大約兩三百餘平方尺,記得那年此宅的外觀不是「光鮮」(哈哈,不要以為木屋區就沒有光鮮的民房),我想既然此宅處於碩大木屋區的最低緯度,大概該是愛秩序村最初代的民房。那條擱在遺址的樹幹,從斷木的痕跡看來,應該是塌了兩三年吧。

也可以看到,上方那斷幹所擱的地方,是後門所在,通往「福德祠」,而另外在相片的遠方有一些還完好的水喉管(拍了但沒有貼上),從格局推斷,似乎是洗手間所在。雖然對於整個房屋的格局和設計仍有些疑問,但天氣太熱,而且單人匹馬,還是留待下次出團才再探清楚。


順帶一提,有些線索可以讓我知道這裡曾經有人在什麼時候到訪過。


回到左右梯的路口,冒著腳傷惡化之險,一鼓作氣,上!


當年這段路絕對是次選,太直太長,恍有「企嶺下村」「天梯」之感。其實正因其直,所以短。小孩真笨。


終於來到「福德祠」。感覺變得不多,但還變了不少。

我的奢望是,有天可以再比較仔細的勾畫整個山村的境況,在照片上畫出印象中民房的位置... 甚至顏色。由山腳到「福德祠」或小路沒有被野掩蔽的區域,以面積計,大概佔了整個村的百分之十。這個百分比還不包括我沒有探索過的地方。

Friday, September 11, 2009

明珠台說 VAK

由細到大都好鍾意睇明珠台。曾幾何時明珠台晚晚都有好戲,所以就算翡翠台有咩猛人坐鎮(對我黎講都無邊個演員叫猛人),一到九點半,就轉去明珠930。Errr.... 中肯d講,似乎係果史好睇既劇集一到九點半就收工,所以先轉到台。真係好似家陣搞到十點半咩。

唔知係我遲定係我一直游緊魂,我都係兩個月前先知道原來明珠台黃金時段,甚至橫跨果段小朋友應該上牀瞓覺既時段,一星期五晚播映唔同既外國劇集。咁多套之中,我最鍾意既梗係 The Mentalist 啦,就算遲d瞓就遲d瞓。琴晚睇 Reaper 就睇到笑爆嘴(剩低兩個細既響度發呆);呢排 Sarah Conner Chronicles 就真係悶死(上集Sarah 發幾多個噩夢,我果晚就發番咁多個,頂);Castle 唔錯,但相比 The Mentalist 遜色(唔明點解查案片都要有人死先講到故仔,好似金田一咁次次都係玩死人橋段?);啱啱果集 24 就令我差生久違既張力,雖然諗番應該算碎料遮,但我就超回味呢種興奮緊張,兩添人爆門入屋救人質果種都覺得刺激,真係唔認老都唔得;Las Vegas 同 Hotel Babylon 都差唔多既,但唔會有心癮;Heroes 同 Ugly Betty呢.... 得閑都會睇既,阿女要沖涼既話就隨時都行得開;House 同 Monk呢,太夜,線把喇。

講咁耐,離曬題,查實我想講 The Mentalist 啱啱果集

為免變左 spoiler,內容就唔講勒,我淨係想話,今集最尾比人踢爆果個哥哥仔所用既招數,我用左好(很/Q/L)多年勒。唉,呢集早應該搵我做主角啦,想問,有冇人都用過?

查實我又想講 VAK喎。A 係我三環裏面相對最弱果環。我太依賴 V 同 K 勒,所以萬一有老闆叫我好似黑人咁做 dictation,我就真係隨時死比你睇。曾經諗過去提升番 A 既能力,但硬係唔夠動力同決心。A 完之後唔洗 0.1秒就消化左,然後用我消化左果套去做野,就咁睇落好似無咩唔妥,但好多時老闆要我做傳聲筒 relay 某d message,我就企左響庶。咁當然,都會用其他 behavioral measures去彌補既,例如 take notes 啦,black and white啦... 又或者採取「三得」策略:老闆,得得得,我知道咩事,等我搞得勒,搞掂左話聲你知。

我覺得 The Mentalist 好睇,除左係工作關係(查實胡扯)之外,就梗係睇下自己估劇情既能力去到邊喇。都唔明點解鍾意同自己玩呢種 solitaire,尤其是係要同時間睇住兩個塞豆窿,估劇情遊戲周不時要中斷(但又唔可以save game喎),有時會搞到好唔自在。或者,螺黎凡,同老人斑應該係互為因果既,搵日要研一研究先。

啊,都話想講 A 咯。拿,我會好吹水咁睇,阿主角 Patrick Jane 既能力,暫時最少出場既一環就係 A。或者係劇情需要啦,例牌要好多 V 同莫名其妙既 K 先至可以令觀眾入迷,始終,家陣睇電視既佔大多數,而唔係聽電視。又可能係,次次主角用 A既時候,我都察覺唔到,唉,我都知,耳仔有屎仲未撩,失敗之中既失敗。

一個出色既 Mentalist 應該係 VAK 皆能既,如果唔係,又點可以神神秘秘咁 influence 到對方既 VAK 呢?之但係,點先可以做到呢?

(奇怪.... 點解無啦啦會諗起阿鶴,CK 同渣老邪既?)

Tuesday, September 08, 2009

The quest for identity

對於「寫」,我真的又愛又恨。

常常短短幾分鐘的思考,要以小時計的鍵盤操作交換,很不划算。

唯一,但亦最大的得益,就是希望有人辯駁指正我。

香港人 Identity 這個問題,很久以前就曾經常出現,大都指向殖民地與回歸後的身份認同。近日這個 keyword 再次泛起,表面上始自肥醫生提到的校園驗毒話題,然後轉至阿靚仔講香港法治,然則該出自小弟近日的苦惱 - 走與不走。

走與不走,其一源自工作處境。

我性格頑劣,要忍受不喜歡的事情可以是一個理性的決定 - 給我一個原因,我可以跟你「捱」「多」一段日子。不過此刻我要找來了越來越多原因去忍受,情況不妙。正面看,持續升職加薪的可能是存在的,機會也看來不低,可惜我不是很渴望在這裡實現這些可能。還有上下班時間、工作量、工作壓力、福利、同事的認同和友誼等,我想將來也沒巧合再得到此等優差,讓我可以隨心所欲實現 work-life balance。

可是,我仍是不喜歡。而且,我開始(難得)發現自己出現「逃避」問題的症狀。

仔細診斷這種 self-identity 出現變異的原因,似乎不是期望與現實的落差,而是潛伏經年卻伺機而動的失落和歸屬感。I just don't feel like belong here.

如要更準確地形容,應該是 I am not part of US.

走與不走,其二源自小島。

長話短說,小島好擠。擠在空間感,擠在假日休閒去處,擠在舒展的機會。

有道心靜自然寬,我不。我喜歡陌生的環境,喜歡新挑戰,喜歡古靈精怪的人性包裝。慣性會讓我不自在,經常有蟻咬屁股。

不過精神分裂,我亦會怕。怕的,卻不是為自己的,而是為身邊人的。(嘿,防護罩漸漸啟動,開始不想多講)

If I should go, should they go with me? .... shall we?

走與不走,其三源自追尋認同。

不是一句簡單的 Who am I? 也不是 Who are we? 我想不到,也不想想到。回望那些有價無市的發現,只是人生越來越變數,除了捉不到的無奈和虛無,還有口袋裏一大把用不著來換自由的貝殼碎。

寫到此刻,漸漸跟早上那幾分鐘的腦激蕩分離。再也不想提及 the quest for identity 的究竟,不想告訴你我在愛秩序村的足跡如何縈繞心弦,也不想拉雜說明《四代香港人》和曹仁超的風行於 loss of identity 何干,更遑論各式日本漫畫給我們追尋自身 identity 的捷徑。

一切有跡可尋。

Monday, September 07, 2009

故地重遊 (1)

童年不時會拜訪住在木屋區的爺爺嫲嫲,通山走的情景偶爾泛上心頭,有時想起屋之間的阡陌,或座位的順序,或石樓梯的旮旯,或霎起高處不勝寒之冷,以及懾著縱橫交錯還會沖走小朋友的大水渠。總覺得,怕這怕那的孩子將來多會是怕失敗的。

早前某日,終於有機趁空檔獨個兒來個故地重遊,會一會這些童年陰影。

一個多小時,以曾擔心自己會中暑的流汗量,冒著野狗出沒需索的可能,甚至萬一被蛇蟲鼠蟻叮昏失救致死的胡想,最終還拍了兩百多幅照片,而且每張都有我自己特別的回憶。

坦白說,我思量了很久應該在 facebook 還是 blogspot 貼上這些回憶,生怕(嘿,又怕)會過記憶磨滅空餘恨,蘇州過後無艇搭。知道人生苦短,不如先來個精裝版,來日再在 facebook 詳述。

嗯,故地就是這裡,愛秩序村。


現在舊的遊樂場在廿多年前「翻新」過後,水牌還是最整潔的設施。


村口還有寫著村中「福德祠」一系列寺廟的名字,眼利的人還可以看到...


從高處拍攝的村入口。半天還搞不懂樓梯是石頭砌還是水泥鋪。


上了樓梯,再有兩道樓梯,忘了左邊還是右邊的是新建的,雖然兩梯相通,左邊的其實可算是直達福德祠的,而右邊則通往愛秩序村的民居。


看來,右樓梯應該是舊的一道。梯頂重覆著福德祠這個引路牌。


上了右梯再往右拐,就正式入村了。這幅照片是後來補拍,因為... 失憶。(補按:前面靠左的石梯原是一戶民居的入口,靠右下面的小路才是木屋村的出入口)


漫漫長路開始。再往上走大約一至兩公里,就到了爺爺嫲嫲的舊居。記得我們上了這段不夠一百米的路往左拐,上了一個平臺模樣的小空地再往右上,就繼續路程。那時這段路起碼上兩三百米,但今天看來,原來只有這麼一點點。

那時候,小路左方的水渠流水如放隄,原來竟若一小溝。我們上山辛苦得不得了,但下山的時候,總是兩級一跑三級一跳的跑跳下來這小路,未嘗招致血光,記得爸媽當年並不看在眼裏如何危險,如今回想,他們若擔心才沒道理。左右兩邊還有一些鐵皮房屋,沒有大樹,很曬。


今天好像「人跡罕至」,四周都有一些果實,還有長如熒光筆的嚇人黑蜂和大黃蟻,不過也有綠蔭的氣味,和寧靜得不可能沒有野狗的風吹草動。


上小路的中途,如以往一樣,可以看到福德祠。那個時候,這條通往福德祠的岔路,並不是很受小孩子歡迎,因為他們要踏過那窄窄的石橋,甚至是臨時搭放的木板,才能跨過那大河。


到了盡頭,開始聽到一些斷木的聲音。環看四周,比我預期早了到達終點,一來是那孩童的錯覺,二來是往上左拐的路已經長滿雜草了。仔細老婆嫩,還是負責任作好爸爸吧,冒險的事情還是下趟組團再闖。不過,我也還留意到,原來這裡不盡是人跡罕至的...

Wednesday, September 02, 2009

我十六個職場缺點

響自己鋪頭老老實實咁寫自己職場中既缺點,又唔作掩飾潤飾,又唔反高潮式明貶暗褒,我估真係幾大逆不道。尤其係我仲諗住或者有日我需要借個鋪位黎推介下自己既話,講曬出口就點兜都兜唔番。(叮。下一個。)

簡單寫住十零個先,排名分先後。唔該,準備最負面既心態去睇,先會最接近現實。

1. 身體健康欠佳。頂,呢條死罪喇。令我諗起一件真人真事:有個朋友失業經月終於有公司請左佢做部門阿頭,定左某某日返工,佢諗住坐定粒六,不如去下旅行慶祝喇,點知旅行返黎返工第一日,無啦啦暈左響新公司門口。陰功,自然比人請走。

2. 精神狀況欠佳。好躁呀,唔得閑比例子!

3. 詞不達意。明就明,唔明就算!

4. 鍾意推卸責任。查實呢個唔係對自己既客觀評語,客觀評語係:我份人好均真,總之你有責任,我有責任。你點諗都得,就算你當係我全部既責任都得,不過我唔會認。

5. 性格反叛。你有你鍾意一步登天你既事,但我唔會做得到囉。聽埋我心裏面果句:你搵第個同你做喇。

6. 現有人工與實際貢獻不成正比。是但你點理解我呢句喇。

7. Prioritization 方式同一般老闆唔同。總之好多時候老闆急既我唔急,我急既老闆又唔急。

8. 怕事。唔想有特別事發生,叫我自己搞d 事出黎例外。

9. 做事畏首畏尾,左搖右擺,避重就輕。呢個觀察九成真,淨返一成膽生毛,病態賭徒性格。

10. 外表冷靜自信,內心冷漠自卑。鱷魚頭老襯底,專係恃強淩弱,狐假虎威。

11. 唔鍾意乜狗屎垃圾都要量化曬先總結兼匯報。我拒絕。我亦都知呢個係響跨國大機構既死罪。

12. 我唔覺得跨國大機構有幾巴閉囉。我個價值觀好市井,絕對上唔到上流社會或跨國機構管理層。

13. 極之唔願意做多餘野,你話大老闆叫到我都一樣係咁唔願意。逼我做既話,隨時仲會俾埋面色你睇,但有時我又可以好好戲,所以千祁唔好以為我真係好樂意。

14. 我會偷懶,但你以為我偷懶既時候,多數唔係我真正偷懶既時候。我果史只係唔想做野。

15. 記性差。亦唔會曉得記住非原則性條文,例如乜乜申請程序,乜乜辦理手續。我記得,只係撞彩。

16. 我唔能夠對老闆完全誠實,亦唔好諗住用 google 起我底。我唔會認呢篇係我寫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