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小談法

好幾個老闆與知識分子整天跟我說,內地法制如何如何完善,只是執行不到位(咁遮)...

但我則認為根本與真正的「完善」還有好大距離,而且,要更完善,路仍然是很長。

先舉例,國務院於去年宣佈於2007年8月15日存款利息稅由20%降至5%,但並無推出計算準則。任由銀行自行決定。其中不少對於定期存款客戶,若存款過了8月15日仍然未抵到期日(Maturity Date),「全期」的利息稅會仍按照20% 從利息中扣除。(若在8月14日定存三年的...)

又舉例,勞動法(無論所謂新勞動法還是舊勞動法),條文所帶出的是方向性的,並以一些「平常人已經能理解」但又可能「出現很多不同形式的理解」的字眼體現出來。

以業餘研究態度,個人覺得內地的法律條文最大的毛病是欠缺「定義」。

「定義」包括某些常用和關鍵字眼的精確含義、詳細的計算方法、適用和不適用範圍等等。可惜,這些定義不是欠奉,就是不夠明確。

若以這些定義的廣泛性(和清晰性)以及其所引申的文化角度看,縱使出現「能夠制定完善法律」的人才,企圖使內地法規(甚至個別協議)達到西方標準的法治文化。資源不只不足,還會受到文化上的壓制。

那幾個老闆們要的,不是完善的法。他們要的,只是讓他們可以鑽空子的法,或可以讓他們在艱難時期勉強渡過的法,又或讓他們可以與夥伴維持合作關係的法,甚至只是讓他們能夠理解的法。

哀哉我花了三晝夜寫了三十多頁的合作協議,就此濃縮成僅三頁的「意向備忘」(都不如),還花了三數十萬元舉杯慶祝王子與公主兩家以後有福同享。

玩我咩。

(仲問我可以幾時接收對家班伙記機器同辦公室鎖匙!)

Monday, August 25, 2008

血氣攻心

又係血!

該煨囉,又黎Bloody Sunday。(唔知可唔可以寫入Wiki呢?)

今次輪到界親食指,成半寸長;拿,唔好嫌短呀,隻纖纖食指差唔多斷開一半呀。要成半個鐘先止到血。唉。陰功咯。可憐咯。做下好心咯。


要睇真d係咪真係咁難?

我係講佢果篇既留言。雖然渣老闆成日遊戲人間,但我今次真係好認真想留言者諗清楚。

好老實,冇人(即渣老闆)話過準時走有問題。唔明咩事要扯到話準時走有問題。

但冇問題唔代表冇野反映倒出黎,尤其反映請人之慮(咪以為做人上司老闆就點點點開心先得假)。第一日返工準時走,周不時都會,做人事做老闆做上司既全部都見慣見熟,都唔會當一回事。但你話唔擔心,就肯定假既。若果「擔心出現問題」等於「覺得返工一定唔可以準時走」呢個邏輯就真係大有問題。

睇漏眼,唔係問題,你點睇渣老闆篇野都唔係問題,但肯定反映左你自己有否原先理解(即定見、甚至成見)。

個個放工都想準時,準時出糧,以合約精神講,天經地義。不過,若果返工淨係關乎合約精神,咁,我諗返工對於老闆黎講根本冇乜意義囉。

好老闆(上司)當然會「盡量」亦唔想下屬開OT,不過,若果唔係講緊做廠或者真係可以好定時,否則,就好容易脫離現實,除非你份工個角色對於老闆根本可有可無,或者好容易被其他人取代。(拿,睇清楚,唔係講果份工,而係講個角色!)

如果覺得我偏頗,可以睇下Wiki點樣剖析Generation Y。又或者,試下問問人。

不過某d老闆上司們,唔好再深究新一代係點同你(甚至我)果一代點點點唔同勒,諗定對策,調整自己個心態仲好啦,何況我地都做過人地新一代

*****

原來,我呢篇可以順便對應CK今日呢篇。(唉,點解又想講番《戰爭意識》呢?)


我點睇Peter Principle

好耐之前有人講過,鎚哥哥又講,我呢,第一次講。

相對呢,Wiki個解釋就冇咁負能量,又可以睇下CK今日有講,睇佢點詮釋「積極人生」。

我睇到既 Peter Principle,完全唔係講現實係咁咁咁,所以唯有面對現實。係,現實係咁,但用番Randy Pausch 果句(抄自某review):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y're not there to keep us out.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how badly we want something.

不如試下大聲話比自己聽想要乜。


補充

唔記得左講,界親食指果個,係我。好痛。

Thursday, August 21, 2008

三分鐘書釘

近日爭取到片刻機會到書局翻一翻書。

由於時間緊迫,唯有把焦點拉前,搜掠封面標題。用了一刻鐘的時間,翻了四本封面平實的書。

第一本是季羡林的,書名,忘記了。不消兩頁,還只是其中某段落的序和另一個故事的跋(他真的用「跋」),我就已經覺得好象是一個老朋友跟我講說話。欣喜。

第二本是董橋的,書名,也忘記了。只一頁,就覺得顏色原來可以這麼多層次。不過因為我的右腦對於顏色不大了了,近乎色盲,所以胸口感到有點壓。放鬆。

第三本是練乙錚的《練乙錚文集 I》。翻了很多很多頁,覺得他認識很多事情,而立場是從體驗得來的。興幸。

第四本是梁文道的《讀者》。大概兩頁左右,感受到他治學之認真,他的立場似乎是原則性的。值得。

那天,沒有買到書,但找到了作者。

Wednesday, August 20, 2008

戰爭意識 (3)

承上集)何以會提起戰爭意識呢?原因是這種意識很難擺脫,而我也一直跟此意識成長。

一旦勾起戰爭意識,思緒和一切的決策便很容易流向「會戰」的方向,即以對手的失敗視為自己的勝利。小弟過往的不少上司與老闆,都是「因為」存在這種戰爭意識,而使不少機會白白流走,也使公司經常陷於兩難的局面。

雖然戰爭意識有其鼓舞上下的好處,但其危險性是潛在「報復」(Retaliation)心態。報復之意,就是不惜代價以對手的失敗為目標。

報復,於國語或普通話,與「包袱」兩字非常接近。而實際上,包袱就是寄生在報復之內。

先不談「良心」為何物(尤其小弟沒法、也沒資格談良心為何物),報復之所以成為包袱,若從戰爭意識去理解,其一可能是因為啟動此意識之前,並未考慮到「戰爭的目的」。

無論同意與否,於我,戰爭的第一條定律,乃指出:戰爭的最終目的,是要達到和平

「所以」,我之前只曾提及路線、工具、手段,並未提及目的,因為戰爭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達到和平。

一般盛平策略,會有不同的目的。但戰爭策略(於我),就只有一個面向「和平」的目的。達到和平,方可走其他的路。

而若想為以上此一定律加上一個比較可行的(或比較現實的)修正,或許可以改為:戰爭的目的,就是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和平(正如Liddel Hart 所曾指出的)。

忘卻此一定律,就會改變了戰爭的方向和路線,進入了為戰爭而戰爭的循環。其得其失,並非計較資源的虛耗,而是在乎戰爭的「價值」有否彰顯。

(將戰爭意識理論化有咩用?我唔知喎。理得佢,風乘火勢,下次再續)

題外話 - 我自己的戰爭意識

處身人治環境,戰爭意識多是以心理性(Mental),而非物理性(Physical)體現的。

幸好,大概自己還對戰爭意識有所警覺,所以對於採用「攻擊」的時候,都會秉持一套 Negative Feedback 的準則以免被戰爭意識所纏繞。這套準則並非公義、良知、Integrity ... 而是......

... 所以,就算好似先前話要向 DaDa 報復,我所採取的「攻擊」,都會附帶這個準則作為管束戰爭意識的繮繩。

DEFCON 3Bravo 終於開左 Blog 喇 - http://clinical-neuropsychology.blogspot.com/!)

Sunday, August 17, 2008

戰爭意識 (2) + 地方政治 (2)

睇左 CK 篇頭痛文,以及阿鎚果篇《自己到系統到無為》... 嗯,我諗,正好了結上世紀自己果篇《地方政治 (1)》其中的一個尾巴,以及繼續少少上次個戰爭意識。(...搞到好似好繁複咁)

為免筆記過分冗長,今次計劃長話短說,嘗試以一百字之內完成每一個小段落。

****************

前日終於破天荒膽粗粗去Amazon訂左兩本書,一本英譯版Infanterie greift an,另一本係Kesselring既memoir。之所以係膽粗粗,因為一,首次上網用信用卡購物,二,事前未曾向上通報。

聽講,IGA 係一本好technical既書,但好想借此了解一下咩叫“surprises”。而希望本memoir可以鍛煉我分辨真實與虛幻(既記憶)。

「攻擊」係戰爭意識裏面其中一種可以幫助防禦者保持不敗既元素。單靠防禦,無論戰爭策略如何緊密堅固完善,必定有被滲透既一日。無論係 Belisarius 定係東晉符堅,無論如何以寡敵眾,都是在適當時候採取「攻擊」方能使戰局產生決定性影響。

然而面對 HannibalFabius 採取了後世所稱道的「避戰策略」(Fabian Strategy)去有效抵消漢尼拔的戰術優勢,但同時亦為 Fabius 帶來政治失敗。

「攻擊」與「避戰」(或消耗戰)兩者在時間性的分別,好像弦外之音暗指 CK 個頭痛情況。不,這裡並無此意。但話雖如此,我想談的,只是兩者共通點,而非分別。兩者正好代表戰爭意識中「攻擊」的含義,並非「攻擊」對方的主體,而是攻擊對方長官的「心靈」

攻擊對方長官的「心靈」,就是Liddell Hart 在其書 《Strategy - the Indirect Approach》的主旨。

若戰爭意識,只在乎「物」(Materials)而非「心」(Minds),那要從強橫的對手取得勝利,必定要付出很大代價。這些代價,包括自己的「物」和「心」。

****************

不如講政治。

咩係「政治」,先唔好怕我講到一舊舊,咁就用Wiki個解釋

1. Politics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groups of people make decisions.
2. Politics consists of "social relations involving authority or power"
3. ... and refers to the regulation of a political unit
4. ... and to the methods and tactics used to formulate and apply policy.

由我個人去了解,政治並無任何負面意義。再伸延至辦公室,那辦公室政治同樣並無負面意義。

然則我覺得點解好多人都話好憎office politics,我好主觀地認為,佢地主要有三個原因會咁覺得:

1. 有人淨係玩政治,但唔做野
2. 我唔識玩 (所以潛意識中認為任何人都唔應該玩)
3. (查實)根本唔知辦公室政治係咩

我會好單純咁去理解辦公室政治個意義同埋佢點解出現:因為 Rules 唔夠清晰,又或者d Rules 執行不力。

作為辦公室一員既你,可以嘗試問問自己,究竟係咪因為咁。(到時找我晦氣啦)

回覆香妹,點解我認為 office politics 未必counter-productive。

^^^^

因為所有人都用自己的想法去定義何謂辦公室政治,亦因為辦公室政治永遠(?)也沒有一套標準。

辦公室政治乃配合公司法則或規條以達成企業目標的另一可行途徑。原則上,公司有其傳統、文化、以至核心價值。可是,若政治就是使用權力的途徑,一切執行權力以應付每個崗位的職責的具體形式,也就與政治等同。

沒有政治,一切公司內的決策只能按照既定規則、程序,如此,公司只能體現一個官僚機器,而非一個有生命的機構。

vvvv

再借用阿鎚果幾篇講人才。

^^^^

任何人才(特別是管理人才)必須「運用」政治方可「被發現」為人才,這裡再強調「必須」兩字。

唯有表現出「超過」既定規則和程序所賦予的決斷能力,一個管理人才才會真正出現。雖然與此同時,會被認為是辦公室政治。

vvvv

****************

突然想同其他人講我點睇 HRM。

先咁講,我會覺得 HRM呢家野都幾「後現代」。

後現代 HRM 唔同以前,「現代HRM」集中講 human relations,依家就講求咩 objective setting, objectivity 呀,所以需要 measurement, then quantified instead of qualified 呀等等。總之,數字大曬。

坦白,我最初好唔鍾意架,用抗拒甚至憎黎形容都得。

故勿論我點唔鍾意,HRM個「地位」(無論學術定社會)得以提升亦好可能係多得「量化」(quantification),而量化帶來兩個好處:

1. 促進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broadens and sustains the span of control of HRM study)
2. visualizing HRM - 提供方向,以及「希望」

唔講第一點,講第二點。

我查實之前又好憎做 planning,覺得 planning 成日都唔能夠適應現實變化,甚至出左plan 都要因為無數force majeure 而改到九彩,搞到無plan好過有plan,最終 planning只係一個綁手綁腳既方法 ......

雖則我依家都好怕做 planning,但我發現 planning之重要,唔係話鍛煉下你個未卜先知能力,或者比老闆們安心。而係Planning原來對於自己有個好重要既用途,就係剛才講既第二點:Visualization

根據 VAK model,大部分人都經常以 visual 為主要資訊接收渠道。我自己好多時要 visualize個plan,先可以真正了解到整個環境係點樣,淨係靠 Kinesthetic 我就一定死左。所以,我要寫 blog。

而我自己,要一個visualized plan,先可以增強自己個責任感、momentum,以及hope(係,我要人逼),從而達到目的。亦借用一個大計劃(戰爭意識中的所謂「路線」),先可以發展到自己所需的 Character

****************

點解我會講呢堆垃雜(圾)野?咪就係因為個討論區囉。(咁即係咩?唏!)

Thursday, August 14, 2008

戰爭意識 (1)

今日阿女拆線。暫未親歷其境,所以未敢造次,胡說鎮定。據說,有八個洞。(想起也打冷震)

我想今次之後,要慎重考慮有否需要提升家中兩小的警戒級別到 DEFCON 4。

回想起,其實,我骨子裏的戰爭意識經常作祟,個人藏書,接近一半都環繞戰爭,甚至關乎聖經解讀,都有以戰爭為背景。(早前Sun兄曾推介一書,小弟還未抽空買讀,抱歉)

小弟見識狹窄,所以在理解或制定一般商業機構的 Competitive Strategy 的時候,唯有從 Resource-based Theory 的角度看,並賦予一個「戰爭狀態」去為策略「調味」。這種調味的好處,我覺得,可以更靠近商業策略的實質。

(請不要介意策略前策略後,我也不喜歡這樣汎濫)

當然,在這雜貨鋪所能提供的其中一種調味方法,就是加上人治背景;而那種戰爭狀態,就因應該人治背景的特質,歸類入一個近似 DEFCON system 的狀態光譜。這個狀態光譜的兩端,就是 Peacetime 和 Wartime。

坦白說,小弟所接受過的正規教育以及常規訓練,個人認為大都只是屬於 Peacetime (平盛)策略:Resource-based, Collaborative, Customer-focused 等等。

不過我相信無數人覺得,他們實質所需要的,不是這種平盛策略;他們認為平盛策略根本不能滿足公司需要。他們說必要採用「戰爭策略」。

或許他們雖然口說「戰爭策略」,但實質上,他們採用的,仍然只是平盛策略,不過,採用戰爭二詞,好像比較有衝勁,比較反映商業競爭的劇烈。

但我想說的戰爭與平盛策略,兩者在本質上的分別,在於前者所擁的假想敵,只有一位或非常少數,而後者,則是與整個市場的競爭。而於企業層面來看,平盛策略的基本目標乃攻城,戰爭策略的則為攻心。反過來看,一個戰爭策略之所以變得優先,很多時都是因「話事人」的戰爭意識作祟,而非企業本身單純因「盈利」或競爭所致。若需要給予一個「懶持平」的理由,就是之所以要攻心者,皆因己心被攻而作的「防禦」。

戰爭意識,經常蓋過平盛意識。事情如何發展,經常因意識而主導。

不少人之所以心煩,亦經常因戰爭意識而引起。

(唉,那何苦此刻我要趕返家重新釐定 DEFCON level 呢?放鬆一點不可嗎?)

(本系列以路線、工具、手段為主體,涉及少量暴力,內容將繼續沉悶。)

Tuesday, August 12, 2008

老闆與討論區

昨天碰見舊高層 Daniel,各自表述雙方的近況。以往與 Daniel 在工作上的接觸不多,每次相遇總是各自匆忙。唯一比較緊密的接觸都是在祈禱小組裏,分享生活起落。

雖然自己已經離開舊公司年多,而 Daniel 也離開了數月,兩人的共同話題,大抵亦只能圍繞舊公司,以及兩者都曾有經常交手的舊老闆 Philip。

如此談一個「特別的人」,昨天竟然沒有讓我產生多大興趣。

反而特別注意自己的感受。

Daniel 從自己的角度指出 Philip 之弊,我隨口附和,但突然問我有否覺得 Philip令自己失望。

此問題從來未出現過腦海,瞬間亦察覺到自己根本從來未考慮過過往任何老闆有否曾令我失望。好新鮮的問題。

Daniel 見到我的遲疑,便問,是否因為你需要站在公司立場考慮?我的本能回答是,習慣使然罷,不是蓄意的。但我的腦海中,還縈繞著「眾老闆曾否使自己失望」的這個問題。

我的被動配合著 Daniel 的主動。他說,討論區提及舊公司,而且挺熱烈的,甚至負面地提到以前某位舊同事。這個消息讓我雙眼發亮。

今天上了討論區,找到 Daniel 提示帖,翻翻那厚厚的帖。翻呀翻,回想起某君的一句,討論區猶如「公海」,(如果想「討論」)感覺好差。鄙人算首次出公海遊歷,深感某君之意。

那張帖,不過發洩、猜度,與分享、討論之義還差十萬八千里。偶有一兩位「企圖」或「稍為」中肯者,已屬異類,與氣氛格格不入。

幸好,關於舊同事的流言太失實。一笑置之。有討沒論的討論區,真值得人治從業員借鏡。很像很多人跟老闆上司們討論工作一樣,對不上頻道。

(還在想,是否做人事的,對於「老闆怎樣」是否比較冷漠?還是,暫時未曾有一個老闆令我「產生期望」?)

Saturday, August 09, 2008

一個爸爸的樣子













小女孩和另一位小姐姐玩耍正酣,小女孩突然轉身掉到地上,大叫。爸爸走往如常輕拍小女孩:沒事沒事。

轉身抱起,翻身,便看見她的下巴原來開了一個血湖泊。爸爸馬上抱起小女孩找來職員取急救包,職員替爸爸打了電話叫救護車。

爸爸沒有理會身邊的路人甲乙丙,也沒有理會自己的吼叫有多吵,只管軟硬兼施、旁若無人的盡力平復小女孩高漲的情緒。

職員遞上了藥棉,爸爸按壓著出血的傷口,正努力地遏制小女孩的掙扎,也正努力地遏制自己的恐懼。此刻最需要的,是極權和武力。

原來的恍似永恒,因著盼望,使瞳孔再次放鬆。血湖泊已乾枯,被熒光燈照耀出鮮紅的山谷。

因為小女孩的失措,爸爸唯有聽從救護員的指示,上了平生首課的傷口料理班。然後抱著小女孩同往薄扶林。小女孩在車上睡著了。心情平復了許多的爸爸,從護理員的目光看得出,小女孩的血湖泊以他們出生入死的經驗,份屬家常。今天強拉了三位救護員吃了這頓便飯,爸爸實在有點歉意。

院護士讓父女等了一句半鐘,爸爸便知道自己是幸運的,所以還很有耐心的等。如果不用等,爸爸應該早已急性腦溢血。

以為最壞的已經悄悄渡過,更大的難關還有後頭。

醫生說,要縫針。然後一對一男一女的年輕護理員,著爸爸抱著小女孩到手術室,安頓好小女孩,在外面稍等。爸爸的叮嚀換來年輕人們的安慰,畢竟,年輕人們對於受傷小孩子們的呼叫掙扎,比當了兩年的爸爸熟練多了。此刻最需要的,是狠心和技術。

這位爸爸,今天這兩種需要都不能提供。

小女孩在裏面傳來的淒涼的呼叫聲、爸爸、爸爸、爸爸,這種聲音,這種爸爸,不忍,也在呼叫這種淒涼。際此,這個爸爸已經不能再描述自己的樣子。

這樣,一個不足三歲的小女孩今天就縫了四針。
*******************
Da:不如你又看看魔術哥哥如何努力

Thursday, August 07, 2008

寶物

唔知係咪公司打風果日冇拴窗,一返到公司,就發現檯面竟然有四隻雀仔。一隻係小白鷺,一隻係叉尾太陽鳥,另外仲有一對琵琶鴨。唔知佢地係幾時飛入黎既呢?

嗯,經過我細心研究,除左知道呢四隻可愛既小動物究竟英文名係乜之外,仲知道原來佢地係由太平洋飛黎。咁長途跋涉,真係辛苦曬。(明明落大雨,點解個身仲乾錚錚既?)

再睇真d,咿?果幾隻小可愛仲一齊拎住個趣緻天鵝絨布袋個播,真係十足十d帶子鶴,送仔兼擔挑。

陰功,果兩隻琵琶鴨條尾既羽毛原來比膠水黐左落個布袋度,一搣呢,條靚靚羽毛就散曬,嗚嗚,唔可以循環再做鴨毛掃。唉,仲有,唔知係咪因為個窗臺烏糟,所以果幾隻小可愛個身都有d烏卒卒,點都抹唔甩,浪費曬佢地短少但精彩既生命,真係好可惜。

好小心用咁打開個天鵝絨布袋,原來裏面仲有個絲絨布袋!拆開個絲絨袋(米住,仲有冇袋中袋!?),終於發現裏面有冊本草綱目同埋一個綉花錦盒。

本本草綱目好似有d「披口」,嘿,你呢幾隻雀真係照顧不周,打風遮,都就住丫嘛。算啦,「本野」咁厚,躉埋一邊,拆左個錦盒先。(米鬧住,乜你未聽過,書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嘿,不出所料,個錦盒入面真係又有個真皮袋,仲兩層添!GOD!(係咪有人知道我有儲袋癖呢?)

拉開袋口繩,一隻綠色既貓頭鷹飛左出黎,可能因為太肥,所以隻貓頭鷹飛左冇耐就降落響張檯到。嗯,真係好肥,但真係好可愛。唔似乾錚錚果四隻,呢隻雀,光滑得黎晶瑩剔透,奇雀奇雀。(睇多兩眼,個樣幾似「一索」,雖然靚好多)

既然班乾錚錚係都要搲住個天鵝絨布袋(係咪叫一台花?),剩低阿索一丁友,好,就同阿索起個巢先喇。不過見今日時間緊迫,都係暫時放響暖爐上面,費事佢凍親,遲d先度下個巢點整。

略有所思。阿索點會無緣無故呢埋係個袋裏面呢?而且,點解無啦啦有陣除呢?

本草綱目!

查實咁,原本真係想暫時丟低呢個枕頭一陣,不過,呢陣除實在好攻鼻,於是打開本草綱目裝裝,誰不知發現...

唉,原來入面仲有張...... 藏寶圖!

張藏寶圖寫住話,果d披口呢,係明清時代遺漏落黎架喎,同班乾錚錚無關喎,又話唔關肥嘟嘟事... (邊個係肥嘟嘟?阿索?)

哼(怒睥四雀),你幾隻野今日就放過你地。下次,嘿,嘿嘿。

既然依家洛陽紙貴,我諗我要好好珍藏呢份藏寶圖同埋本草綱目至得。嗯,鎖入夾萬定係埋落地底穩陣d呢?

Wednesday, August 06, 2008

兩句起三句止

老五

既然冇野好輸,仲可以趁人放長假,就有碗話碗!

小黃蓉

多食多瞓,懶理天變!

小飛俠

感染 + 把心一橫,雙管齊下!

綿綿

係時候揀究竟先苦後甜,定先甜後苦勒。

阿鶴

拿,我真係(驚驚驚驚驚)^10。可唔可以搵埋「佢地」呀?

冰妹

呵呵呵,係你面前邊咁曬命呀。(嗌救命就有我份!)

怒眼妹

多謝,係你令我反老還童。

Karen

中文名都未諗掂,咁快黎英文名?

Morca

逃...

奕小寶

都有咁諗過,不過,都係即興好d。

阿女

唔該,唔好三四點起身話要睇電視!

阿仔

(咪投訴住,等老豆諗到你叫乜名先喇)

風波

好彩多左日休息,否則唔知老闆會點處置我。

IQ題

唉,唔知點入手,放棄。

Saturday, August 02, 2008

論民主中國的先決條件 (10)

「民主」兩字的定義,每個人都不同。

有人認為民主就是普選特首、或結束一黨專政、或公民參與政治、或一系列在 Wikipedia 所講述的定義和層次。

若「民主」的精要,在於個體(Individual)的普及和包容,那接納「個體如何定義民主」也同樣應該得到普及和包容。

我這樣說,不是因為由於我一直沒有為「民主」作出一個精確的定義而引致誤解,所以寫出我今次所謂的自圓其說。我這樣說,是因為我深刻地相信,「民主」並非專有名詞,更不是受過高深教育才能理解的名詞,「民主」本身,我相信,縱使啞巴不能言明、瞎子不能看見、聾子不能聽到,但總能感受到「個體」是否得到普及和包容。

雖然這樣說好像是把「民主」的政治含義剔除,然後自行加上「自由」「平等」「包容」,但事實上,若沒有個體的平等參與和行使權利的自由以及個體之間的包容,「民主文化」,無論處於任何社會環境、政制、政治組織、社會組織、商業機構、倫理關係,都將會沒有靈魂,因為「民主」只能活在個體獲得普及和包容的精神裏。

因此,我在本系列一直想說的「民主中國的先決條件」,就是「中國國內的個體獲得普及和包容」。

或有人認為 Incremental Mobility Model 是一個幌子。但事實上,IMM 中的地域流動(Geographic Mobility)、經濟流動(Economic Mobility)以及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所顯示的,就是反映個體是否獲得普及和包容的「合理啟示」。

*********************

重申,我乃「民主政制」的懷疑論者;但我會視自己為「民主文化」的支持者。

「民主政制」的支持者,對於在建立民主制度很在行,「筆」鋒銳利,但制度若能令個體獲得普及和包容,那「字」似乎便足夠建立民主政制,毋須考慮「人」會否和如何遵從「字」,甚至毋須考慮究竟那「筆」會否和如何普及和包容個體。

個體的普及,不是單靠「字」所能達,乃須整個社會的努力。個體的包容,亦不是靠「字」所能傳,更須整個社會的努力。

這一切涉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Incremental Mobility Model 就是建基於這種互動,以及這種互動所反映的文化、理念和效果。

*********************

雖然 IMM 希望反映中國國內的個體獲得普及和包容的「程度」,但這並不代表我企圖在本《論民主中國的先決條件》系列賦予一個結論,指除了普及和包容,就沒有其他先決條件。

而我最希望指出的是,正因為民主理念和意義的多樣化,所以任何一種的先決條件都不應該被理解為「唯一」的先決條件。

可是,從我個人的理解和感受,事實並非如此。

更令我體會甚深的是,對於部分民主支持者,尤其民主政制支持者,他們推動民主的努力和堅強的意志,其實正正成為民主發展的絆腳石。

這些努力和意志很容易讓他們墮入「我們心中的民主才是真民主」的信念,但亦是這種信念窒礙了個體的普及和包容,原因是,這種信念只是存在於這些民主支持者們當中的共同信念,而非所有「獨特」個體的「不共同」信念。他們的理念和行為所能普及的,經常是一種「反普及個體」的排他理念,並沒有真正的接納「個體」。結果,就是讓這些不被接納的個體,更反對他們。對於支持民主文化的人來說,這個結果令人遺憾。

*********************

雖則,這個結果對於我自己,暫只是一個癢而不痛的遺憾。

本篇結《論民主中國的先決條件》。

寵物與 IMM

(本篇乃《論民主中國的先決條件》的番外爛尾篇)

大膽假設:寵物的飼養率與民主發展有關。

我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包括不同層面的互動,例如個人,社會,集體,文化等,基本單位都是以人,或人的各種活動為主)。

隨著經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變得複雜。有人認為,基於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中國與西方的"人民參與政治"的發展模式將會很不同。

若單單按照 Incremental Mobility Model,中國可以單純因為持續的經濟發展而引致政制演變,以至社會民主化。可是,Incremental Mobility Model 只是按照人與人之間的 Exchange 的上升(激化/升溫/催化)去預示 Evolution of democractic systems,並參照其他國家的 empirical data 予以解釋。可是,此Model 並不能有力地解釋以及指出究竟人與物之間的 Exchange 能否帶來影響。

IMM 其中一個假設是 Social Exchange 及 Human Interaction 所引致的知識、利益以及權力交流 between human individuals. 但當進行更細緻的觀察的時候,就可以發現,人與物之間的交流也可能影響人民/公民政治參與的投入程度。

在人與人之間的Interaction的情況來說,若一方要增進知識、利益以及權力,要達到雙向的結果,就是雙方交換。要達到單向的結果,就是一方從另一方拿取。

在人與物之間的 Interaction 的情況來說,似乎只能有單向的結果存在,即一方從另一方拿取。這種單向的「非物質性」「流動」不能被稱為交流,而且幾乎只限於知識「斷續的」「發現」而非「持續的」「互相補足」,補足的意思,就是引發人民參與政治的「人本關懷」/啟發(須要予以補充,此處解釋勉強),而人,則作為人與物之間的知識的得益者。可是,這種得益不單只限於知識性(?)。

The pet connection: Pets as a conduit for social capital?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_ob=ArticleURL&_udi=B6VBF-4FM5D4V-4&_user=10&_rdoc=1&_fmt=&_orig=search&_sort=d&view=c&_acct=C000050221&_version=1&_urlVersion=0&_userid=10&md5=2774334461c2740700a7a9ef8eb96ffe

Since pets can actively interact with human "without" exerting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human exchange of knowledge, interests and power (or only minimally affected or even having a positive effect on favorable exchange -- needs references and research results), pet ownership may assist mobility on all three levels. Even more, pet ownership may even develop a correlation with a country's level of democratization or with the three levels of mobility.

雖然中國的歷史資料缺乏飼養寵物的數據,但明顯地,寵物是貴族或富有家庭的專利,而平民或農民家庭所飼養的動物,能與人終老的數量(估計)不多,最後往往兔死狗烹。

寵物飼養率,在不同層次都可以反映三種 Mobility,尤其GM與EM。但SM,則有待進一步解說。

Reference:

Pet ownership in China:

http://www.euromonitor.com/China_changing_attitudes_to_pet_ownership_drive_pet_food_sales
in 1998: dogs and cats: 5% and 14%
in 2004: dogs and cats: 7% and 15%

Pet ownership in the US:

http://www.appma.org/press_industrytrends.asp
in 1988: pet: 56%
in 2006: pet: 63%
in 2007: dogs and cats: 63% and 34%

Pet ownership in Australia:

http://www.petnet.com.au/petstatistics.asp
in 2005: pet: 63%
in 2005: dogs and cats: 37.8% and 25.0% (total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