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31, 2008

戶籍改革雜想

摘3月6日報道:公安部:戶籍改革大小不同

公安部副部長白景富表示,中國戶籍制度「肯定要改」,但大城市與小城市改革的制度將有區別。北京「京華時報」今天報導,農曆春節前,中國南方雪災造成數十萬名回家過年的民眾滯留火車站,使得人們更期望戶籍制度改革,減少人口流動性。對此,白景富說,戶籍制度改革牽涉住居、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潛在利益,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他表示,戶籍制度改革時,北京、上海、天津和其他城市的制度肯定不同,省會城市又與其他城市不同。白景富說,「北京現在人口近兩千萬,若再放兩千萬人成嗎?又如石家莊、鄭州等已上千萬人口,放開成嗎?這不是簡單放開的問題。」

****************

搞錯!大部分的「人們」都期望戶籍制度改革,可以讓他們更自由流動!「減少人口流動性」,最多只是官方一廂情願,為了行政便利和「管」理的想法!...

... 以往我一定會如是抗議... 縱使對於後者(一廂情願的官方)我還是這麼認為。

坦白說,一直我都把戶籍制度看得太簡單了,認為只是限制人口流動的制度。

當初我把所認識的戶籍制度中的一切麻煩事,例如管理戶籍時所附帶的官場陋習(如貪污)、生育管理的禍害(如棄嬰、強迫墮胎)、城鄉福利差距(如不公平、地域歧視)等,歸咎於戶籍制度的種種嚴格限制。

然後看到這裡有人一夫當關: http://www2.qglt.com.cn/wsrmlt/jbft/2001/09/090701.html
我有一個陋習,當覺得制度出現問題,就以為制度本身出現問題。我輕視了問題的複雜性。

這樣說吧,我會認為戶籍制度本身,其實跟香港身份證制度,所存在一個明顯分別,在於身份證只有標記國籍(種族),沒有省籍縣籍,即沒有地域。

我想,對於戶籍制度的最大反感,就是因為地域歧視(當中實涉及語言、宗族、傳統等差異)。不過,正因為地域名稱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就把的反感歸於戶口上的籍貫紀錄。明顯地說,就算我自認沒有歧視,我其實也會因為籍貫而給予人一個標簽。

帶有歧視隱憂的地域標簽(雖然好似誇張左d,但對於民主所需既包容,我覺得係有負面影響既),是戶籍制度被經常理解為「限制遷徙」的原因,也同時導致 (1) 引起地方保護主義與包容/融和「主義」難以磨合; (2) 中央需要不斷親自物色「空降」 的管理人選(例如委派外省或中央人員到某地方任省長市長),以求解決剛才第一點「磨合」的目的。

戶籍制度的改革.... 能否從消除標簽著手?就像美國,一個 Social Security Number,就幾乎代替了戶籍。此第一步或需要成立一個中央社會保障資訊中心,記錄及管理所有「已登記」的社會保障戶口。然後... 又或者採用現有社保基金的資料... 然後再...

... 唏!好煩!唔寫勒!

****************

通寶曾指「中國會出現聯邦制都唔奇」。

建立聯邦(Federation),必須要有共同立國的共識,同時也要有明顯的地方保護主義。現時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就有這兩種符合聯邦制的基本條件。還欠依賴性。

就表面睇(就算唔計臺灣),我都覺得唔奇。

****************

後日再寫 Mobility。

打打玉立



從前有一個紫紅色的洋蔥頭... 有一天, 變成了一個粉黃色的芒果雪糕筒。

由第一天的驚嚇,變成兩年後的驚怕。

自從我懂得起屋...

...我便注定活得不耐煩了。

我自從懂得用薄被造屋屋,發展商便每晚嚷著要屋屋,見到薄被也要我起屋屋。不起,先示威抗議衝擊家具,後哭鬧擲物發脾四!

你自己起得唔得丫!

(唉... 一切都係因果報應...)

Sunday, March 30, 2008

立雜插播

昨夜聽到電視新聞報道,說港府現在會和國內打撈單位簽訂「合同」,便會進行打撈工作。我諗,哦,原來是錢的問題。

今日報道再話「香港唔洗俾錢」。奧,明白。

**************

英法領導倡建全球性歐洲

武俠片好多都講d人爭崩頭做盟主,然後搞到江湖腥風血雨。

唔知其他各大幫派會有咩反應?令我覺得,歐洲價值都只不過係權力價值的新包裝。

**************

VC 問:你不覺得中國的沒普選和平權力交替有趣嗎?

小弟第一個反應,就是深思了好一個鐘頭。不錯,權力是和平交替。

然後再尋找其他國家的於權力之間的交替情況作比較,感覺是,嗯,這個情況真的如 VC 所問,似乎挺有趣。

不過還在想了另一個鐘頭,不通,沖涼去。

問了自己,中國歷代所謂「盛況」呢?

唐虞夏,三代。漢,頂多四代。唐,不清楚,大概自唐太宗之後才三代。清....

若諺語說「富不過三代」真有其民族意思,自鄧開始,到江,然後胡,三代。第四代會如何?.... 嘿,VC,你的問題讓我靜默了兩小時了。

又突然回想他到原來說「和平交替」。何謂和平交替?是否重要?那中國歷代皇帝與太子之間,政權交接又是否和平?現在的中國大陸政權,其實是否另一種比較專權的君主立憲制?

**************

唉,關於戶籍制度,唔知應該再寫幾多好呢?....

Friday, March 28, 2008

論民主中國的先決條件 (2)

小弟前篇的引子,旨在帶出雖然 Mobility 能為民生(及民主化進程)帶來的不穩定的因素,但亦可從 Mobility 的角度,引申出民主化的「先決」條件。

我寫本(幾)篇的意思,明顯地,是「否定」某些對於中國必須「馬上」逐步民主化的建議的可行性,例如在某城市/鎮/縣首先推行等等。

個人主觀地看,香港人太心急,部分也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洞察力,所以未必會明白大陸所說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意義」。(漏夜補按:此文上部早已草擬好近一周,與歌德某文內容完全無關)

**************

特別寫《不丹有感》

有報道說,不丹老國王及其繼任王子,用了數年時間去說服國民接受民主(君主立憲制)。一個擁有幾乎絕對/專制權力的人,還需要花時間去建立民主基礎(即民意),並用絕對權力(及Coercive Power)去貫徹政制改革。

先不說這次不是由民意,而是由專制權力以非武力手段所產生的民主政制,與被武力推翻的伊拉克侯賽因政府,而成立的民主政制有多大分別。

始終,這個令人民主支持者鼓舞的消息,於我,除了讓我敬佩這兩位國王有權力下放之心外,另有一個意義,就是... 一個社會是否要推行民主,應該是由人民(民意)決定,還是由專政者去決定;而另一個意義,就是... 一個人數不多、民族特性相對單一的國家,從專制轉為民主的「教育指導」已經數年,還遭到抗拒(自經濟學人),若改作一個人數多、交通通訊不發達、民族/傳統繁多的國家,那這種「教育指導」需要多少年時間?

對於是次不丹民主選舉,其報道在大陸也是廣泛的,例如:新浪網(東方衛視) 、京華網等等,隨便在Google就可以查到。如此看,為何會認定中央對於民主是絕對抗拒的呢?就是因為一兩個口號,或堅持共產黨權威至上?

代入當權者的角色,我,一定,不會馬上推行民主。還要鋪路和摸著石頭過河。

**************

香妹寫上海公幹見聞,以出差角度觀看一個幾乎是大陸發展最快的城市。雖然以各種其觀察來說,主要從企業運作角度去感受和體驗上海這個城市,但若能在近距離,融入上海人生活方式:住當地人的房屋、與當地人及外省人接觸(!)、像他們一樣到銀行排隊、到市場買菜講價、到醫院看醫生(嘿!),便可能會留意到,其實香港競爭力仍可以維持,並非因為「上海人」本身欠缺進步,而是,外來的中國人在上海這個地方來來去去,不斷沖淡這個地方的整體素質。雖然與此同時,也輻射出去,強化外地的素質。

這就是所謂 Geographic Mobility (姑且譯作:地域流動)。

若非常概括地說,人員的地域流動之所以成為中國民主化的第一絆腳石,我是如此看的:

民主化需要當地人對於自己處身的地方,需要有歸屬感,才可以為某某投出一票。但內地人對於民主的疑惑,其實,相信(我估),不亞於部分不丹人。

不丹人擔心是民主制度被「壞人」所控,導致應有的制度,變成壞人用作做壞事的工具。我這個農村鄉巴,只知道世間有好人和壞人。我投票,不懂想那麼多。但是,我投票的,會是給本地人,因為他們我是認識的,也是我認為是好的。

在現時劇烈的人員流動環境,要產生一批有能力和有心處理地區事務的「得票人」,並不容易。

有人說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從某些已發展的省市推行,不是可以嗎?但我想問,推行些什麼樣的選舉?市長直選?我可以說,不可以。因為人員流動,尤其大量的外來人口,對於當地可以產生出一個怎樣的候選人,會有很多利益衝突 - 容許投票的,會包括外來人口嗎?如果包括,勢將影響當地利益;如果不包括,則勢將外來人口的利益。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如上海、深圳等這些高度發展的城市,外來人口之多和貢獻,實在非常宏大也必須顧及。

看看戶籍制度(了解多了,其實可算是人員流動管理制度,但這方面慢慢再寫)將來如何改革,就可以「初步」印證中國民主化,究竟是前進,還是倒退。

不過,若要再多點印證,單是地域流動是不足夠的。下回續

Wednesday, March 26, 2008

論民主中國的先決條件 (1)

坊間評論多指大陸在處理西藏騷亂(或示威)其中一個失策的地方,就是沒有引入外國傳媒,種種傳言對大陸不利。(很關心似的。)個人所見的觀點,大都指向兩方面:

1. 大陸不希望民主。

從西藏問題引發的各種感想後,大部分評論皆認為可以採取很多方法進行民主改革,例如訂立試點,由縣開始試行等等。總之應該踏出第一步,然後順帶批評大陸沒有試行,所以一併否定中南海推動民主的打算。

於我來說,這些觀點的重點似乎是,任何大陸的問題,都是因為欠缺民主所以產生的。抱歉,我看,這些評論若非以偏概全,就是過分高估了民主這顆仙丹。

2. 經濟得益不能代替精神得益。

船山,附了數篇有關西藏的資料,小弟認為可作參考,例如:統治資格怎樣產生西藏動亂。通寳的心散亂記和眾人的留言也甚有知識分子feel(若再暈鴿佢地一定比人清算),眼光比較遠和現實。

一尾魚,放進一池水,就是動。

一個 Fluid 的團體,進入到一個 Solid 的國度,帶來的,就是 Turbulence。

正如活力無限的中國人,到了外地,很多都成為成功的小商人,也成為當地眼紅的外來人。排他、排外、排華等種種行動都代表了 Mobility 對於一個恬靜社會所帶來的衝擊。

國際社會或香港人會抗議外國的排華行動,為何可以接受西藏的「排漢」行動?

一方面 embrace 國際間的自由主義,要求外國不要排華,另一方面 embrace 西藏的排外行動。究竟什麼是種族融和?什麼是種族的互相尊重?分界線,是否在於「大陸」兩個字本身?

*********************

然後再接下來,希望能從 “Mobility” 一詞作切入點,記下個人對於一個民主中國所需要的各種先決條件的猜想。

Tuesday, March 25, 2008

車仔話

平衡對比(法)/類比法(?),是人非常基本的分析方法,以一件近似事情的啟始、過程、結論,為另一件近似事情的啟始過程結論作出比較。某系列所講的,就是這種分析方法。 不過我想指出這種分析方法最大的意義,就是:雙重標準。

而雙重標準,有時雖不為過,例如因為環境不同、時間不同、處境不同,足以抵消「雙重」當中的意義。也因此,我說的「自以為是」,就是這種雙重標準的意思。 雙重標準不過是(自認為)理性人士的一種非理性選擇(或非理性人士的理性選擇)。

*************************

無意多事,但當有人問「連老闆不主持公道,是否要問"天理何在"?」 我想插嘴:什麼是公道?

為何老闆可以主持公道?為何不是父母?不是法官?

好了,老闆來主持公道了,這樣是否天理得彰?

*************************

本質?復活節讓我發現,似乎小弟喜歡鑽研事物本質,多過事物的應用。所以學來學去,還是老樣子。(甚至很可能退步了) 談學?近來開始了解何謂微觀經濟(即經濟學ABC,例如供求)。要明白不難,要理解(於我)絕對難。又想起張五常經常說這個那個方法可以減低什麼交易費用,所以有此有那傳統... 咩解?

讀書?復活節閲卷無數,主要是漫畫書、報紙、周刊、以及歷史書。林某在生果報副刊寫及「書之無用」,嗯,我想我還有幸有機會多讀書,還覺書之有用。

路過 Kris,見他寫人。嗯,讓我想起她(真有其人),簡單講兩句。她 IQ 136,EQ 高低不定,性格不知內向還是外向,兩向兼備吧。雖有學位,但無奈能力有限,畢業數年還任職文員,日常處理一般文書工作。然而,一生未算多姿多彩,她說再過多數十年,便是時候了。(最後一句不知什麼意思)我想跟她說,不要計較豐與乏,活著像個人就可以了。

*************************

Southern All Star



*************************

我好像變得怕事了。我的辯癖呢?

Wednesday, March 19, 2008

我和他小記

我 * 惡有惡報

若鬼會令人頭痛、渴睡、不由自主、無故大呼小叫的話,這幾天我一定被鬼附身。

或者正因為我話唔洗戴口罩,所以... 比.天.收。

阿五 * 吾弟

無錯!阿五係我親細佬!

我都係第一次去佢鋪頭(之前比過我,但我入唔到) ,雖然佢貨架好豐富,仲有少少爆響口... 好彩,唔算太多。

講真,睇完先知道查實我唔多認識佢。為人阿哥真失敗。

阿五幾乎樣樣都好過我、多過我:高大靚仔過我、聰明醒目過我、女(性)朋友多過我... 嘿,唯一既安慰,就係攞阿Moon 同阿 Da 出黎頂住,就兩個優點頂佢一百個!(互相比較係人之常情,借機曬命亦然。)

Sunday, March 16, 2008

為人父親看「流感」

對於大部分父母而言,子女就是他們的一切,甚至超過他們的一切。

就停課事件,我簡單地問了數個家長同事幾個問題:

1. 你支持還是反對這次停課?(全體支持,無人反對或中立)
2. 若果支持,你會選擇由政府決定還是學校自己決定?(答案一致:政府)
3. 為何你傾向由政府決定?(子女健康嘛?要追上學業嘛。)

意思大致是普遍都支持政府的措施,首要原因為子女健康,然後為學業能否追得上,最重要是,公平。從心看,對於他們這些答案我覺得是誠實的。

***********************

Da Da 還未上學。於我這個市井父親而言,意思是 Da Da 還未需要上學(校)。

原因,我有選擇。我的選擇是,讓阿 Da 逐步與這個現實世界接軌,期望她適應香港的競爭環境之餘,也有她自己獨特的身份。

不錯,身份,一個自我而又不自滿的身份。

***********************

我,其實當年主修微生物,差點兒栽進實驗室終老。半隻腳踏進金錢世界之後,就常企圖把微生物的世界與人本世界掛鈎。從此,腦袋多了一種森林思辨方式,思的不只是競爭,更是要辨(別)出平衡。

***********************

或許有人的印象是,我並不講究衛生;而厚道一點的,喜愛民間偏方,追不上社會潮流,配合社會需要....。我想,不如讓我在這裡自圓其說。(桀桀...)

自問不是一個極端的人。但我的平衡理念也周不時受到挑戰,尤其來自身邊人。

她呢,比較相信街外權威/專業,尤其不相信我。嗯,還好,至少有兩方面不同看法。

例如年多前小Da Da 腹瀉事件,幸好醫生處方跟 Da 父想法一樣,否則家無寧日。又若非早前鍾南山率先暗示(明示?)港人反應過敏,我想,又會家嘈屋閉。

雖然只是小故,但其實我一點也不會掉以輕心的。我不是單慿一兩個病徵或觀察,便考慮採取什麼處理方法。尤其因為那是我的可愛萬人迷女兒。(鎖你鎖你,再次樂極忘形。)

但我想說,父母的擔心,不是應該的。

在大部分的情況,我想,父母越擔心,越會亂石投林,越會慌不擇路。

子女有病,父母的決心,才是應該的。

***********************

流感猖獗,為人父親,我當然關注。我們一家的措施大致是:

1. 平日多穿衣保暖,當然不能太熱。
2. 早睡多休息,包括我。(盡量喇呢瓣)
3. 接受陽光,多於室外活動。近日不太曬,毋須遮陽。
4. 不戴口罩。
5. 手髒要洗手,但不會用消毒藥水。
6. 盡量保持窗戶開啟(幸家住山邊,遠離煩囂)。
7. 不抗拒到人多的地方,但不能過分擠擁,或地方太潮濕。
8. 本人,下班回家後,一定要清潔雙手(忘了洗臉)才跟小 Da 接觸(例如抱抱)。
(**後補**)
9. 雖然打噴嚏不會戴口罩,但一定會用紙巾或手掩口鼻,然後洗手。
10. 若咳嗽,則盡量不外出。若發燒,則盡量休息。

雖然如此,我的額頭雖然不太燙,但還是有點熱。而且頭重腳軟,跟小 Da 接觸要減少,多睡多水為妙。

我的措施對於很多人來說,很粗糙 ~ 嘩,戴口罩啦!因住傳染比個細呀!唔好因為小小頭痛就掉以輕心呀(你自己都話啦),萬一唔係流感,係肺炎、係禽流感、係沙士... 咪唔得掂!!

我想,這就是我所謂的「流感」反應了。

***********************

嘿,今天乘機抽抽 CK 油水: whatever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

我不贊成經常戴口罩。

咳嗽,打噴嚏,於我認識,都是生理反應,清除刺激物或提示自己正受外物入侵。休息,還是最有效辦法。

而我自己一套並不受歡迎的想法是,戴口罩,只會令人更遲復原。我的理解是,口罩會使自己持續不斷令自己重複感染,原本身體可以自行清除,但因為戴上口罩,呼吸的又是有自己噴出的。無論細菌或是病毒,多達一個臨界點,這些所謂病菌就會正式登陸,產生感染。(如有誤請指正)

雖然為著社會衛生或於今自沙士後的泛道德標準,我們似乎需要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可是,我對此,事無大小,不分大病小病不知名病的隔離的方法,一直抱有懷疑。

雖然很多專業研究都指出,佩戴口罩是隔離外物入侵的低成本又高效益的辦法。但是,對於戴口罩的生病個人的復原,我希望有人能作出多點研究和探討。

而且,普通市民在處理口罩的方法和運用,其實一定程度上,我想反而會提高受感染的機會。例如用久了的口罩,其偏高的濕度(甚至是濕!)會更容易讓病菌黏附其上,甚至因為口鼻周圍更是濕潤,所以增加了自己受感染,和感染他人的機會。

尤其在香港這個潮濕環境,擺脫了口罩的一刻,例如吃飯前、面對客戶、剛剛回家的時候等等,其實就是入侵,和傳播的重要渠道。淘大沙士煙囪效應,或許可以說是一點提示。

在室外的環境,與保持乾爽的原理其實一樣,目的都是減低病菌傳播和接觸病菌的機會。

但與此同時,我之所以不用消毒的方法,就是認為,人,要抵抗外敵,必先了解外敵。例如一塵不染的家居,會大大增加小孩患哮喘的機會。能夠慢慢,小小的讓他們(及自己)接受外物,對於自己的身體(於我的信念),是絕無壞處的。

***********************

另外要批評政府宣傳策略。

政府經常說,有病就要看醫生,可是,什麼叫病?頭痛等於病?發燒等於病?有感冒徵狀等於病?可以說是。但既然提供不到足夠的服務,為何一方面誠意邀請你來,另一方面呼籲市民移船就墈?從陰謀論看,難道一切的做法,就是為了醫療融資鋪路?(雖然我的想法並非如此陰謀,但我會認為,是政府根本沒有全盤處理整件事情的眼界,把醫療相關的問題和既定策略,串連在一起,然後作出全面而非頭痛醫頭的對策。)

另外,我曾在肥醫生處留言,指政府應該減少播放疾病預防廣告。我的意思是,基礎教育,是日常做的(不論我同意其宣傳內容與否)。但到人心虛怯時期,播放這些廣告只是繼續不斷製造恐慌,而非持續教育。這些時期嘛,減少一點,來點別的點子吧。例如... 《大長今》?

Thursday, March 13, 2008

評「流感民智」

不少人批評傳媒過分誇大流感之烈,引起公眾恐慌。肥醫生分別寫了兩篇()說明其害,並闡述傳媒之弊,及改善之意見。

(今次說的,與主流醫生所建議的未必相同,如有不妥,歡迎賜教。)

我並不是一個太講究一有傷風感冒就戴口罩的人。說不講究,其實即是不會。

我不是說流感不會傳染,而是說,因為小病而佩戴口罩是否更能維持社會衛生,或個人的身體健康,我抱有懷疑。

也並不是說,我是醫生,讀過醫學,懂得醫理,所以有此言。我再此莽言,只是認為這些流行小病,應該積極面對,而非單靠預防。

無論大中小病我都相信醫生(尤其西醫),但病了,醫好了,並不代表我之後更健康,反而,看病更多。這個是我從小到大,每次病癒後的體會。而天天吃完全無菌的食物,是否能讓我腸胃更健康,我就更懷疑。

所以家居不會太整潔,雖然有掃地,但不會用消毒藥水拖,然後或許你會覺得匪夷所思,甚至想斥責我,因為我準備要說:跌在家裏地上的飯菜,我都會撿起來吃,包括給小女吃。(條件當然是不能太髒,連我也吃不下,哪裏會給她。)

因為我知道,人的免疫系統會慢慢學習,同時也慢慢適應環境,這與打預防針的原理幾乎一樣。不知是否巧合,小女自半歲出牙的時候發過小燒之後,已經再沒有發過燒。(現今最多的是皮外傷。)

流感於我,與適應等同。不懼小轉變,才可增加應付大轉變的能力。

流行性感冒,會有季節性高峰期。正如各大博客也提出各種證據,指是次雖屆流感高峰期,但因病引致的死亡率與往常差不多,但從人們的反應而言,似乎已經變得恐慌。他們指不少傳媒報道偏頗,過分強調一兩個死亡個案,在沒有實質證據顯示已經「流感大爆發」,便加以渲染,誤導市民。政府更於今晚實施小學幼稚園停課措施。肥醫生更推斷(用「批死」可能更貼切),傳媒不當的用詞,將更使這個小流感潮變成驚嚇巨浪。

雖然我也同意很多市民是因為怕自己的子女因病曠課而「蝕底」,所以提出一定要全體停學,方可安己心,但我這裡所探討的,不是市民的反應,而是這個反應的原因。

我認為,這是一個決戰二三線的例子,用以為這種「流感民智」作出部分解釋。而這裡最大的假設是:我們的「傳媒」,就是這種「民智」的反映。

簡單地說,這群「香港市民」,包括從早陣子「照片風波」的市民,可以看出他們其實是在尋找一些「可信」的事物,他們積極地在一大堆資訊中發掘當中「值得信與不值得信」的地方。

他們不是在尋找真相。

所謂揭露「虛偽」,反映他們一直生存在一個「不值得信任」的地方:香港。當找到不值得信任的地方,就加以撻伐、整肅,好讓香港更值得信任。就正如很多很多的「教會」一樣。

這樣的態度,代表社會的互信已經破產。然後以所謂程序公義、所謂的法理、所謂的反歧視....,去維繫這個已經不再互信的社會。訴諸法律,只為以誠信打擊別人,為自己的誠信牌匾更大更高更漂亮,從而昂首闊步,代表真正香港人。

傳媒的嘩眾取寵,不是起因教育不足、民智未開(此民智不同之前的「流感民智」),而是因為沒有互信。

現在看到的,是果,是表象。其因,正如肥醫生所說的:怕、恐懼也。

因為「怕」,所以先下手為強,如狼、如犬、如獸。

打擊他人的信,以確保自己的信。你攻我伐,只在二三線層面,不講道理。這就幫助解釋了我們傳媒和讀者緊密的供求關係,也解釋了政府與市民、政客之間的戰和關係,也解釋了近日甚至近年市民的種種「流感反應」。

怕的原因,現實而言,就是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對於家長而言,子女就是他們唯一溺愛的對象,所以需要全力保護。不過在我本人心目中,那些有「流感反應」的人往往所懼怕的,其實是香港陸沉,不再是世界的先行者。

我想,這種流感,似乎也讓我們不配當這個先行者,不如就此作罷。

Wednesday, March 12, 2008

為何我不回家...

每晚下班後... 為何我不回家...

睇完阿鶴講咩咩咩之後(雖然仍然唔知講咩咩咩) ,我突然覺得良心發現,唔想繼續瞞你地... 。

我開呢間鋪除左主要係希望有多d機會同人拗頸之外,當然係抒發情感啦。一條友果d 無人明既根本就唔係抒發,而係發癲..... (唏,我咁既年紀係講番咁上下既爛gag架勒,多多包涵。)

而係抒發既同時,其實真係有野想講,希望你分享到小弟既喜悅。似乎,上一篇好多人都分享到。(哈哈,我發覺自己真係要獎勵下自己!)

當你感受到我果片自負、驕傲同得戚,好可能想掟鞋掟雞蛋(唉,唔知香水妹依家點呢?),但係,不招人妒是庸才嘛!哩,黎妒忌我喇,黎啦!

查實 3月9日係阿 Da 生日,所以放工後我冇番屋企,去左第道同眾屋企人一齊慶祝呢日(查實係慶祝大家可以趁機相聚)。呢個,就係我上一篇既真相。

我真係都估唔到,生一個女,除左自己開心之外,仲可以令兄弟姊妹、屋企人、甚至各位都感受到我果種自負、驕傲同得戚(唔好打頭住!),難怪怒眼媽會因詹宏志可惜(... well,即係話以《可惜》作題啫)。

至於點解出呢個post.... 因為頭先比人鬧完/鬧醒,所以都係出黎解解話,費事好似借各位過橋,比我借機抒發呢種亢奮.... 我諗我講完之後,可能仲多人鬧我話幫曾生賣廣告 (On兄,你話係咪?)。

Monday, March 10, 2008

每晚下班後...

每晚下班後,同事們都會問我去那裏。

他們也會再細問我確實去那裏。

無論我的答案總是「回家」,他們都好像很好奇,還要問坐什麼車。

坐什麼車也不夠完滿,還要問坐多久。

到了有天我說要上學,他們便問我,下課後會不會「回家」。

然後下一天,又問,我坐什麼車上班。

他們似乎對阿 Moon 和 Da Da 會否備受冷落很擔心。

有心了。

前幾天,和大內密探以及一伙由完全陌生變作開始可互相點頭的同事們吃飯。

散場前,密探問我,為何下班後不回家?(!)

你經常跟女孩子吃飯,誰都知道啦。

我想,我這樣一個滿臉滄桑(瘡及喪)的男士,下班後除了回家,不過偶爾跟個別女孩子吃飯罷了。

她們只是我的妹妹、舊同事、老朋友、大學同學、中學同學......

嘿嘿嘿,你也有很多舊同事、老朋友、舊同學吧。

哎,我可已經申報耶!

是當天下班前申報嗎?

我忘了,別再問。

同事 L 說,如果她是阿 Moon,可受不了我。

所以她經常說,這是我的福分。

喂喂喂,下班後我真是回家呀!

雖然,我昨一整天沒有回家,因為要與你們共聚,吃個不亦樂乎。

(拿,老老實實,你地邊個可以好似我咁收工之後乖乖返屋企先.....)

Wednesday, March 05, 2008

再(搵)笨亦是朋友

量子他有幾個真「夠」朋友。幾乎同時間,好友 MSN 說不想當那人是敵人,再見亦是朋友。

周不時,錢同朋友,好似難兄難弟咁,有錢,有朋友;無錢,就無朋友。

若果要點算一下果班問我「借」過錢而至今未還既人,大概有五六個。

- 可唔可以幫我頂埋今次?
- 呢餐我請!
- 我呢排無工開呀。
- 你知我環境架喇。
- 今個月我d錢比哂銀行勒...
- 我呢兩日淨係食過乜乜物物。
- 我d 數未返,今個月底還比你,你放心!

嘿,我實放心格。你地筆數,我比你地既時候,就即刻 write off 左啦。

諗番轉頭,佢地好似從來未講過個「借」字。原來佢地都唔係問我借!真係同我講過個「借」字既,大概都比番「多少」我,唔洗等我褲穿窿。曾經有個主動寫左張所謂借據比我,但我諗佢已經唔見左我十幾年都未換過既電話號碼,有心都還唔到。

況且,我唔鍾意借錢比人,因為我鍾意比人搵笨 --- 借就免問,你地有用就攞住先啦(若果我方便既話)。

我唔係同人做生意、亦唔係要買人怕、或者同情心汎濫、甚至怕拒絕人地要求,我只係比人有餘咁遮。雖然,有d人係貪得無厭,都知道佢一世都唔會塞番舊錢比我架勒,不過,我唔係山窮水盡,等錢開飯,亦唔係怕煩怕開口,而係,若你係好仔,自然唔會浪費我時間,就算天涯海角都會搵到我,若你不過以搵笨為生,我d時間肯定比你寶貴。朋友開唔開竅,要睇天。

有人話我似「差不多先生」,「BL7 喇你」,「攞番d錢比個教訓佢又好,等自己生活得好過d又好,果d始終係自己錢黎加嘛!」

哦。

查實邊個唔係掙人地一屁股子債,呢世都還唔完丫。有邊度唔係你欠我,就係我欠你架。

無論邊個問過我攞錢,就算未帶協番過我都好,都可以係我朋友。因為,我睇既,唔係基於你爭我幾多,或幾耐未比我,黎決定係唔係我朋友。決定你係咪我朋友既,係「我」,亦只係「我」,唔係我d錢

當然我唔會同你講,攞左幾多錢黎換呢種人生歷練,因為若比你知道左,呢個世上或者又會多一個突然需要周轉既人。(小妹,錢無左,咪搵過囉,有咩大不了嘖...... 男人係咁衰。)

朋友,願你仍然掌握自己。(所以呢,我到依家仲係咁兜踎,繼續比人話抵 L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