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08, 2010

國情再審視 (1c)

(夾雜並混合各式各樣意念,for filing,待將來重新整理)

如要了解本篇所含的假設和背景,剛剛第397期2010年4月號的《信報財經月刊》,正切合此需要,尤其:

1. 羅念慈《中國重操經濟干預政策?》(國進民退)

2. 巴曙松、王志峰《如何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高西低格局、城鎮化建設)

3. 劉紹銳《令中共擔心政權不穩的社會因素》(全篇,尤其「維權」、「NGO」、「網絡打開農民視野」、「傳媒擦邊球」、)

4. 丁望《三農與結構失衡的困惑》(全篇,From Mobility系列尤其「公共品」)

5. 王建《中國大城市資源超負荷- 從北京水危機惡化談起》(尤「工農業擴展人口又膨脹」、「首都不能無序擴張」)

*************

年內所謂「國進民退」的現象,主要圍繞上游行業或策略性企業進一步被國企壟斷,民企被惡意趕出相關業務的情況。

如果有同時留意到,中央亦同時以環保之名,大力整頓上游行業的所謂不規範的情況,如低安全、高污染、低效益等。

兩者自有其關連。

*************

所謂體制,institutions,僅僅是一個自然合成的現象。

體制反映了大部分人的意願。這個意願,可以是被逼(默許),可以是贊同(附和),可以是同情(傾向),也可以是無反對(默許)。

無論對於體制是何等態度,或支持,或反對,或無相干,就正等於是對大部分人的態度。

對抗體制,就是對抗大部分人的意願。附和體制,就是附和大部分人的意願。

不過,體制跟這個「意願」也不盡等同,理由是時間上的差異 -- 體制是一個延遲了的集體意願。

對抗體制,其實就是對抗舊思想,舊意願。如果說,破舊立新永遠都對,那對抗體制,也永遠不會錯。

世間上,牢不可破的體制自然有其存在延續的原因,鬆散的體制也自然有其破綻孔隙可以透入。面對體制,就是面對巨人,了解原因,了解歷史,了解運作,才可事半功倍,這是社會的物理性。

*************

Mobility irrelevant 其實源自 Identity,如果把四分 Mobility 的概念放在經濟上的 identity 裏,試想象認同自己為(以地域國籍等區分)香港人、中國人、或(以職業區分)律師、銀行家、或(以子女就讀的學校區分)兒子就讀名校的父親,女兒海外升學的母親。我相信這樣就更容易理解到,為自己的 identity 賦予意義(ownership),其實一樣可以為自己的 mobility 產生效益。

這裡的含義,為一個名詞帶來意義:mobility irrelevant

假如這個 identity,就是體制的對抗者。這群人,就是屬於 mobility irrelevant的人了。(嘿,我相信十個由九個認真看到這裡的人,都不明白我在說什麼!)

Mobility Irrelevant -- 明白體制所能帶來的 mobility,但不接受體制所帶來的 mobility。

這樣可以再次想象到,如果社會對於一個 identity 如何帶來 mobility 的概念,「真的」需要通過一連串的知性階段: mobility ignorant > mobility preservation > mobility maximization > mobility irrelevant :

(1)由 mobility maximization 轉化為 mobility irrelevant 的原因,的確耐人尋味
(2)mobility irrelevant 裏面,由冷漠至對抗的轉化成因,大概與男女之間的一樣:因了解而分開
(3)...

如果前路不再蜿蜒曲折,不再潛伏憂患,不再有惡人當道,全部暢通無阻,那路,將肯定是惡人喜歡的路。

7 comments:

HollyCow said...

好了好了,精神分烈了。与我同級了。

C.M. said...

哎呀,我家陣先寫到 1(c),幾時先寫埋2呀,3呀... 咁呀... 真係精神分裂呀,牛牛!!!

HollyCow said...

CM: 有了你,我的世界是如此漂亮!

C.M. said...

有了牛牛,我的世界是如此...暖在心頭

HoooolllYYYY牛 said...

正是正是。多謝表揚!

Perennial_Loser said...

Mobility maximization -> 盡一切可能將 mobility 極大化,對某啲人嚟講可能係「夸父追日」:大量咁為自己製造更多 identity,響現世代行為上嘅表現就係瘋狂進修、搶資格、技能多元、multi-tasking...等等。

追到某一個地步,發覺力不從心,或者自覺 maximization 成果嘅 MUV 不斷下降 (e.g.「出二百粒美金花紅,但飯都無時間食女都無時間扑,有個叉用?」),咁樣,就自然趨向 irrelevant,佢 max 唔 mac 到 mobility 已經無關宏旨 - 「多咗唔旨在,輸咗唔爭在」。

C.M. said...

Perennial_Loser:

Vow, 請先不蒙嫌棄擡舉之言,無論何地,你既留言我都珍而重之。=)

你講得真係無錯,亦係我既想法(Vow vow,奇怪只係原來真係有人,仲係你添,認真睇我寫既野?)。

製造identity,然後附屬之,再同其他identity劃清界線,的確就係可以獲得好多著數。直到可能真係好似你咁講:擁有曬所有野,然後就睇化左,一切皆空,所以先趨向irrelevant。「多咗唔旨在,輸咗唔爭在」,就係呢類。

我心裏面仲有另一種:就係好似我呢種勒,對住個樓市,扭盡六壬,mobility max 到點都係得個吉!於是唯有尋找其他 mobility 去preserve 同maximize(咁好明顯係一個循環,家陣我係ignorant囉)

不過又,後者(即我所講果個)既基本心理條件係:我唔比較,放得開囉。前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