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劣勢
後知後覺的我,都是近一個星期才花時間理解多一點什麼高鐵、什麼菜園村、什麼前海。
(1)高鐵
關於高鐵選址,我說過這樣的一番話:
***********
香港起響邊個決策模式同廣州起響邊個決策模式根本唔同。
廣州可以起響新發展區域,但香港就必須局限響現有已發展地區,唔止係講土地充足量而仲要睇遷移成本。GZ可以另發展新地區做人才交流中心,唔一定局限響天河區,但HK點可以將中心商業區搬去元朗錦田呢?GZ甚至可以集中所有通勤系統響一個地點,然後向外輻射,香港,早就塞死啦。
西九絕對比元朗錦田優勝。而且高鉄目的我估唔係以本地居民做service target 卦,鼓勵人員流動根本就唔應該以流動率低既本地居民做考慮。得一個車站,唔服務人才交流唔通服務本地人過境買餸/娛樂/返工/放學咩。
***********
靚仔認為我的想法是(屬於)「香港本位主義」,(而且)唔認為「中港一體化」係可能或應該或有需要。
實情兩者並沒有抵觸之處。
(1.1)向心力與離心力
香港高鐵的選址,採取「本位主義」,是出於香港有別國內其他地方,而且在中短期還處於優勢的經濟體系、商業基建和人才交流的「基礎」(注意:是「基礎」處於優勢),所以這個選址必須可以產生一個向心力,融合這些優勢,進一步強化本身的基礎。
而「中港一體化」,並不代表香港高鐵的選址位置務必靠近中與港之間的中心點,也不代表當高鐵維持某個使用人次便足夠,達至一體化的人員物資的流動條件,不應局限在單一的工具上(即高鐵)。高鐵的用量固然反映香港重要性,但從香港的經濟著墨,其重要性非可以從高鐵的用量反映出來。原因是,高鐵是傳播此「經濟基礎」優越性的媒介,而傳播的carrier,不是一般人,更是有能力在經濟上傳播此等「優越基礎」的人,例如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才以及資金的主導者。高鐵的作用是產生一個離心力,把這些優勢帶往外地,成為國內的主導。
但不應誤會或混淆,能成為國內的主導者,不一定是土生香港人。
(1.2)一切從高鐵的「定位」開始。
高鐵性質像「民航機」,需要付出更多溢價來節省更多時間和空間。
我認為貨運用途此刻是次要的,而人才的價值是遠較貨品為高,除非高鐵的技術和成本能像普鐵一樣普及,否則,應該集中應用在「人才」流動上。
原則上,高鐵的定位在整體策略上,仍然包含「中港一體化」的意義,但在一體化的綱領上,香港的角色,雖然不敢斷言,但明顯是次要的。高鐵的建設策略上亦沒有考慮香港的向心力與離心力的角色定位。不過,這兩個角色定位應是香港高鐵所需要提倡的。
與本地居民心中對於高鐵定位不同的地方,是「中港一體化」的意義,究竟是在近地人口的普及文化交流上,還是在受「管制」和「監督」的經濟交流上存在。回顧過往的政策,例如自由行政策與近日「暫緩開放非深圳戶籍居民自由行」,其意義都在「中港一體化」裏面,只是特別包含了「管制」和「監督」兩個元素。
另一個為高鐵定位的方式,除了策略性經濟層面,就牽涉到菜園村等本地問題。此話容後再談。
(1.3)說說新廣州站。
正如某某想,新廣州站從來不應是討論香港高鐵的重點。我同意。不過新廣州站的確可以提供一些線索讓香港人看到另一個策略發展模式。
據說,新廣州站計劃建於番禺區石壁鎮。從策略性觀點看,此站並不單單服務廣州本身,更需要服務珠海、中山、澳門等地,甚至服務整個廣東西部。設置高鐵新站在廣州市中心偏西的位置,目的是維持策略彈性,不是短淺地放在廣州市一隅。(補充:天河區位於廣州東南部,若建站於此,東可往惠州、福建,北往江西,而此方向已經有龍華支線彌補,可是,若要往西,則要繞過廣州北部跨過原有鐵路線,拐了大彎之餘方可連接澳門、珠海等地。)
這個視野,從 retrospect 看來,新站不是廣州市的決策結果,而是其上級廣東省和鐵道部,甚至中央的籌劃結果。若換了香港,目光、資源自主性、甚至政治形勢,香港內部的討論「似乎」只能局限於選址、預算、成本效益等執行性項目上。
這個就是與香港決策模式相異之處。高鐵在國內的決策模式,是以策略主導:原則、目的、理念先行,但在香港則是以「執行」主導:「會計式」成本效益。
題外話,借用pk_ 之言,香港這種決策模式,是「數佬」思維的反映(原形容曾蔭權,小弟則曾以「預算思維」形容之)。卻很實在的是,這種數佬思維根本貫徹香港上下。
無論這個是否「主子奴才」格還是「Principal-Agent」局,單從香港執著於高鐵選址與成本效益等,並不能協助香港融入(align)高鐵的整體策略裏面,發揮向心力離心力兩個力量,這是第一敗筆。第二敗筆是香港人無法承認一個事實:地緣劣勢。
(1.4)地緣劣勢
香港地緣如何處於劣勢,自不待言(長,有機會回覆留言再續)。但簡單來說,倘若香港無法在人才交流、人口流動與資金流動上與廣州出現真正的融合,香港的未來將是一條「盲腸」。
或許留意到深圳,深圳從地理位置和經濟情況看,只是一個鹹淡水交接的地方,作為廣州(真正內地經濟模式)與香港(還算國際化經濟模式)兩者的amalgam。
要融和高鐵發展策略,必須有明確定位,鼓勵更遠的人才、人口(及與其所牽引的資金)與香港作「交流」。
「交流是關鍵,而非單向的進入香港。」也像貿易,買賣的雙方,都有裨益。
也因為需要更多遠程交流,廣州與深圳選址的考慮對於香港來說,並非首要,影響也較少。如前文所說,廣州選址如何,更是干卿底事。香港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了解」廣州的發展策略,而非受其選址所影響,去制訂本身的人才交流策略。我個人認為「中港融合」不是現階段的首要目標,最重要是促進「交流」。
(1.5)菜園村
我沒有能力談論菜園村。我若談論菜園村,我會先考慮和討論香港是否需要擴展「城市建設」的政策方針,而非再來一次本地居民利益的尋常議論。
(2)長途車客運站
長途車客運站在香港正屬於短程、市場供求、自生自滅方式運作,回想探親者考慮為多。中旅社和永東等有相關資料。
(3)人口流動
人口流動有別於人才流動。香港方面的高鐵管理單位應集中解決後者的疑難,而人口流動則與其他交通工具營運單位,以及國內單位協同處理。
(4)人才流動
雖然高鐵「應該」以人才交流作為目標,但與國內單位學習如何在「策略」層次collaborate,我想還需要加倍努力。香港(管理單位也好,政府也好,誰誰誰也好)應該借用此機會學習如何與國內單位進行 collaboration.
(5)高鐵與地緣限制
高鐵是其中一個打破地域限制的工具。雖然於我,此刻只是限於經濟範疇,但人才的交流,總不會單是經濟交流。倘若認為高鐵造價太貴,欠缺成本效益,不值得,我沒有意見,卻只看到表面。
更應該是主動出擊,反問究竟香港還需要什麼才可以增加高鐵的吸引力。也可以想想,如何利用互聯網等跨地域限制的優勢,反過來增加外地來香港交流的吸引力,與高鐵進行互補。
(6)前海。有空再談。
(7)靚仔話:我唔同意張五常所講,關於金融法例其實可以同其他法例分開衣個論點。
我都同意,點解你會諗起呢句?阿靚仔,查實我上星期已經好大路咁寫緊「constraint」,都係針對呢點。不過我唔知我寫完之後仲最終會唔會同意你咁講喎。
(8)困局?
處於困局,不該太被動。
34 comments:
我話你「香港本位主義」,其實係因為你一句「鼓勵人員流動根本就唔應該以流動率低既本地居民做考慮」。當中,重點係「流動率低」。
如果要清楚小小,我想講既係﹕如果真係要發揮高鐵效益,咁就真係要好似阿邊個所講,每日要有過百班始發機組。不過,要有過百班車,就要有足夠乘客--當中既含意係,香港人到時上中山廣州返工,就好似部份紐約華爾街人家住新澤西但係每日去紐約返工一樣。
不過,我唔認為香港可以。無論係「一地兩檢」「意識形態」等方面--除非,到時真係變成一國一制。
又,至於「長途車客運站」,其實我既疑惑好簡單。你去上海,要去周莊去其他水鄉甚至杭州會有個客運站;早排去開平,要周圍去睇diu樓都有長途車站。
不過,如果你係外國遊客,黎到香港,你想去廣東一帶行下,你有咩途徑﹖去太子幫襯永東﹖
我想講既係,「長途車客運站」背後涉及既意識形態、規劃,其實可以反映到政府以至某些「香港本位主義」心態。
又,well,我都承認我係「香港本位主義」。
~goethe
阿靚仔:
>>當中,重點係「流動率低」。
唔係好明,你不如講多少少「香港本位主義」?
>>當中既含意係,香港人到時上中山廣州返工,就好似部份紐約華爾街人家住新澤西但係每日去紐約返工一樣。
就高鐵既用途,呢一點查實我就係唔多同意既地方。呢個情況香港日日發生緊,不過人就住響深圳東莞(甚至澳門),唔係New Jersey。我講緊高鐵既應用係以更深層次「交流」(即質量)為中心,而非以高用量(數量)產生效益。
鼓勵人員流動的工具,以同樣時間計,可以分遠程和短程的,飛機高鐵屬於遠程,九廣鐵路永東巴士屬於短程(哎呀,寫左大東),外國遊客自然有得選擇,兩者定位亦不會重疊。
去上海,杭州有長途客運站(其實唔係好長途,你聽過由深圳去重慶未?)根本就同永東或中旅車相似,都係果句:服務對象唔同,亦唔應該相同(...喂,你唔好話你住響元朗呀。)。
>>「長途車客運站」背後涉及既意識形態、規劃,其實可以反映到政府以至某些「香港本位主義」心態。
咁真係未諗過喎。此話怎講?
高鐵仲有其他好處,就係提高香港響中西部既經濟影響力和依賴性。
以距離計,武漢相距香港與武漢相距上海相約。武漢以西對兩者幾乎有相同的策略性地緣地位。必爭。不過上海與香港定位不同,香港主打外地融資和工業技術,上海主打國內融資和商業機會。若說互補不能盡信,競爭在所難免。不過一條高鐵至少可以間接鼓勵港商北移,亦鼓勵中西部國內資金和工業往香港方向尋求機會。
高鐵唔係旅遊休閒主打咧。家陣每日深圳上落東莞高峰時段大半人都係港客呀。
(上床之前吹下水,瞓覺唔會流口水)
唏,旅遊巴個度,我就係講「集散中心」麻。即係,我係個「中心」度,想去邊就集中曬自己攪掂。香港個d,就唔可能喇。
背後講既「意識形應」或「政府」之類既野,其實係,上海大陸所有地方,都係由政府規劃之下,將長途或境外長途車整合入市內交通規劃中(上海就直頭係黃龍同虹橋...好似係衣兩個體育館入面)。
係衣個角度,「長途車」除左係政府有意規劃外,仲係將「長途車」納入本地交通規劃之內。
不過,香港既情況係點﹖係旅行社自行開開下發展出黎。你可以話,衣種係香港「有機特產」,更有「民間生命力」。但,背後就表明,香港政府從多都唔打算將香港同大陸既交通聯繫作整合。
(題外話,早兩年九龍塘交通交匯處起好時,政府原本諗住將好部份旅遊巴搬過去,攪好個規劃。不過,講講下冇聲氣。而家高鐵站隔黎又整個野。到時,可能會好d)
舉個例子。你講上海杭州就係好例子囉。如果我寫旅遊書,我可以話比你聽,你搭飛機飛去上海,之後想去杭州的話,可以搭火車可以去集散中心搭旅遊巴。係香港,你「香港一日遊」之後想去大陸短線例如開平惠州,咁你可以去太子自己撞下彩﹖定係叫人返心震自己攪掂﹖
另,唏,我特登唔講超長途車。因為,香港冇需要麻。我講既所謂長途車,其實都係講最裹去廈門之類喇。香港去開平,應該遠過杭州去上海。但係,香港去廈門應該係「香港旅遊巴適用最遠距離」囉。坐8-9個鐘車,已經會死架。
~goethe
其實呢,我講「香港本位主義」時,其實都係亂咁打字隨口up。呵。
不過,其實大約意思係,用返上面關於「長途車」或「交通整合」黎做例子,大陸本身根本唔會考慮「長途車規劃」衣個問題。因為,雖則各市或省都有「本土意識」,但佢地唔需要考慮咁多「整合」問題。市同市或省同省既整合,本身就係自然。
但係,香港同心震既交通整合,本身已經因為法制因為好多問題而需要考慮。而所謂既「香港本位主義」,其實更加涉及「香港人」衣種特別既意識形態。
唔講咁多,你都明架麻﹖
用阿邊個既思維(well,佢成日叫人唔好提佢,咁,well),大約係﹕上海人,你會諗點樣整合或食埋寧波杭州;香港人,會諗點樣唔好比人食,或大家唔好攪大家,或「將軍澳」問題竟然重要過高鐵問題。
~goethe
>不過一條高鐵至少可以間接鼓勵港商北移,
好奇怪你點解會咁諗?高鐵喎唔係普鐵,鼓勵到我啲咩呢?唔明!
先覆冰冰:
我個想法係,港商關注的重點,是管理人員能否以最快速度和便捷既途徑,往返香港總部與後臺製造基地。
對於規模大的生產商,由於生產基地會更為偏遠,普鐵在時間上不敷應用。
倘若廣東勞動價格持續上升,稅/租更為嚴苛,哪你寧願廠房會設置在廣東境內普鐵沿線,還是湖南境內高鐵站附近?(留意:就算在偏遠的地區,無論普鐵還是高鐵,都需要同樣的feeder service的)
高鐵同飛機既substitution effect,其實真係要學者計數,甚至真係實際運作時先知呢。
至於「廠家北移」,其實我同意你講既。不過,再引伸落去,其實高鐵既效果對唔同工種有唔同影響,亦可能對「地區專門化」或整合有唔同效果。
我咁諗,因為高鐵係將時間同空間壓縮左。咁以後某些需要較常monitor或需要經常review既工序(或行業),以後係米因為有左高鐵,所以可以將有關工作由香港轉移去內地或相反﹖
例如,香港既法律支援或銀行保險業,會唔會因為縮短左時間優勢後,以後香港既firm既生存空間係米大左﹖
~goethe
1)你哩個比喻并唔恰當。做廠梗係運原材料/貨多過運人啦!湖南境內高鐵站附近點運貨吖?高鐵?運費死人!
2)廣東省好細jar,坐直通車到廣州再由廠司機接。再唔係讓駕中港車俾佢坐又點話。
3)係浙江和江蘇的廠最快捷又低成本的方法就係由深圳飛上海再轉高鐵。
米博度嘅留言:
查實你哋知唔知係黃龍機場搭內陸機只需提前30分鐘check in吖(其他城市唔係!)?機票又平使鬼搭高鐵吖?!
如果冇行李托運依加國內幾乎所有機場都有自助電子check in攞登機証,快靚正!
由香港開出的高鐵無論開去邊,票價一定貴過係深圳搭飛機,時間又一定長啲(就算加埋由香港去黄龍哩程路。)
內地各大航空公司攪左幾年京滬空中快線,但係中央都堅持起京滬高鐵。如果以現飛機票價計,機票平均都係五至七百蚊。京滬高鐵既票價,又可以幾低先有競爭力﹖
以現時機票價錢黎比較,未來既京滬高鐵好難有競爭力,或肯定有排虧蝕﹕除非票價係二百元以內加上願意長期虧蝕,否則京滬高鐵競爭力會好差(假設航運結構不變)。
但係,內地起咁多高鐵,資源效率一定係重要考慮,以鐵路帶動某個新區發展都係一個考慮。當中,高鐵既人均能源消耗或排放效率較高,一定係好重要既因素。
至於高鐵網絡完成後,內地會唔會整合重組航空資源﹖以「科學發展觀」黎睇,應該會。
不過,都係個句﹕高鐵同飛機既substitution effect係點﹖要專家先知,甚至要睇埋中央整體既交通政策。
~goethe
此刻簡覆,放工再續。
冰冰:
所以我一直強調高鐵是載人,尤其人才,而非貨運,亦否定貨運在現階段的適用性。歌德所講既substitution effect,比我早一步回應你,亦係我所想既。
另外想重申,商業活動從來都是高檔運輸的首要服務對象,民航機如是,高鐵亦將「需」如是;而非遊客。商業人員亦係現有民航最大的收入來源。
哥仔:
Re: 票價,你講左我大部分想講既野。唔該。
我諗到既其中一樣,就係中央唔想响戰略上被資源國控制
因為空運一定要用油,但高鐡之類則只需電,而電可以不同形式發展
其實呢,仲有個好重要,但我唔會識既問題﹕所謂既地區分工整合可以、可能、應該配合高鐵發展﹖
阿邊個經常強調,如果香港高鐵去唔到上海,咁等於白建,完全冇用。但係,高鐵係廣東省以至華南會起度咩作用﹖會點樣導致或配合產業轉移或專門化﹖
以我上面提到既法律、金融、保險支援服務業黎計,高鐵應該會對衣幾種行業好有利。事實上,早排大陸政府將廣州、澳門、香港等作分工定位時,亦提出香港要專門發展衣幾種產業。
咁,而家討論興建高鐵對香港以至整個地區發展時,其實係米要討論埋相應既產業政策,或有關政策同基建點樣配合﹖例如,如果香港真係做咩「中藥/藥物鑑定中心」,高鐵可以有咩角色or vice versa﹖
係衣個討論入面,我真係認為香港高鐵係米可以直接去上海,本身唔係最重要既地方;去唔到上海,都唔等於鐵路完全冇價值囉。
~goethe
例如,如果香港真係做咩藥物鑑定中心,西九附近大把地。咁到時,係米可以係附近整塊地出黎支持有關產業發展整個咩研究所,為廣州以至華南提供快捷可靠有信譽既鑑定服務﹖
定係,繼續發展科學完,到時廣州45分鐘送sample落黎,之後再搭45分鐘車去科學完做鑑定﹖
高鐵要規劃,相關有利行業都要規劃。不過,我對香港政府冇咩信心。
~goethe
CM兄你這一篇鴻文實在令我獲益良多,唔係擦鞋,真心的.
不過有一點想討論一下,文中提到 "香港是以「執行」主導:「會計式」成本效益" 來管治,CM兄是否覺得不應該?
(原來我唔多曉長話短說,好弊)
雖然我話歌德已經講左我大部分既野,但查實應該係佢仲講得詳細過我心入面既解釋。尤其substitution effect,同票價,甚至之後既「一連串市場自我調節行為」。
其中我最想和應既係第三者。高鐵出現會帶來改變,其一表面上營運配套改變,其二限制改變(constraints),其三就是機會改變。
今日聽到有同事話香港係一個「炒賣社會」(申報:佢自己響公司得閑既時候都炒,仲唔少時候都得閑,亦唔係小弟)。表面上是如此,但我很強烈地覺得底蘊的意思是「機會主義」。
倘若「機會主義」真的是滲透我等money-minded 香港人的每個細胞,我想就是這些細胞「抵消」高鐵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亦「抵消」了政府對於高鐵規劃中的失誤。
所以我很同意歌德提及的種種(例如22/9/09 14:22的各個例子)。也因此我亦同樣會懷疑高鐵必須要連接上海是否決定性的重要(decisively important)。
地緣政策,並非微觀地可以「計算」(結果),但亦非不能「推算」(互動關係)。
高鐵,於我分類,屬於宏觀地緣政策。宏觀在地方及個人會出現配合性或對抗性調節,在追求利益的商業組織尤好此道;而地緣政策(以高鐵而論)的左右旨在強化(但同時削弱,不過亦不一定「零和」)某層面的地域性流動。
在經濟開放的社會,甚至在「機會主義盛行的現代中國文化」影響下,宏觀地緣政策最終會以「市場需求」為依歸,不是那種中央說了算或者誰要放棄誰就有一個肯定的結局。
尤其在提高geographical mobility的情況下,縱使高鐵路線只局限在國內縱橫,經濟得益也是孰未可料。
未可料者,不等於我個人沒有想法。
冰冰:
1. 做廠當然需要原材料,但高鐵不是用來運載原材料的,是運載管理人的。貴為老闆的冰冰,就是高鐵的target customer。
2. 所以重點不是要高鐵遍佈整個省,而是在重點地區接送,更是要脫離這個廣東省,與國內中西部連接。
3. 厲害。從未想過。
票價問題,其實並非小弟(所能)考慮之列,因為高鐵若通車,自然會與其他工具競爭(價格合理與否視乎高鐵管理層是誰)。
米兄:
啊,這個也很有可能,你想得比我更深入。多謝!
苦瓜兄:
不敢不敢。
>>香港是以「執行」主導:「會計式」成本效益" 來管治,CM兄是否覺得不應該?
不如我先這樣反問你,看你自己會如何想,往後我給一些個人想法給你分享和比對:
q1. 你認為在宏觀策略上,香港是老闆還是經理?
q2. 如果當一個經理是否應該清楚計算成本效益?
q3. 一個經理該如何處置自己所計算出來的成本效益?
我個人的回應:
a1. 因為開發資源不在你手,這次當然是經理(或者生意夥伴),但亦須要與其他經理磋商合作,甚至向老闆提出反建議或配合性建議。
a2. 絕對需要,一因本份,二要考慮自己部門(整體)的將來和機遇。
a3. 為新計劃作最好的定位,盡可能maximize 新計劃所帶來的利益。
以「會計式」成本效益來「管治」,是應該的。
但若以之來限制制訂策略和政策的方法、限制整體對於策略的理解、限制自己執行策略的彈性,那是不應該的。
阿靚仔:
濃縮咁講。
1. 我想你講多d香港本位咩咩,咪因為我唔想誤會你囉。
2. 「長途車」+「交通整合」。我同意,亦好同意。尤其同意某些交通服務,係需要「政府」採取主動,而唔係由民間自發。
3. 唔好咁多well勒,我心中已經well左好多次勒。
4. 邊個食邊個唔係問題,最重要係將來我仲有冇得食。若果阿甲遲d會食左阿乙,你估d人唔會走曬去阿甲度咩?家陣得返三十幾年咋,倒數要面對既問題仲緊要呀。(Well, 我咁講既意思係,好多人都唔曉擔心,因為暫時都會有得食,到將近無得食既時候,更新更大既問題就棟響你面前)
5. 高鐵要規劃,相關有利行業都要規劃。 Bravo.
...Rise of institutions (2)+constraints
6. 我對香港政府冇咩信心。 x2
所以好多商家都唔諗住靠佢。自己搞掂,自己走位。搵食既搵食,入籍既入籍(上海籍/深圳籍)。
講左咁多正面野,不如講下constraints. 但好多constraints我唔知,我只能從各方(尤其阿某某)推斷。而且,既然講constraints, 就盡量有咁負面得咁負面,並且假設小島有咁博命得咁博命。
1. 綜合阿某某自己講,高鐵車資決定權不在小島。香港只會任人魚肉。長遠結果是,小島收益及人流與預期不符,甚至大有出入。
2. 分賬由鐵道部主導,小島(同樣)任人魚肉。長遠結果是,鐵道部肥仔,小島得棚骨。
3. 對窗合作部門不合作,董事們不懂事,與小島鬧意見。無論在鐵道規劃、配套設施甚至將來發展,反應冷淡兼被動。
4. 對窗部門目光並不放在整體利益,而在個別局部利益上,導致小島被嚴重忽略。
5. 對窗部門否決一地兩檢,小島又唉又篩仍不得其門。
換言之,最大的constraint,是兩地在話語權上的高度差異。
(係,查實我係想講我會點tackle/睇呢d constraints)
大家接唔接受到本地大學過半學生,本科及研究生,都唔係本地人 ?
體檢及醫大路都市病,我地唔夠泰國爭。香港搞醫療旅遊既優勢係有唔少專科手術,屬世界水平,兼全世界除香港兩家大學及幾家私家醫院既醫生外,無乜人識做,或有經驗做。醫療簽証上,點方便一個武漢大款黎 HK 做手術 ? 或香港點包裝自己,令大部分北妹相信黎 HK 整容,貴就貴 d ,但簽証比去韓國方便,同埋點都比響內地做穩陣 ?
HK 既專科醫生及四川地震後大獲內地同業好評既 polyu 物理治療系師生,可唔可以隨時漏夜坐高鐵,第二朝到中西部城市出診 ?
CM 講人才流動,背後重要有好多野配合,CEPA 進一步放寬等,已經唔係單單交通規劃既問題。
某資深評論員今日在經濟日報寫道 :
「將現時西鐵綫延展到落馬洲,令紅磡的旅客可以選擇西鐵綫過境,這有可能更為實惠的方案,而廣州到香港之間的交通,也不是沒有高速公路可以支援,如何改善中國過境口岸,與香港高速公路的銜接可能更為重要。像深圳灣口岸和落馬洲口岸,主要銜接市區的道路竟然都是香港九號幹綫,三號幹綫因收費問題令司機望而卻步,甚至近年已經開始自行駕車往其他省市觀光的中國司機,都嫌香港路費太貴,就算搞中港車自由行都不考慮來香港觀光,這才是香港政府真的要為香港經濟前景,要切實解決問題,而不是動用大量公帑,引進一隻效益成疑的大白象。」
先旨申明我冇你哋啲大男人咁高瞻遠矚,我只不過係呻下小女人貼身經驗遮。
既然你話「厲害。從未想過。」又何來
「重點地區接送,更是要脫離這個廣東省,與國內中西部連接。」呢?
道理係一樣喎!
>商業活動從來都是高檔運輸的首要服務對象,民航機如是,高鐵亦將「需」如是;而非遊客。商業人員亦係現有民航最大的收入來源。
除非民航大幅加價,票價至少貴邊高鐵3份1或一半,如非我睇唔到大陸的高鐵會成業商業人員的主要交通工具。事實上由上海至杭州的高鐵旅游探親人員先至係最大的收入來源。
由上海幅射出去江蘇、浙江長江三角州地區除咗杭州、蘇州哩啲'大'城市總有好多工業城市,如:湖州、義塢、高游、鎮江...哩啲地方商業人員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僻如老板級或專業人士)係私家車。大陸買車(國產)平養車又平司機又平,一間幾十人的公司都至少會養定駕車係度,招呼人客之余餘又方便啲高級員工。
其次,通常啲廠都離高鐵站好遠下,于其去車站接不如直接去上海接,話定啲油平,沿途又可以試下風味餐。
而打工果啲,少的是錢,多的是時間,高鐵太貴宁願俾多啲時間搭普鐵。
燦兄:
說出重點呀!
宏觀地緣政策/策略必須要合理配套才可以進一步強化該政策所期望的效用和影響力。CEPA等等配套正是政府需要爭取的!(亦是我對政府沒有太大信心的。... 有誰會有能力向有關政府進言?)
依馬打:
抱歉,由於沒有全文,只能推斷。
該作者是在說明香港作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嗎?成本(包括各方面)固然是一個競爭力問題。不過,單就中港車自由行而言,路費尚屬其次,中港車牌照費為首要。而且,縱使不考慮香港旅遊點是否適合作「自駕車旅遊」,「高度鼓勵」中港車自由行(相信不及一個「崩」的收益)會進一步困擾環境污染和交通問題,which in turn 打擊其他旅遊方式的吸引力。
冰冰:
>>既然你話「厲害。從未想過。」又何來
「重點地區接送,更是要脫離這個廣東省,與國內中西部連接。」呢?
哈哈,還是覺得沒有抵觸喎。
換過運輸工具來看:我的例子是以高鐵作為primary transport,其他工具作為feeder;而你的例子是以飛機(往上海)作為primary,高鐵作為feeder吧。
我的重點是,feeder service 是高鐵必要的配套,也是民航機必要的配套。而我沒有想過的是你正採用的通勤方式。不過我也想問,全高鐵通勤你考慮過嗎?
(再續)
高鐵係吹水貨!
睇下起米老鼠,數碼港時D論點就知!
搵個屎片博士,廣告顧問,
隨時為客整幾千頁顧問報告俾你啦!
六百幾億公幣肥豬肉呀,
有得分0個D人仲唔大聲叫好!
你批個專營權出黎,叫班商家佬夾錢起,睇下會點??
CM:
While one can focus on HK, or southern China, or even the Shanghai-HK link, I have a feeling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spect has not been fully considered. All these infrastructure discussions should be re-examined in the bigger context of how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e they bus services to/from HK, railway network in Canton, or hub-and-spoke airports across China, will increase a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against other countries with cheaper labour cost, little environmental enforcement, corruptions, etc. And, what are China's pres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ver the other BRIC countries anyway? Is that the reasons why China just announced its "green" plan to rely more on wind- and solar-generated energy in the long-term?
In my humble opinion, I would submit that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whole discussion should start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which infrastructure is just one of the many possible advantages for consideration.
PS1: I have to admit I did not read all the comments and I apologize if I am repeating what others have already said.
PS2: I recall you are always keen on "mobility". Here you talk abt 交流 (quality over quantity). But do you think decision-makers in mainland China really see, define and put a high value on the kind of "quality" Hong Kong people are so proud of and want to offer? Maybe HK should re-examine what it has to offer in your proposal for more exchange and collaborations with mainlanders.
......港燦話: 大家接唔接受到本地大學過半學生,本科及研究生,都唔係本地人 ?....
冇話接唔接受到, 問題係邊個俾錢?
不如將本地八間大學清盤,
重新起動, 本地生每人每年派20萬,各行各路,大家都唔使再煩!
你估你係美國咩?
呢種教育方式,軟性掠奪世界人才資源,全世界只有美國挾強勢文化做得到!
你唔係咁既料就唔好東施效顰!
每一達地方都有本身既強項弱項,香港從來唔靠科研搵食, 香港沒有軍事工業,
科研條毛呀?
連low tech 既工廠都搬左返大陸, 不如諗下發展農業同泰國競爭仲好!
>2. 所以重點不是要高鐵遍佈整個省,而是在重點地區接送,更是要脫離這個廣東省,與國內中西部連接。
話明係高鐵,係大、中城市附近的小城、鎮都冇可能設站(會拖慢時間),而哩啲小城鎮正是工廠密集區,所以都會用去上海附近城鎮的交通方法。我去孝感睇廠咪飛到武漢轉私家車/的士囉!個來鐘頭就到了。
>全高鐵通勤你考慮過嗎?
沒有!雖然實際上我中意搭高鐵多過飛機。
1)西九總站的高鐵唔使預我,理由之前講咗。
2)大陸的文化同其他國家唔同,開廠又好做生意又好都講究個面子,我接待人又好,人接待我又好,唔用最貴的交通工具幾乎冇可能(全國高鐵通咗到時票價一定平過飛機掛)。
3)因為機票平,大陸啲機場依加似街市,所以由香港出發去大陸公干(廣東省以外)我通常都撿俾多啲錢係香港搭港龍,但內陸機就冇得撿了(焗搭),全高鐵通咗一定可以重新提升機場質素,高鐵又淪落為街市。
(續)冰冰:
Errr... 查實都無得續... 只係想再再重申,高鐵產生的遠程效益。
上海至杭州高鐵收入具體數據我不清楚,但我推斷兩點:
1. 此段線路收入仍然處於虧損
2. 上海和杭州太近,高鐵的遠程效益並未發揮,所以探親旅遊比較多。(正如上海與杭州之間的商業活動不會用飛機)
私家車雖然平,但欠舒適(不能在車廂中審理文件)亦欠安全。對於中層還可以,分秒必爭的高層管理人員只可以作為feeder。
當然你有你的道理,而且我也是認同的。
阿靚仔:
>>我講既產業政策,就已經包括cepa同其他問題喇。
嗯,我會試下開個新post講constraints(不過一定唔曉好深入咁講配套)
>>最尾個幾個圖其實幾好,睇完個圖,都應該知道龍華站有咩用,知道新廣州站其實係服務範圍係邊,以至最重要既係全國鐵路佈局
直頭正!
>>香港係需要多d學者出黎帶領討論。有人帶頭,總好過網上充斥如本人般之流係度亂up。
呢句係啱。不過咁播,記唔記得曾經有位教授響你同阿某某果庶留過言呢?咁就證明左就算寫blog,一樣可以係上傳下達既地方,只係無咁直接咁遮。我真係唔信好似你地咁議論社會話題(就算亂up)發揮唔到作用呀。
匿名朋友:
>>高鐵係吹水貨!
我個人認為兩睇啦。即時效益絕對要靠吹水,但可以回想上上世紀第一單火車開通既時候,一樣比人認為係吹水野。甚至到左奧普戰爭先至發覺鐵路運輸對於戰略既重要性。
>>你批個專營權出黎,叫班商家佬夾錢起,睇下會點??
都係兩睇。你可以睇呢個係一個商業/經濟決定,亦可以睇呢個係一個政府「責任」。
容小弟新post再述。
微豆兄:
不錯不錯!你說的,正反映小弟其中在新post(i.e. 如何應對此高鐵的constraints)最想說的一點:究竟點解要高鐵,係咪香港政府一定係比對口單位「食住」?
(先講少少,費事唔記得)從宏觀策略而言,亦係「好大口氣+好樂觀而言+cynical香港人+非建制」觀點而言,香港起高鐵係勢在必行,而且更加唔輪到對口單位話究竟香港應該點點點或者要依邊個果套做事。我唔信果套要唉要篩既情況係必然既,我認為呢個只係對口單位既「姿態」,亦係「文化」/辦事方式。
港方若果能夠看清國際及國內形勢,根本唔需要中計。呢個係港方海市蜃樓式的constraint.
Haricot, with respect to your queries, esp. PS2, let me try to elaborate in my coming post.
啊呀,漏咗私家車哩范添。
4)私家車亦都係流動辦公室,好多時係車度已經聽匯報/講解/分配角色(談判時)...車一到唔使再做工夫即刻上場。(哩度指嘅唔單止係商業談判)
又:我都係收聲了,哩度全男班,我都係返去拈花惹草lur。
23/9/09 14:41匿名朋友:
其實係邊個俾錢?
而且邊個俾左錢,又係咪代表佢收唔返?點樣收?你又會點睇?
冰冰:
當然你唔會去西九搭高鐵,但若果高鐵開通到上海杭州,你又會唔會:先去深圳然後轉高鐵呢?我意思唔係叉輪廚你個經驗,而係一直想講同強調,環境不斷在變咁遮。
又,我係cynical 港人,對於高鐵究竟起到定起唔到,我無所謂,最重要我覺得自己會曉得適當時候走位(呢個跟你學既)。(又,老實講,有邊個夠你大膽遮)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