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06, 2010

眾説紛紜的社會流動力

上個topic 講起學生貴族化(並見各留言),呃,好極。往往當有人提起社會流動力,我就recall 返自己原來好耐之前叫做寫過下mobility

但又當睇番果個人講乜乜「社會流動力」,就會發覺佢地「未必」係同我講既「social mobility」係同一回事。

Well,原諒我,我真係會唔妥某d 新聞評論界(唔洗點名,好多)或者係某類社會行動派(更多)對於「社會流動力」響定義上既狹隘囉。我知道我偏執(真係唔想認,查實我外表斯文,內裏好 open 架),觀點都係五十步笑百步。但既然我九幾年前提過下 mobility,我點都要講兩句 defend 下我個mobility查實點同呢部分人講既mobility有咩相異+相依之處囉。

講返,坊間好多評論都將「貧富懸殊」同「社會流動力」互為掛鈎,呢個correlation我唔否定。社會流動力固然會影響個人財富既累積,無論緣由係出自結構性定係原則性定係處境性定係個人性(hehe,就快連我自己都唔知講咩)甚至呢個性+果個性,都唔可以話唔正確。

兜個圈講,即係話我唔能夠否定,但又唔多同意咁講囉(好明顯喇查實)。

我最想話,人地個流動力同我個mobility,最大分別唔係在於「財富」,而係在於「影響力」,而我要強調,呢個「影響力」,唔係一般講「流動力」既評論所講既「搵錢權力」(之類)。我講既「影響力」,亦唔係唯有響政治制度所存在既權力,而係響「各社會階層」所存在既「影響力」(即對他人所發揮既「the power to change」,呢個power唔係直接等同所謂「指令式權力」,而係「人既力量」)。

上次同匿名君講起:「。。。查實我一路響度諗緊,究竟所謂“階層”同“社會流動力”,係咪同一回事呢?狹隘d咁睇,當然可以係啦。但查實,lik德蘭修女呀,社運人士呀(雖則我唔想lik呢個example),議員啊(我更加唔想lik呢個example)以及一眾貢獻社會不求自擡身價既人士,佢地又響邊個階層,佢地既“地位”又算唔算我地人生更值得追求既目標呢?。。。」

我講既social mobility,其實完全唔係曹仁超式激將法果種,亦唔係沈旭暉式分析法果種(即目標為本分析法),更加唔係陳云式批判法果種。同地位,同中產,同權力,根本係兩碼子事。我講既 Social Mobility,唔係講點樣比名幼稚園選拔出黎直升名小學,然後由於家境更容易得到更多資源跑出,最後成為金融界年青才俊;又或者講點樣響底層掙扎求存,養妻活兒避免呢代或隔代貧窮。完全唔係。

而係講,各人有各人既理想(即自由選擇),各人有各人既天然優勢(即天賦差異),各人有各人既責任(即從自由選擇所得既社會職能),各人有各人既貢獻(即從自由選擇+天賦既結果),各人有各人改錯既機會(Errr....),(查實我諗自己都花精神時間定義清楚,有機會)。你話丫,舉個例咁問,德蘭修女(之類)係社會既上流定基層人士?鄧紹斌呢?何俊仁呢?昂山素姬呢?無國界醫生呢?

下下扯上同乜中產乜年紀乜世代乜家境,拜托,唔好代入我呢個social mobility 體系囉。

如果真係要研究社會流動力,查實,淨係睇財富得唔得?定係可以探索下,究竟呢個社會有幾多可能性,你個兒女,將來又可以會有幾多可能性?

8 comments:

依馬打 said...

如果學你咁定義 mobility - 對他人所發揮既「the power to change」,呢個power唔係直接等同所謂「指令式權力」,而係「人既力量」- 以最像 "超穩定結構的華人社會" 的 TVB,以致整個本地娛樂圈,80 後的影響力 (或煽動力) 只能影響到同代人。遊戲規則制訂權仍落在 50 - 70 世代裡。任何人,黃日華好,80 後藝人好,想繞過或挑戰這超穩定結構,難之又難。

但若行業結構不屬 "超穩定",某個人的影響力同佢幾時出世,屬呂大樂、沈旭暉定義的第幾代人無關。如果這行業著重創作力,這現象更明顯。

依馬打 said...

關於學校,我不太理會它是否直資,而是它能否創造一個給同學仔主動,兼持續地樂在其中做學問,或培養興趣的環境。若識得這家學校的同學 / 老師,研究下這學校與其他學校有何分別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lifestyle/20101121/00326_001.html?pubdate=20101121

"天水圍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中五女生李安琪及舊生林俊禧,被傳媒稱為最新的「星之子」和「星之女」。"

L L said...

CM:

收入是一把尺、財富是一把尺、智慧是一把尺、慈悲的心又是另一把尺....

但流動,則一定是一個階層到另一個階層,由一個空間去到另一個空間;而這些層級與空間,是由職業性質、收入來打造,兩者要得到社會認受,是以揾錢很多的黑社會頭頭不會被列為上流,雞頭也不可以,就是了。

C.M. said...

依兄:

呢個「the power to change」,雖都未至於係SM既定義,不過就好反映左個本質。(所以我用「財富」做類比)。TVB內部,小弟唔熟。老實講,我至少五成時間都係睇亞視。

但如果比我試下吹,TVB的超穩定結構(以藝人上位角度而言?),唔係單因為規則制定權響邊個年紀既人手(例如所謂50-70世代之企業高層),而亦係響規則裁判(觀眾)既行為模式與及精神需求上面。

之所以難(或結構超穩定),只係因為量大質重(社會文化喎,超強啦),決策者醒在掌握到裁判既眼光同視野。同世代關係真係唔大。所以調轉黎睇,或者咁樣反而可以分辨到邊個傾向拒絕穩定(如我?哈哈哈)勒。

又如果以行業計,切入點太多,真係唔曉。不過呢,我覺得你第二段講得幾特別,值得深思。

************

超穩定結構: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205/4/lm2z.html

如果講阿沈,最近係呢篇,講既結構幾乎係90%經濟性/資源性(resource-based mobility),雖然後段傾向我個needs-driven framework。嗯,老實講,經常以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s 作為啓始,實在令好多人都覺得mobility只係一個經濟性供需現象,但實際上,忽略左,甚至掩蓋左mobility作為personal lifestyle既主動含義。

C.M. said...

依兄:

天水圍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你舉既呢個例子,或者可以更顯得(我心目中既)mobility,係比坊間闡述既更立體,更多面。多謝曬。

(又,呢條健吾好Q 難頂呀。)

C.M. said...

風校長:

其實我當然明白,不過我唔係全然用你呢個角度去睇mobility。

流動,可以係由一個階層去到另一個,但一個階層,唔通一定係以職業性質,收入黎打造/衡量咩?響以前,lifestyles仲未取代成為living standards既時代,以職業收入等量化階層固然就手甚至幾近社會共識。或者試下問問美國中部,加拿大內陸地區,甚至菲律賓個什麼happiness index(拿,雖則我又未必盡然同意),社會流動唔一定只係得幾個resources做dimension既。

我想強調既係,好似你咁,你家陣究竟係驅動緊你既學生不斷力爭「上流」,定係一路鼓勵佢地「過得人過得自己」已經心滿意足?

我知道你故之然想佢地成才,之但係成咩才?你又期望佢地將來大個係企響人生/社會咩「崗位」?咩「角色」?

C.M. said...

欸,又又,各位睇到留言既仁兄仁姐。

千祁唔好以為我響度同班有錢佬名流說項播。好明顯,在我心目中其實應對緊上次個topic:如果你甘心成為追求上層社會既一分子,而又覺得家陣上層社會就只係得一兩個定義既話,咪去囉,去推波助瀾囉。不過,唔好同我講你條路一定係arm,因為我唔會用放大鏡睇呢個世界,以為世界只係得一兩個值得奮鬥既目標囉。

C.M. said...

套用果位經常大言不慚既張五常一段說話: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伊甸园。好比今天早上我研究古文物,下午写书法,晚上做文章——全部自得其乐,而此乐也,皆消费者盈余。算是富有吗?世俗说不算。但上苍有知,如果我的多项玩意本领可以转让——不是卖书法,而是写书法的本领可以卖出去——排队轮购的人不少吧。伊甸园的放弃是多赚钱的代价,要多赚钱,是说这代价在边际上下降了。人浮于事的现象增加是需求定律决定的。

http://zhangwuchang.blog.sohu.com/160574833.html

(唉,我都知成日響自己地頭留言真係好趕客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