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8, 2010

自家應對民工荒

本文是一篇三幅被後感

1. 焦點。

坊間多只提到有血汗工廠,沒有血汗餐廳、理髮店。工廠只是求職者歧視的對象,一個被標籤的僱主,一個單以其製造業本質的厭惡行業。所以挺認同Kenka 的感受的。

2. 選擇權。

後來者,甚至沒有投身工廠的人士,包括剛畢業的年輕求職者,否定上一代付出的努力,認定上一代投身工廠不能取得合理回報,認定上一代投身工廠是愚蠢的選擇。這是一種「隔代遺傳」式鐘擺效應的體現。對於選擇結果的質量和優劣,個人認為沒有什麼值得爭拗的地方。

3. 何時的荒。

民工荒,該大約自 98-99年左右開始浮現(大約02年我才開始察覺),04年左右正式白熱化,自此年以後,每逢新年過後定必出現所謂「珠三角民工荒」,佔去不少新聞報道篇幅。所謂民工荒的高峰期,主要出現在春節剛剛完結後,這是值得注意的。

4. 何解的荒。

一般企業對於所謂民工荒的理解,以為民工荒與工廠招工困難等同,實際上,是雙重的錯誤解讀。其一錯誤是忽略了企業未來一年應吸引員工的能力,其二是忽略了企業過去一年趕絕員工的能力。這些分析雖然老生常談,但仍然繼續被忽略。而忽略的地方,是民工荒的荒,其實是春節前後的對比,而不是春節後的生產需求與勞動供應量作對比。而要這個解讀作最簡單的理解:這個荒,不是因為勞動力供應不足(春節過後招工困難),而是因為流失率高所導致(春節回鄉工人不回廠)。

民工荒的出現,以企業角度來說,是春節前所種的果,不是春節後所遇的難。也所以會出現冰冰所指(經詮釋過後),民工荒的普遍性,存在於管理能力較弱的企業。至於那些長三角機會增多、農村生活質素提升、內陸機遇增加等大環境因素,雖然仍然不斷影響珠三角勞動力供應,不過,這些持續滲透入企業政策的因素,對於擁有良好警覺性的管理層以及穩健財務狀況的企業,這些外圍因素都是相對次要的,原因是,勞動力實際上還未全面釋放(註1)。

更受忽略了的是,在春節剛剛過後的數星期內,人力流動是處於 churning 的狀態,一個勞動力單位要在企業落實轉化為生產單位,至少再一兩個月,即直至四五月,生產能力才會穩定下來。

5. 鬧荒的,是增長基礎

若到四五月那時候仍有荒,民工短缺將不是主因,企業成功爭取訂單,才是主因。有民工荒,是好事。正如人才短缺,是經濟增長的表現。

6. 法規的影響

順帶一提,除了國家政策等大環境因素和「經濟自由度提高」導致珠三角民工短缺的情況,個人認為外國入口商的 CSR audit 是很重要的催化劑。雖然中國加入 WTO 是一個重要轉捩點,惟 CSR audit 是促進工廠依足勞動法辦事,以及加強員工對於勞動法規和自身權益的醒覺,從而以市場力量推動其他企業依照勞動法辦事。政府或勞動局當中的宣傳和執法角色,相對市場力量是不夠有力的。

7. 應對

如何應對民工荒,個人經驗傾向坊間建議的,採取優質管理,或較人性導向的管理思維,細節在此不贅,但還有一言:倘若企業(尤其製造業)不能擺脫「生產至上」的思維,民工荒將會繼續成為企業的夢魘。

另外,若對應某些論點或騰籠換鳥政策,我個人深信,產業升級,不會為解決民工荒帶來轉機。無論那處地方都遇到同等的勞動力短缺和需求,就算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升級了的產業反映更高技術和管理要求,那就更進一步需索更難得到的高產量勞動力。如今低技術勞動力其實還不難取得,只是企業對於這些流動率較高、年紀較大、男性較多、外表較遜的民工較為「謹慎」(「揀擇」的代名詞) ,所以才有荒上加荒的情況。

8. 題外話

根據工會法,企業的工會是隸屬「中華全國總工會」(ACFTU)的。若有理解工會法以及大部分企業的工會文化及實際管理情況,此工會不同外國工會一樣有相當大的自主能力,可以隨便罷工或跟企業進行抗爭,國內工會除了必須遵守有關「協力解決矛盾」等「一系列原則」外,重要決策必不能偏離工會法以及ACFTU監督。外國工會抗爭的方法,在法規和執行上多光只有羡慕的份兒,也不是國內所謂合法工會在法規上的主要功能。

9. 嗯,要睡了

所以,陳兄所 quote 的《民工荒》一文,或許不少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作者對於實際市場情況、經濟運作模式、甚至對於一塊錢的理解,都十分直接、單純、武斷和沉悶(註2),坦白說,當冰冰最初提到「看過就算了」,我是十二分認同,反而陳兄後來自己寫的還有點意思。


註1: 那是與香港近年所謂職位錯配的情況類似,涉及流動性 Mobility 與期望 Expectation 問題。或另文再談。
註2: 畢竟「民工荒」在HR 界和企業已經應對多年,可... 不贅了。

偶然一聚:冰冰1,2,Kenka1,2,小瓶子1,2,陳叫1,2,3,4,5

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回鄉偶書 (2) - 鄉村習俗

會走地的雞,會飛上樓頂的鴨

這個故鄉還保留了一些跟性別有關的習俗。

村子裏有棵大榕樹,其中一條挺粗的分枝(或許是斷了的樹幹,之類)像極男子的性器(哈,像極像極)。恰巧這條突出分枝的前面數米的距離,種著兩棵小一點的樹(不知何種)。不知是村中人的刻意,還是上天的美意,兩棵小一點的樹的樹幹,湊巧也像極女子的部位!

兩棵小一點的樹較大的一棵,大概名稱叫「大婆」,在此刻已經不留半點痕跡,村中人說是文革時期砍掉的。而較小的一棵,其實是兩條幼樹幹結成,現在被稱為「妾侍」。凡村中有大小喜事,都會送來祭品一拜那棵妻死妾還在的大榕樹。這裡不貼裸照出來了,我知道無論太像或不太像,都一樣被人罵的 =)

或許存有性別膜拜的意味,但村中男女之間沒有極端甚至明顯男尊女卑的情況。這裡歷代務農養畜為生,男女工作多會互相分擔,男的女的都會落田、下廚、燒火、砍柴、供養父母。雖然曾聞說某某家的老婆很苦,老公很壞等,但都只是偶有的故事。

提起供養父母,這條村子帶養親朋的子女也不少,在那個年代,誰都不能保證能把孩子帶大,所以唯有送人作養子或托人代為養大子女。

炮竹過後,換來一地的紅地毯。

今趟之所以回鄉,皆因有親友要結婚了。

婚宴在樓房裏擺,筵開約十餘席,宅外空地兩席,一樓兩席,二樓三席,分兩三趟開飲,吃過後,清理一下,讓下一桌再來。不少親友坐車從幾公里外過來,然後在村裏留宿。有的住在主人家的房子,有的住在主人家隔壁,也有的住在其他地方。

村中的叔父輩,專責收禮。
注意門頂的賀詞,造字能力不亞港人。

喜筵的禮,所謂「人情」,好像全華人通行,這裡一樣有,大都是十塊二十塊之類,能多送禮的,都多送,不太拘謹。喜筵的菜餚,縱不是山珍海錯,卻不怠慢客人,魚、蝦、雞、青菜、扣肉、粉葛湯等,全都新鮮美味。

外人有所不知,這些菜餚不是人家送「到會」或專程聘請一隊廚師來作的,買菜洗菜燒飯開席洗碗的人,全部都是鄉親!他們沒有收取任何的工錢。過後我更聽到,原來有一戶人家的七八歲小妹妹,在宴會過後主動清潔乾淨主人家房子的洗手間!

尋常香港人應該不容易享受到這種不分你我的福分。

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Where can I learn politics?

今日 T 問我一個咁樣既問題。點答呢... 我斷估佢係問緊「辦公室政治」,而唔係社會大事卦。

我覺得幾有趣,皆因我好似從來未諗過呢個問題。

老實講,政治唔洗學架喎我覺得。借用阿鎚剛剛quote果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洞察世事人情,就自然學曉政治。

如果唔知點入手,可以先考慮「你我他」方式。呢個方式唔知邊個傳授比我,定係我閉關果史自創,淨係記得我同小肥講過下。

大約係咁:

他:模仿他人,有樣學樣,學評頭品足人地既大將風範,學欣賞人地既卑鄙伎倆。睇下佢點對待目標人物。

我:了解自己性格,率性而行,隱惡揚善又得,獻醜藏拙都得。

你:目標人物啦梗係。要起清佢既底世,佢既愛惡。

「你我他」方式只係一個入門學習方法,唔係一個技巧。若果真係要答話「邊庶」可以學政治,咁呢個方式就話你聽,邊庶都可以學,而越多人交往或者interaction越多既地方,就越多「你我他」既情景,咁到時,就自然容易上手。

之不過仍然有一點係要記住既:每個人既人情練達都唔同,無謂強求。學到好似冰冰咁(純屬例子,並無特別意思),唔係人人都需要,亦唔係人人都可以。

噢崎噢崎,或者T 真係想問社會政治呢~

遮咁。真係想 learn Politics,先讀書啦。唔得閑讀,咁就一步步咯。

第一步,就好似無耐前我講過,睇下「娛樂化」左既政治新聞。或者當政治為「娛樂」,學下其他blogger將政治娛樂化。

再唔係,去另一個高層次 ,試下睇「評論」做「評論」評「評論」。有人嘻嘻哈哈又一日,有人認認真真過一天,各取所需。

甚至可以做研究。學下人地點籌謀,點分析,點規劃,點煽動,點反客為主,點 systematic 咁.做.政.治。

如果只係想知道響邊度學「政治」,咁我只會話,邊個令你最擡唔起頭既,咪就係果個咯。

回鄉偶書

從鄉屋樓頂的風水眼(虎眼)外望。


多年沒有回鄉,人情依舊。

天氣

連日只得四度左右,加上春雨綿綿,寒風蝕骨。兩個大人太久未嚐風霜,臨睡前光抹身沒有洗澡,連羽絨也徵用了,都要病倒,而小子們從頭到腳洗一遍的竟可熬過。(點呀,我仲想去滑雪呀~!)

表哥與表妹

五歲表哥跟三歲多表妹相處融洽,不時你呼我喚。日子原本容易過去,不過中間卻發生了段小插曲。事緣表兄妹站在一起,突然表兄雙掌一推要把小表妹推下樓梯,幸好衣服厚,掌力不太猛,滾了三級便給爺爺扶起。表妹受驚,後腦有點腫起來,喊到七彩。爺爺非常不悅,吐出兩句殺意濃烈,自揭底牌的說話。

而身在現場目睹一切的我,知道須立時進行大救亡,因為出現 serious breach of trust。

表妹受驚,不單在於滾下樓梯的這個翻身動作,更是來自對表哥舉動的莫名。表妹無法控制自己,關鍵詞如「表哥」、「點樣」、「樓梯」等已經足以再次刺痛她的感受,於是即時進行簡單 CBT。讓她可以接受這段往事。

安頓了表妹,再聽到表哥原來剛才已經把自己關在睡房,在裏面發大脾氣,踢門大鬧。原來事情還沒有完結。小孩子與小孩子之間,義不存在。

於是往找小表哥,個子小但力氣可不小覷。進門已經不容易,發著茅的要擋開所有人。幸好來了他的父親,我簡單道明了事件經過,解釋了小表哥的反應,讓他父親,和表妹的母親來辦。不消一刻鐘,兩小口已經和好如初,還有說有笑,之後兩天也看不到芥蒂,大人們也幾乎分他倆不開。看來,可以安心了。

阿女,但願老爸不再需要跟你做 CBT。

************

連病數天,擇日再寫:鄉村習俗、春運誤點、廣州掠想、鐵道管理、三種三合......。

家鄉柳葉菜心(的花),人間極品,惜今趟與之無緣。

Thursday, February 11, 2010

過年前既準備功夫

先講工作。

一二月客戶年結清貨,或者係年頭開倉,年年都係要做到死。有d瑣碎野仲錯到九彩,未至於照肺,但背脊個鑊就孭硬囉。

睇番自己同咁多年黎出錯既反應,嘿,嚴重既,剷上天花板,,輕微既,薄責掟文件都試過。諗返起,引咎辭職,原來都試過兩次。怪自己自尊心太強(定係責任心太重?哈)。工作於我如浮雲呢亭情緒敢言,恕我無福消受。

講家底。

嘩,六月飛霜。今年過年,恨錢恨到發癲。財務自由?唔好玩喇。家陣百物騰貴,真係要加把勁先可以唔會憎人富貴。今日見到老闆賀年咁話:People had always been critizing other people of the morality and motives behind the pursuit of money. There is a lot more than money and the pursuit of money is more than money itself.

睇黎今年封開年利是應該會縮水。

又講工作。

今年真係好旺。連續幾劑大鑊野出響我身上。一時間成本年度明日之星。不過都好,自從呢幾劑,我老頂就被逼將過往laissez-faire 既作風翻天覆地改為 active intervention。呵呵呵。我終於有機會脫苦海咯。

剛剛 initiate 一個KMS project。不過唔好問我點做,因為都唔知個客想點做,更加唔知我自己鍾唔鍾意做,同埋唔知我有冇心情做。Well,同事都話我比大姨媽更加情緒化。

講返家底。

過年前查實無咩好準備。你話就住就住都似倒水咁,算唔算有準備?依家唯有聽天由命,跟小瓶子學下anger management囉。

同埋,特此公告:晶月謝絕單身人士探訪,咁囉。

恭祝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就算數)

Monday, February 08, 2010

當學者不再學術

當學者不再學術,就升格為邵家臻口中的公共知識分子。

很不想日日售賣時政議事商品。論原則,自問不夠清晰,但若覺得人生就是無止境的追求,不斷追求更清晰的原則仍可算一場值得參與的遊戲。(歇後語是...)

歌德提及呂大樂沈旭輝兩篇報章評論。

再加上蔡子強昨晚受訪問時的評論,但見有些學者們如此那般,連聲搞錯。搞錯者不在論點了無新意,而在論點越來越不切合時宜(或者太盡「人意」喇,Well,我等一介膚淺草民如是看遮)。

早日政府來個「新咨詢」模式,以facebook作平臺 + webcast,限時限刻開放留言,引起反彈(嘿,明知反彈都做,鄭汝樺,夠pok!)。

單對應蔡子強對於此模式的評論:誠意不足呀,政治化妝呀。(個人昨日的評語為:蔡子強已經過分沉迷佢套「政治化妝」論。)(後加:「沉迷不信任論」)。

作為學者,單著眼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而作出分析,但忽略自己可以提出改革方案的力量,絕對可惜。尤其越來越多學者,只分析,不作建議,更加可惜。

昨天我認為,單單此事已經可以從方面看:

1. 組織與個人雙向溝通的現實困難與constraint
2. 組織(政府)改變咨詢模式的動力
3. 實名與匿名意見的效力

目的,旨在推進咨詢模式,而非停留在批評不足,與分析利弊的地步。有冇搞錯。作為後輩,膚淺草民,給我多一點insight,姣bu?

如果找來新角度,說說組織與個人咨詢模式的得與失(隨口up:請多幾個副局長/助理分兩班專責即場解答facebook疑問 or 請多幾個助理分類所收集意見 or 外判多幾個web designers 不斷改進咨詢問卷,推陳出新),那又可否拉近發起咨詢的與被咨詢雙方?(衷心希望聽到陳景輝在如何改進咨詢模式上面的高見。)

又記得(查實係翻查)蔡子強寫過《需要世代對話,而非世代戰爭》,當中提及「實名與匿名」留言的顧慮。如果能繼續以此推敲下去,不是該可以令無論facebook中的實名回應,與其他匿名回應,甚至「非facebook」的回應更可以獲得尊重?

正如邵家臻認為(至少我係咁interpret佢),有清晰立場的,便叫公共知識分子。Well,那縱使沒有立場,只管自己的學術研究,毋用政治正確,更毋須與誰誰誰明裏暗裏「劃清界線」,做一個中立學者,來給正反雙方多點想象力和 insight,bu 醒嗎?

呻下

工作上不斷的犯錯,帶來不明來歷的憤怒和不請自來的懼怕。

懼怕還可理解,憤怒可不明瞭... 怒來干嘛?

Thursday, February 04, 2010

虎年預測

市井觀念話,創作係一個探索可能性既過程。勇敢既創作人,經常以身犯險,不斷今日打倒昨日;完美既創作人謀定而後動,介意絲毫既錯誤;頑固既創作人,終日沉醉自閉空間,樂此不疲。

有幸又不幸,睇過阿蝗蟲推介果條link

我呢,今日唔係想創作,只係想續貂。(唔記得邊個話,以我死咕咕既性格,好鍾意諗到咩狗屎垃圾都當寶)。

***********

做「情景推演」,憑空想象,好Q難。建立分析框架好多時都需要好多經驗,無論係咩人生經驗,定係人云亦云既口耳相交,甚至係左手右手當對手既實戰體驗,未親身投入過,就算有框架,都未必知道將來既高潮,係咪可以好似情景推演既時候咁忘我。

所以我想做睇相佬(風水師就免勒,驚學生叫我比學費),而呢個派,姑且叫「管理框架」派,集合不同「系統」同埋「系統之間既相互關係」去做分析(a.k.a. systems analysis,唔係systematic analysis)既。

好多人話,一個好分析框架可以解釋大部分既情況喎。明。我明丫。但我既然我話明想睇相,咁梗係鍾意推測喇。我知,你阿媽將來都係女人嘛。

***********

好似都係蝗蟲德,佢話咩咩「高鐵」「事件」好比「零三七一」喎。(阿靚仔,如果有咩意思上既歧義,唔好指正我,因為我係咁諗)。

歸納左蝗蟲德既意思(唔係歸納,係偷師?),除卻佢話「政黨-智庫-民間三結合」,自己低低能能咁講有三個虎年預測

1. 如果七一(前)係 rise of the dead,高鐵(前)就係 rise of individuals,而將來會係 rise of institutions。用你阿媽係女人既方法解釋,當人發覺「無人代表我」相比「有人代表我」或者「有我代表人」原來係無能為力既時候,人就自自然然走埋一齊。坊間好多「無人代表我」既現象分析,會漸漸消逝。而所謂對於世代問題既關注,亦快被「組織化」取而代之。

2. 鐘擺理論有幾個同義詞:物極必反,隔代遺傳,生態均衡。一山還有一山低,一波還有一波平。

3. 唔記得。(我好多時都唔記得第三點... 蒙混過關得唔得?)

3b. 睇番 P_L寫乜。記得。傳媒。響我舊有個分析框架,傳媒係被動既,一般係群眾/民間係傳媒既刷鞋友(雖然可以係好朋友,有機會鬧得醒你,但睇彩數),而政黨、智庫、NGO 等其他有系統有計劃既組織(組織),係比較有機會同管治單位作「有記錄溝通」並作「可溝通既紀錄」。(即係話,普通市民,網民,乜民物民講既野,管治單位都唔會紀錄在案)。傳媒呢?傳統傳媒唔可以話廢武功,佢地始終可以發動民情,引起組織注意。至於新媒體,例如 facebook,twitter,將來可能會(甚至已經)出現一個局面:階級化(系統化),進而組織化,與傳統傳媒單作 mobilization 或 watchdog 既角色重疊,甚至完全脫離。新媒體組織化,並唔係政黨黨員全體上網,而係通過 facebook進行招攬/招募,篩選,計劃,分工,反饋,行動。信息分享只係新媒體既副業,能以有代表既組織作為管治單位既溝通對象,先至係新媒體既主業。

***********

而我既副業,就係夜一夜扮睇相佬吹水,沉醉自閉空間,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