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 (3) - 回城雜想
初六起程回港。
早上包車到縣城車站,經過一輪交通和時間上的考慮,決定先坐大巴往廣州(省站),再轉火車。買了車票入站後,方知道往廣州之車全部誤點。繞道不可能,聽到廣播有些誤了一個小時的班次都可以上車,決定等。等了兩個小時,連比我們遲發班的車也可以登車,跟售票阿嬸吵過兩趟(她給我們「加班車」車票),跟驗票員甚至無相關的工作人員查詢、交涉、質問過無數次,不得要領。
最後在一趟啟程往廣州越秀南車站(非常陌生)的獲得一線轉機。我們站在那邊的上車處等,或許因為有老有幼的關係,司機同情我們的境況,又因自己原本可以滿載的大巴,上車的竟然寥寥可數,於是也向車站發炮。再反覆折騰了一會,驗票員終於首肯讓我們上車。乘客都不分座號,因為都混雜了那些來自其他誤點到天邊的班次的乘客。司機轉到另一中途上客站接客,剛上車的乘客投訴不分座號坐車,又再擾攘了一會,最後司機的話平息了事件:「現在春運呀,互相體諒啦。」抵達越秀南車站,已經是午夜,比原定時間足遲了近三小時。
在廣州過了一個比較溫暖的晚上,來日在廣州逛了一會,坐火車經深圳回港。
廣州東火車站採取瓶頸(漏斗)式入閘管制,管制員指示可以進站的班次號碼,乘客需出示車票符合班次號碼方可進閘,進閘後分兩安檢道進入候車室。基本上候車室只是一個比較寬的通道,乘客停留不了半分鐘,便須往月台,否則將錯過火車。火車往深圳途中,其中注意到,有穿類似軍服的管理人員,目視檢查行李的性質,並以堅決的口吻指令某一的物主,必須把一箱酒類物品從頂頭上的行李架拿下來,物主懶洋洋的回應「不容易拿下來呀」,管理人員堅持「那我來幫你拿」,物主才蹺著手同意。到了深圳火車站,竟然要乘客們自己拿著大大小小的行李下樓梯,沒有電梯輔助,荒謬至極。
然後一行人在深圳火車站吃過晚飯,再起步歸家。幾乎虛脫。
*************
以下純屬筆記。
春運
由於誤點,很多人都退了票。不少班車出現有客無車,有車無客的情況。最令人氣惱的,是車站缺乏為乘客解決問題的心態。
鐵路
很多人都認識到,鐵路運輸對於軍隊調動的重要性。所以評論一直以鐵道部權力大,與軍事原因掛鉤,亦因其管理問題經常成為內地社會批評的對象。
誤點回顧
社會管治的思維方式,是從提供社會服務的管理思維和意識引申而來,而社會服務的管理思維帶出制度。
如果以春運調度的缺點,「統籌」是明顯的大弱點。誤點引致退票,退票引致上座率不足,上座率不足引致往後班次取消(尤其加班車)。而我們,就正好是「受害」者。如果從製造業的生產角度看,整個編排是被動式生產管理,與「市場導向」的主動式生產管理背道而馳。若非有人(司機)仗義為苦候不果的乘客爭取座位,我們一班笨蛋應該還在車站乾著急。
再從這個看法伸延,「官僚」兩字固然可以概括一切問題,但若面向「市場」,管理思維從此改變,而制度亦隨之而改變。沒有市場導向的思維,春運時期不會產生「調度員」的職位以及其相關工作的需要。如果有天春運期間出現「調度員」這個職位,甚至可以主動為誤點的乘客落實解決問題,國內整體的社會服務思維才可見真的開放。
有道,能應付突發性情況(或危機),才顯示出管理的真功夫。但因為我認為管理的切入點和角度都很多,不單只有應付危機的才算管理人才,所以我對此說法不置可否。不過,能應付危機,即代表管理經驗得到認同,從而得到累積。倘若可以量化和重新體現到這些累積了的經驗,將會推使其他範疇產生價值。
其次,市場導向思維的來源,主要來自服務業(第三產業)。在上星期與眾博客對於「民工荒」的簡短討論中,粗略提到服務業的「勞動本質」(即通過為他人提供服務賺取報酬),如果能夠針對第三產業的結構和服務內容作出分析,應該不難推斷將來國內市場導向思維的發展方向,以及社會服務行業的發展前景,以至社會管理制度的進化模式,甚至作為國內民主化進程的輔助資料。只是如今應對社會需要的時候,似乎仍然是以第一和第二產業式思維為主。
鐵運回顧
出發前已經聞說過武廣高鐵首班車的混亂,但從個人理解,任何中外大型客運中心的首次啟動,都由於本地管理經驗不足和乘客經驗兩個重要因素,導致混亂。前者需要(制度化)累積,後者靠口耳相傳,兩者相輔相成使客運暢通。
不妨先假定坊間所理解的軍事調動需要(和相關政治需要),是鐵道部的首要考慮,片面地從這些需要來推算鐵路發展方向。鐵路網絡像生產流程,同樣可以採取兩個角度看:點、線。
從是次廣州坐火車經驗,點是車站,是管制源頭,亦是出口,線是鐵路線,需要持續的質量保證和突發的應對。廣州東站,或許因為現有地方所限,採取瓶頸式管制,分流能力差。改善的方法很多,一般人就算不熟悉生產流程都會想到,不贅。如果辯稱軍事需要,要防範恐怖襲擊,所以必須採取瓶頸式管制,並不合理。由於瓶頸式管制會積聚候車人群,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一樣會導致鐵路運輸癱瘓。如要應付鐵路硬件的破壞,在綿長的鐵路線,以現時鐵路的自護能力,是絕對不符現實的。英國及西班牙的經驗自不待言。唯一較能應付的需要,是火車誤點,即以產出作為首要任務,而非以乘客需要,即市場作為首要服務對象。
總理溫家寶於人大會議中提到軍事信息化與特別提到「後勤」的重要性。後勤,以我一個外行人的表面理解,以國內良好公路的缺乏、地形的複雜、大型運輸工具的稀有、能源的緊張供應和軍事設備的機動能力,鐵路對於軍事調動的需要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以無法控制的軍事需要,不符比例的代替民商需要,除了會導致經濟耗損,另一方面會產生民怨。不過,民不一定是記仇的,每年一次如以春運作題,所產生的民怨暫可以輕易化解(正如那司機的兩句話)。如此看,以維持班次的可靠性而犧牲乘客便利,是兩害取其輕之法。不過,事情根本是,乘客的便利是無需要犧牲的。
又如果,鐵路出現的軍事調動的需要,無論可預測或不可預測,例如軍事演習、鎮暴、正常或臨時調配等,那一切安放在「點」的管制工具和方法,例如閘門、通道、安檢設施和人員等,將一定會被繞過。意思是,無論是否有其軍事需要,為乘客提供更大的便利,是不會抵觸軍事或政治的考慮,也就是說,撇除是否該以「市場導向」的思維去提高鐵路管理質量,在管制點(車站)的硬件和軟件設施絕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可惜觀察不足,無法再從「市場導向」這個思維模式去理解鐵路管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