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主中國的先決條件 (3)
上回談到 Geographic Mobility。正如 Wiki 所指,Geographic Mobility 有其 "Congressional Representation" implications,因此尤其影響國內投票制度的產生(...好像不符中文文法,請諒)。不過小弟對此方面興趣不大,未曾嘗試作進一步了解。但會認為,戶籍制度的將來就會促進一個怎樣的投票制度。而事實上,國內有些單位或地方或什麼委員會(市政呀,村委呀,乜乜物物呀),其實已經進行投票制選舉其首長(委員長呀,村長呀...)。
故勿論這些選舉其辦法是否原始或有否所謂人為操控(嘿,哪個地方沒有!),個人相信有少部分被選出的人,乃真的屬於民意反映,也並未受到打壓。不過,這些只種情況是限於比較偏遠、目標利益比較一致及受地域流動影響比較少的地方而已。
但我想問,為何沒有多少人留意到呢?有關報道你見過嗎?
是否外國傳媒選擇性地認為這是受中央操控的選舉,所以不報道?還是中央封鎖有關報道呢?我不知。
但不管如何,就算這些地方的政績成效非凡,我相信中央也絕不會大肆宣傳。若你同意,原因大概也跟我一樣:怕其他地方作亂。
國內有此「格言」: 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
一賦予自由,就會變得 vigorous 變得太過 hyper-active,亂也。
大概原因是,中國人及其民族,尤其漢族,是一批飢餓了很久或長期處於飢餓狀態的民族。
餓,可抵,但有食,必搶,無所不用其極。現在的餓,還不只是滿口腹,還要滿情慾。
這種觀察,從一腦子跑進珠三角打工可見,從一窩蜂學洋藝者可見,從國內到港自由行者可見。在毫無約束的情況下,摸進一個流乳和蜜之地,就會像以色列人一樣,忘卻過往的艱苦和教訓,直至嘗到教訓,才生怨,才會懂得學習,直至 Mobility 變得穩定,此方乃「民智初開」之時。
但是,我認為人口流動,最重要的影響,在於經濟。倘若珠三角只允許以當地條件、福利聘請當地人,那香港絕不可能成功轉型,春運也絕不可能發生。
亦可以理解為,因為珠三角的發展,所以才引致人口流動。不論如何,當年國內人口不斷流動,直至珠三角發展的出現(現有多了很多其他地區),加劇了人口的地域流動,從而繼續不斷帶動經濟流動。
Economic Mobility,即一個人或群體如何改善自己經濟處境的能力,形成了其中一種讓中國民主化能得以實現的催化劑。
唯有自由可以選擇工作、可以選擇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人才可以「衣食足而知榮辱」,然後才有自己的財產要保護,才有自己的權益去爭取。
不過,縱使我經常認為,中央會順著「經濟發展模式」而發展出民主政制,但這種經濟模式,還有一些經濟性障礙需要解決,或當這些障礙移除之後,才可以真正談論選舉制度。
一放就亂,尚未完全過時。
(攰,再續。)
(但我想說的最大障礙,還未胡扯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