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零九大事回顧

嗯,寫一年回望,大概不外乎幾種角度。

新聞角度:政經為主,娛樂為副
民生角度:政治為主,經濟為副
財經角度:大市為主,個股為副

還有行樂角度、喃喃角度、子女角度、飲食角度... 有主線有副線,統統圍繞人生焦點與目標。

個人嘛... 焦點計,雜亂無章;目標計... 指望今日。就是今日,將成為我人生軌跡的轉捩點。

又其實,我並不打算寫任何零九回顧(隨便噓),反正今年最重要的一刻,還待來臨。

祝願各位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平靜安穩。

Monday, December 28, 2009

身份

新身份

離婚夫婦繼續在戲劇裏糾纏,男的如夢初醒,方明悔不當初,女的收拾怨恨,告訴那曾不可一世的大國手:

「當初我知道你對不起我的時候,我的確是恨你的。如今,我知道你的感受,因為我視你只是一個普通人,不再是我的丈夫。所以我今天不再恨你。」

為人為己找一個新身份,生活就此重新開始。

我比你高

你跟我說:「我比你高...」

...明?幸甚。且拭目以待。
...班?幸甚。我樂意比你低班。
...尚?幸甚。你應該活得比我優悠。
...雅?幸甚。你比我女人。
...貴?幸甚。我從未得此榮幸。
...深?幸甚。竟然有人明白我。
...興?幸甚。一起來吧。
...錕?幸甚。汝吾師也。

分野

競爭乃自然定律,凡反其道而存活者,必有其秘訣。

Sunday, December 27, 2009

面對巨人

面對巨人

有巨人,就自然出現要打倒他的人。

眾人不甘成為矮人,並且要用上一輩子的精力,要學大衛擊倒哥利亞般,打倒面前的巨人。千方百計,努力不懈。矮人清楚知道為何自己一定要打倒巨人,因為,巨人的高,就是潛在威脅,無論巨人是否一個真實的威脅,也無論所謂的威脅是否一個威脅。

猶豫不決

客戶又來新搞作。慣常的處理固然先要理解要求,再而搜刮資源應對。我部情況是資源不足趕及在限期前完成,實際要求也與客戶本身的整體政策相抵觸。情景分析尚可,要集中精神立定主意如何回覆客戶則猶豫不決。

給自己一個藉口作禮物渡節,病未癒,心未靜,瞓未夠。

韓劇

亞視播放韓劇,講上男男女女的感情瓜葛,婚外情婚後情婚前棄子婚後產子...。複雜大兜亂之中透出真摯情感。。

厚禮

收到一份不明來歷的厚禮。查核,推斷,求證,輾轉,躊躇,扭擰。再一次猶豫,唯暫且將厚禮封存,來日再考慮解封或退還。

父母不易為

渡節前耳聞目睹三位友人的孩子患上自閉症。父母的苦未必在於前路之於孩子的艱,而在於此刻無法理解孩子的獨斷獨行。做父親的我半年前方始與幼子作最基本的交流 - 交換笑容。不難感受友人的口中黃連,漫漫等待那可跟孩子交換心情的一天。

We fight for what we have seen...

We only fight for what we have seen. The real peace is unyielding, no matter we have ever seen it, or not.


願大家安康、快樂。

Tuesday, December 22, 2009

病與瞓

病喇。請左幾日病假,瞓左幾日晏覺,仍然唔想起身。

一病個人就唔願意諗野,淨係想瞓。咁當然有病人唔鍾意瞓既,有人鍾意嗌出院,有人鍾意嗌生嗌死,又有人鍾意胡思亂想。咁我為左保持矜持,所以瞓。查實瞓覺有好多好處 - 唔諗、唔知、唔痛。

唔諗:犬儒魂魄附體,就算有驅魔人篤住你額頭鬧你無責任感,都當無到。

唔知:咪埋眼,懶理阿女叫阿仔跳。

唔痛:痛醒之後既事。

醒左幾日,個腦開始有番少少知覺。有人提到男人係咪鍾意收收埋埋d唔開心野。

係卦,至少我自己係。曾經有段不長不短既時間,大約一年左右,好Q鍾意同管事人同同事同朋友呻呢呻路。係,人地話將唔開心野講出黎,個人可以「舒服」d,但查實,我只係覺得講既時候「暢快」d,舒服d,唔多覺喎。或者咁,我個人好現實,暢快咁講左出黎,聽日又見番果堆野,掉番轉頭,真係一d都唔舒服囉。

一年過去左之後,故態復萌喇當然。咩唔開心,吞左佢又好,消化左佢又好,用有色眼鏡過濾佢又好,做番自己。

嗯... 係架。你都可以話係自欺欺人,甚至係虛偽架。(嘩,講到咁我一定扯埋CK 落水,呢方面佢應該同我一擔擔)

虛虛地偽偽地,又過一日。唔係騙財騙色,又唔係姦淫擄掠。虛偽只係唔面對現實遮,(但未必代表知得比人少囉)開開心心咁過,幾好。睇下d世外高人呀、伏龍鳳雛呀、遁世隱士呀、深山野人呀,咪日日醒完瞓瞓完食,一樣開心。

不過有樣野我響病果史唔係好明,究竟神會唔會因為我要 preserve mental integrity 而唔能夠preserve logical integrity,而定我既罪呢?(阿們。)

係,我係病懞左。瞓。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憶三互不相干的事

頭昏腦脹,憑記憶寫敍述的為上。

人性

早前在苦瓜兄一個post內提及點點人性。有不留名朋友的感受是:「人性自私」、「人性虛偽」。

的確,誰個不是?分別在於,你如何看待它的自私,它的虛偽。

吾恩師曾告訴我,(1) 若不接受人性自私,就永不能訂立出更好的規則去把自私的人性轉化為利己利人的結果;(2) 若不接受人性虛偽,就永不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去把虛偽的人性轉化為利己利人的結果。

若代入文化/制度論,前者似乎是以制度先決作考慮,後者則以文化先決作考慮。個人經驗告訴我,若順著這位恩師的想法,可以加大一個新計劃的成功機會的。話分兩頭,正是她提示我因著人性自私,可以循self-incentivized institutions 的方向去探索的。不過,人性虛偽嘛,此刻我仍不甚了了,辜負恩師。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苦笑。

子女相爭

男女不一定相親,姊弟可以不咬弦。相爭之景,見者足氣上心頭。仿效名師專家之言隔岸觀火,如炒作三四線老千股,脷底丸除顫器須隨時候命。

或許百年歸老之時(或兩化骨龍見字),方發現原來得啖笑(或許)。

Makeshifts and alternatives

物資短缺,可以三餐餓肚一餐飽,也可以餐餐生雞蛋豉油撈飯。

Makeshifts 未必最好,卻足見毅力。Alternatives 未必最適合,卻足見胸懷。

垂手可得,樣樣最好最適合,卻不知 makeshifts 和 alternatives 為何物。我笑。

(實際上還有第四件:Spam 太多,自拆唔set comment verification既貞節牌坊)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意願的質感

閱罷大力哥哥一文,感覺社會少了質感。

「這個搬遷決定,反映了社署只以生硬的人口數字資料作服務規劃的弊病。」

很久前寫過 KPI。想說的是,運用一切數據作指標性參考都會衍生無數弊病。如果要分誰最清楚這些弊病,我會認為依次是:做統計的人 < 分析統計的人 < 把統計資料以自己方式發佈的人。

商界如是,政界如是。

所以有不少情況,商界或政界為免跌入陷阱,都會棄用單一指標,(至少)改用綜合指標(Composite Index)。雖然單一指標太顯眼,容易受人為操控,而綜合指標則較有層次,但用家難以理解當中的層次和關係,要社會大眾或公司群體接受並不容易。

可是,對於現代社會要求所謂程序公義的層面來看,更需要從單一指標變革至綜合指標。否則,小至公司內部的個人表現評核、市場份額增長率,大至整體社會的消弭貧窮政策、經濟發展政策,都會隨單一的意願溜走。

宜慎之。

Wednesday, December 09, 2009

樂趣

十六世紀名油畫家道爾認為人生最大的樂趣,不是讓自己達至世界的巔峰,而是在抵達巔峰之後,刻意讓人以為他是一個無能的弱者。

所以在他一生所繪畫的百餘幅幅幅巧奪天工的油畫內,都在顯眼的地方,故意加上一些瑕疵。畫蛇添足多此一舉有之,禾稈蓋珍珠鮮花插牛糞有之,總之破壞美好就是他的樂趣。

直到十九世紀末,一位名畫收藏家,珍,在Tuscany 一個小鎮的市集瞥見那幅只賣20歐元的爛名畫,憑藉她對於油畫的觸覺,驚覺這樣一幅漂亮的油畫原來被一點點刻意的荒唐糟蹋了。荒唐,正是她即時的感覺。

不過好奇心驅使她走遍意大利去尋找這位不知名畫家的其他作品,後來經過數年的時間收集了大約二十餘幅道爾的劣作,仔細發現原來那些被世間認為的荒唐手筆都是繪畫者最後的收筆,像其他名大師的簽名一樣。荒唐,正是她發現後的第一個感覺。

於是珍找來其他收藏家、博物館鑑賞人員去證實她的荒唐感覺,可幸她的感覺是對的。對於她也不可幸地,其他人知悉這個秘密發現,都出發去收集道爾的作品。從此她慨嘆只能開創先河,未能全部擁有這些荒唐卻又美妙絕倫的作品。

對於珍,最大的安慰獎是她最先擁有道爾的日記,並唯一有機會閲畢這本日記的人,珍在她離世前自豪地把它送給大英博物館,然後附上一張便條,引用了道爾的一段說話:

我喜歡油畫,因為它給我樂趣,因為它,給我樂趣。

而我,喜歡寫這個道爾的故事,因為它給我樂趣,因為它,給我樂趣。

就此寫給道爾寥表謝意。

Thursday, December 03, 2009

窮人自白

我承認係窮,但唔承認係一窮二白。

若果你一聽到我話窮,然後即時(條件反射)「質問」我有幾窮,咁你不如先答我:窮人係咪唔可以有有錢人既生活態度先~

窮成點?舉個例子丫。阿鎚果篇《...憤怒》講連搭車都要諗過度過既「窮人」,我肯定有份。再唔係,佢入面講果位因被約「食飯而陷他們放飛機的不義」,呵呵呵,小弟好多時必定會係其中之一。最重要係,比對同輩朋友既生活環境、雜誌喜好、穿衣著鞋、電話相機、外遊次數、社會話題、配備更換率,90% 以上 incomparable,你話,咁算窮未?

不過,我唔承認生活質素差囉。

拿,咁我又唔係話我窮得有骨氣喎,亦唔會好清高咁話我唔想買車買樓買新電話買DSLR買呢買lou,我只係唔承認擁有呢d野響呢一刻可以提升幾多生活質素囉(假如我真係幾百萬未開頭,暗啞底個答案查實係:我唔係買唔起,只係家陣未有消費意欲遮。)

之但,我既諗法,並非完全同家中話事人諗法一樣。不過,佢經歷過既比我經歷過既艱難十倍甚至百倍,我諗佢應該比我更清楚「好既」生活質素係咩一回事卦。自從我試過杯麵做午餐兼掙人周身債既日子,我既精神底線係:有麵食(齋麵都得)+ 周身債但唔會比人追(有拖無欠) + 馬桶要沖到水(蹲厠,即mao厠也,可以接受)。用家陣有家室既士釘突,底線稍為上移至:全家有飯食 + 唔可以有重大債務 + 馬桶要沖到水。暫時黎講,呢個要求已經超標完成。幾滿意。

既然滿意呢一步,下一步,就自然係再提高生活質素。

全家一個星期去一兩次街食飯,算理想。茶餐廳或快餐店,舒服唔怕有束縛。如果食食下飯之時見到店員服務態度差而扯火,或者黎果碟餸貨不對辦之餘仲要燒到成舊碳咁樣既話,呢亭生活質素唯有下次補番。但又如果食食下飯果史碰到老朋友,或者快餐店免費upgrade 餐凍飲既話,呢亭,咪又係一次高質素生活既現實演繹囉。

係架,都幾受環境影響架。咁講真,查實個環境都係自己揀既,係咪完全受「環境」影響,我又覺得可圈可點 law 你話係咪先~

至少,暫時黎講我同話事人都覺得有「足夠」自主權,若果去鹿雨茶室要睇人眉頭眼額,或者去肆貴酒店要就住就住荷包,咁不如自在d,響街尾大家活整個套餐,一路猛鬧死女包周圍走,一路捉實死仔包唔比佢搞亂檔,爽呀。

不過都仍然有人覺得我地「捉襟見肘」。一個阿媽,一個話事人,甚至有朋友都係咁睇,暈。實情又未至於捉襟見肘既,只可以話,咁既環境唔可能滿足全世界。我睇,多數都係誤會黎遮。朋友約我出街食飯,一般黎講都唔會超出我能力以外既(唉,幾廿年無女仔約燭光晚餐喇,尋常食飯洗得幾多錢丫)。之但唔知係我顧家定係食古不化抑或童年陰影夠大夠黑,要我獨自去偷歡,心理障礙就好似天匯咁高(樓價+altitude)。唔係話事人唔准,而係丟低大細食住家飯自己走去食大餐,感覺太似朱門夜宴,但帶埋全家一齊又未必負擔得起(大數怕長計嘛),咳咳咳。有時朋友有怨言都在所不惜(死撐)。

關於呢樣野,家嚴會好唔同意,佢覺得我咁樣會失去好多朋友同埋 connections,甚至會失去「身份」。 或者咁講,我唔會因為失去一d 無法體諒我某d 基本個人需要既朋友而傷心(「上心」總有d既),真朋友自然會明白我(衷心感激佢地)。既然我要過既係一個響大多數情況都可以獨立自主既生活,包括為家人既生活作出最基本既保證,就要響適當時候「捨得」放手。

如果我追求緊外間所謂好徹底既「財務自由」,或者我真係會好在意身份,但我已經唔係細路,唔會將身份放響自己心口,日日比人睇住認住記住證實肯定,但亦唔會憎人富貴(點解家下做既得利益者係要好似罪人咁遮?),下下誅心論要你面壁思過。(講真,好似同人競賽跑步咁,我唔洗成日望住左右跑架下化?)所以興幸窮也好,比上不足也好,我越黎越覺得自己,甚至自己一家,都比大部分人「隨心」。

今日返歸見到家中老闆仔條「新」口水肩,原來係一塊大手巾仔圍住再用夾仔夾起既時候(汪洋大盜look),我就諗番起「窮則變,變則通」呢句老生常談。唔接受自己窮,又點通?

Tuesday, December 01, 2009

拍紙簿

犬女知道老父鬱悶,故送老父五份禮物。

女在拍紙簿前自言自語。
父在電視機前默默無言。
女在畫畫畫。
父在唧唧唧。

女:「送比你丫!」

父:「多謝~ 咩黎架?」
女:「Errr... 呢個係 XXX!」(言畢,絕塵)
父:「嘩,好多XXX喎。」(言畢,訣別)

女再在拍紙簿前自言自語。
父再在電視機前默默無言。

女:「送比你丫!」(言畢,絕塵)

父:「多謝~ 」(言畢,出神)

女又在拍紙簿前自言自語。
父又在電視機前默默無言。

女:「送比你,快d食丫!」(言畢,絕塵)

父:「多謝~ 」(言畢,驚醒)
父:「...咩黎架?」
女:「Errr... 係XXX黎架!」
父:「多謝~ 好好味!」(言畢,入神)

女又再在拍紙簿前自言自語。
父卻不再在電視機前默默無言。

父:「點解呢個XXX係度喊既?」
女:「哈哈哈,係度喊呀,哈哈哈~」(言畢,絕塵)

女繼續在拍紙簿前自言自語。
父繼續默默無言。

女:「送個哈哈笑比你,快d食丫!」(言畢,絕塵)

父:「!」
父:「多謝~」

女仍舊在拍紙簿前自言自語。
父仍舊默默無言。

女:「送個YY 比你,快d食丫!」(言畢,絕塵)

父:「多謝~~~」

終於,父不再默默無言。

Monday, November 30, 2009

贈... 如果

贈喜歡東張西望的人

如果拒絕承認每一代人都需要掙扎求存,日日埋首分析環境如何對自己不利,天天專注解釋萬事萬物如何壓制自己的自由,或許真的可以有一天,會明白到這些不辯自明的道理,或許,或許。

贈零零五

如果我能夠說一句話可以讓你了解到我的心意,嗯,我想我已經說完了。

贈Scarlet

如果我還對於名譽、面子還是過分著緊的話,將來阿仔阿女同樣也會選擇性地跟我溝通的。

贈Abigale

如果我現在才發覺我對你殘忍,你實在應該感到內疚。

贈牛牛

如果你信我是過來人,我會告訴你,若一切不變會讓一切痛苦,倒不如讓自己先變。

贈叉燒檔老闆

如果李麗珊及牟利銀行真的那麼可信,如果阿仔阿女能否成材於我這麼重要,如果阿仔阿女的將來和生死我不會顧念,如果我只會望天打卦...... 這件事真的不好說。

Thursday, November 26, 2009

此刻的人生目標

給自己一點誇獎,我的成就源自天資。若加點說教的味道,這個天資正是上天所賜的。

之所以說成就,大概意思就是笨拙愚昧的行為,輔以冥頑不靈的態度,添點自以為是的天資,得出此情此景之餘,竟還有機會寫下這樣的人生。

從功利角度,我就是死好命,或者是符碌過關。

會考相比同輩,學業成績差勁(沒女吼),僥倖進大學,論文的序像打大雷,惟跋是毛毛雨(因為沒女吼),剛畢業的工作渾渾噩噩,幾乎被上司炒掉(所以沒女吼),換過戎裝出來自僱換來一身欠債(更加沒有女吼),往後人生嫁娶如常,膽大妄為捱出兩個化骨龍(難道理所當然就此沒女吼?),輾轉回到原來工作的地方,繼續當個不進則退卻又進退兩難的小職員(禍延下代沒女吼)。若非有兩下子的三腳貓功夫,如今這口飯該輪不到我。

都是死好命。知人生福伏禍倚,好景不常,所以更不想符碌過關。

人心激蕩之時,可以振臂高呼人生有多少個十年。虛怯之時,又會想想身邊人又該值得有多少個十年?

此刻的人生目標,就是稍微的等待,輕輕咬牙忍耐,不作半點嘆息,積極打理好身體,為腦筋作點準備,好讓機會來臨之時,不會太過後知後覺。

此刻的人生目標,就是享受全家可以一起卑微過活的日子...... 開飯!

Tuesday, November 24, 2009

時政的保守觀點

我等作為主流市民,又無機會早起身去維園,唯有響呢度嗌下咪。

五區總辭

總辭目的,據聞為所謂「間接公投」(變相公投)。

1. 坦白講,從一個保守市民既角度,「目的」同「手段」唔適當,總辭既「結果」無法產生足夠說服力去確認係咪同「民主」(sort of)有關。兩個字:牽強。

2. 以上1.的感覺:傻架

3. 林瑞麟未開聲,都知間接公投要錢啦,爭在係幾多遮。不過,我唔關心錢點洗,或者洗幾多,最重要交待到點用,係咪「合法」就夠。至於係咪「低B」,我覺得凡係依正程序既都唔會好「高B」,咁呢個答案ok嘛?

4. 我唔明點解無人提出「直接公投」囉。

4a. 我唔明點解民主派(咩咩派咩咩黨都好)唔提出「直接公投」囉。

4b. 如果又係錢作怪,所以唔提出直接公投,咁「錢對於民主」又係咪好重要呢?(好勒,唔用「錢」,用「經濟力量」勒)

4c. 如果錢重要,點解「合理既經濟情況」唔可以係民主化既其中一個先決條件呢?(醒播,見我番炒)

4d. 唔係red herring。

5. 係咪越輸得起果個,就最想搞五區總辭呢?and vice-versa(我係話民主黨,亦係話社民連,更加係話政府... 唔明?睇多兩眼就明)

5a. 輸贏似乎好重要。

5b. 但點先叫贏,點叫輸先...

6. 如果無輸贏,搞「公投」又係為左咩?

7. 「公投」最大得益者將會係邊個?係咪應該要係「市民」?

8. 最大潛在損失係邊個?一定唔係老曾,話明間接,查實係「太間接」,點扯上去佢身上唔會有好大作用。

9. 五區總辭唔係政治化妝,而係化妝左既政治。

10. 阿靚仔,比十分鐘我係得咁多,亦好難比多十分鐘,唔夠貨。

10a. 其他市民想法:市民鹿1市民波市民鹿2

政改方案

我等保守兼無知既市民,聞說今次政改新加左五個民選及五個區議會互選議席。

1. 政府話可以「更加民主」(又或者增加民主成分)。我啞左。

1a. 「更加民主」... 咁我不嬲對於「民主」兩個字都好含糊既,所以我啞左

1b. 「更加民主」... 咁我不嬲都只係關心「民主文化」,所以原來咁樣就叫更加民主,所以我啞左

1c. 「更加民主」... 咁我不嬲都覺得睇得到既「較」「民主政制」都係市民直選議員既,所以我啞左

1d. 「更加民主」... 咁我不嬲都覺得連自己都呃唔到都照好暢順咁講得出,所以我啞左

1e. 「更加民主」... 咁我不嬲都覺得點樣政改都好,都唔好用「更加民主」做原因囉,注定我啞足一世

2. 我自己其實漸漸以「以法制為基礎的妥協文化」去定義「民主文化」囉

3. 將來會唔會改定義我唔知

4. 我唔明政府點解唔讓步,完全唔明白就算無左五個區議會議席(變直選又好,完全取消都好)有咩大不了

4a. 從政府角度,我唔信少左五席推行唔到政策

4b. 從「爭取更加民主的民主派」角度,我唔信多左呢五席就係民主倒退,但我亦唔認同係更加民主

4c. 從保守市民角度,我唔信政制會倒退囉,因為假假地,呢五席係間接從區議會直選產生

4d. 之但從個人角度,我唔信我一方面可以接受「間接公投」但唔接受「間接議員」囉(or 唔接受「間接公投」但接受「間接議員」)

5. 一個問題,點解兩個都要咁「間接」?

5a. 我只得一個解釋,有創意。

5b. 呢個創意,係creative,唔係innovative,因為洗錢未必有成效

6. 如果睇錢份上,政府讓步喇。

7. 點解唔叫議員、市民讓步?

7a. 咁你話點解要市民讓步丫?咁碎料,以後你有求於市民既時候,咁你認為會點?

7b. 咁你話點解要議員讓步丫?我無諗過喎。政府讓步,唔等於議員唔可以讓步喎。

8. 講共識喎。下?查實交換下利益,權衡下利害,咁咪好快共識囉。

8a. 不過呢個要求,唔係淨係對政府既,亦係對議員既。

8b. 要培養「以法制為基礎的妥協文化」,就係要慢慢試下點樣達到共識喇。

8c. 當然,我無話上街示威唔係以法制做基礎喎。

8d. 所以既然「依法施政」(雖然我覺得依法施政根本上好笨),做到足,依到法,咪算囉

9. 區議會嘛...

9a. 心態一:慢慢捱喇

9b. 心態二:我知足

9c. 心態三:為本區市民,我盡心盡力

9d. 心態四:繼續爭取區議會議員合法進入立法會

9e. 心態五:是但喇

10. 有得必有失得中有失,失中有得,解構主義也

10a. 市民施庵春對零五政改之見

Monday, November 23, 2009

人浮於...

罪該萬...

昨天我幾乎在圖書館丟失了阿女,阿女幾乎哭成淚人...

高官之一...

不管議員的質問問題如何裝滿彈弓,高官總需要風度和智慧,可是...

高官之二...

其實大家誤會了,點睛之處不在他的笑,而是他側側的fing頭...

促進...

要促進一個地方「以法制為基礎的妥協文化」,便需要「完善的」...

1. 公共財政系統
2. 公共衛生系統(例一
3. 公共教育系統

Capitalism vs socialism...

儘管有人認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未必盡然是 exact science,但畢竟這些學科累積著數十甚至過百年的學術基礎,忽略這些基礎所帶來的含義,而單靠「目的」來指導行為,其結果必將符合這些學問所揭示的「問題」,而非讓學問本身在現實中解決問題...

需求先決 vs 供應先決...

Citizenship 先決 vs Leadership 先決。「文化」本身就是一個「社會需求」,一個社會有那樣的文化,就反映那些會出現需求,亦反映那些會出現抗拒。

普通話與英文...

日久失修,危危乎矣...

Infantrie greift an...

此書的重點是:

1. 凡被提到的名字,絕大部分都英年早逝
2. 戰場上最重要的武器是「手帕」
3. 軍官的高死亡率,與團隊的高成功率存在一個正面的相互關係
4. 戰爭遊戲最難 simulate 的,就是 fear factors...

First World War...

原來法國前線在戰事的高潮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叛變,還讓我學到一個新名詞:conscientious objector...

丟失...

就在翻閲First World War 的史料時...

Thursday, November 19, 2009

惡保鏢與惡老闆

年紀大,機器壞,個腦又實曬。

查實呢排有好多疑惑,例如咩「貧富懸殊」,對於大部分既坊間定義,我都覺得唔太妥當。正因為關乎政策點樣制訂,所以我覺得搞清楚「貧富懸殊」個本質,甚至搞清楚咩先符合一眾產權擁有者對於公平既「期望」,然後再講採取咩方法對症下藥,咁先至叫正路。Well,咁話明係疑惑,即係我自己無結論喇... 腦栓塞,下次先講。

趁腦栓塞(阿邊個一定好開心),不如講下某日阿保鏢同阿老闆出巡果日發生咩事。

老闆興起,話要微服出巡喎。咁為左符合禮節,出門前當然要沐浴更衣啦。(題外話,市場部認為海豚可以promote老闆人性化既一面,所以整左一條同佢合照)


老闆出巡,自然有保鏢傍住。(睇實我呀!)

(拿,要睇到真實既一面,就唔好去最墟冚果度... 你睇,我巡得幾有風範!)

(查實我地有冇汽水機業務呢?買個番公司都好播。)

(老闆!我呢邊捉左個戴黑超既疑犯!... 不過我可唔可以飲汽水呀...)

(一齊飲都得,但你記得阿皇太后要你睇實我喎...)

(麻鬼煩,有得飲,跟實你又點話... 喂,垃圾桶烏糟架)

....
....
....
由於轎夫們行色匆匆,又見長途跋涉... 最終老闆保鏢需要共坐一轎。

(喂!唔好挨身挨勢黐咁埋啦!)

(我今日成日睇住你咁辛苦,X開啦你)

(唔好逼住我呀!!! -- 備註:不明此言出自何人,總之此起彼落)

(你做保鏢架咋!我淒!)


自此,保鏢與老闆每日都從朝頭早,爭到天黑。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09

晚飯餐單

今晚有灼菜心,鮮菇豬扒,豆腐蒸大魚,還有紅蘿蔔煲豬骨湯。

昨晚,不記得了。大前晚,也不記得了。

一般都是三個菜,湯一星期一次左右。

剛結婚的時候,三個菜會令我慨嘆吃得太飽。常著她,兩個菜夠了,一份冬瓜煮瘦肉,加一份青菜。

縱使有兩個小朋友在,我還是覺得,兩個菜已經足夠。太豐富,小妖精們還不是要偏吃那三兩味,大人們還不是一整碟留待明天清貨。

喜歡的話,一兩道板斧早可滿足半生。

不喜歡的話,萬人空巷大排筵席仍解不了一生的飢渴。
(掃興之言,還是說過就算)

Monday, November 16, 2009

各位醒定

您的中銀金卡主卡於2009-11-07簽賬HKD18879,查詢2853####,選語言,1,卡號,証件號,1,0

Sender: +85295009500820003300

Saturday, November 14, 2009

我的一位學生

很久以前的那天,我從心底讚嘆她的用心和努力,所以禁不住懷疑她是否從何高人抄襲過來。

可惜,從不自覺失言的那刻,以後便不再見到她了。

在此對她說聲,很對不起。

Thursday, November 12, 2009

海盜們的流動力

買了本新推出的周刊,內附一份所謂財經資訊,當中寫了很多上市公司主席們的奮鬥史。

老實說,看了這些奮鬥史成功履歷多,非常厭倦。不是說看穿了他們的成功不外乎什麼秘訣、什麼個人努力,所以拿捏到什麼板斧絕技,而是看得多,開始發現沒有得著過。

太遙遠,不切身,力有不逮... Well,既然一切原因都錯在自己,這些奮鬥史,不看也罷。

碰巧今早竟看到AK與黑人等提及以「物理方式摧毀制度」(嘩,有意思,我鍾意),令我回想起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那年Sid Meier 的Pirates!教我廢寢忘食。如今時刻都在回味,海盜這份職業,真是何等浪漫自由。

遊戲歸遊戲,我並沒有翻閱文獻仔細印證海盜們的生活和當海盜的動機,不過,既然我喜歡胡思亂想,不如就開開心心猜想一下一個普通人於十六十七世紀當加勒比海海盜的緣由。


嗯,我想海盜中有海島原居民,不少該是歐洲人和逃出來的奴隸。最初可能因為聽說新大陸機會多的是,反正在歐洲過著受壓迫的生活,不如來新大陸闖闖吧。

嗯,我想海盜中有兒女的雖有,但應該不多,估計多是年輕人。他們不知從哪裏聽說某大航海家到了新大陸落地生根奴隸成群好不奢華,又聽說某探險家發現了金礦還帶了貌美的美洲女郎回來,再聽說某赤貧鄰居居然成為大甘蔗園園主,甚至因為自己被貴族趕絕或希望逃避戰亂,於是便來到往新大陸的歐洲港口尋找機會。

嗯,我想很多去尋找機會的人都好夢成空。既然無法衣錦還鄉,況且身無長物,加上年少氣盛,在傷感中決定來個賭命。

嗯,我想作了海盜,要被稱作「成功」,簡單卻又不容易的目標,只是保存自己的性命直到退休為止。

嗯,我想那些年代,海盜們的 Successful Normal Retirement Date 平均大概不夠三十歲吧。

嗯,我想海盜這份職業,唯一可以被海盜們瞻仰的成功楷模,只有 Francis Drake

嗯,我想很多海盜的首領大副二副們,都是目不識丁,甚至後天殘疾。能上位,皆因有些先天本事,而且,比其他海盜遲死。

嗯,我想很多海盜的首領大副二副們,都很容易需要提早退休的。

嗯,我想既然海盜的首領大副二副們,都退了休,其他海盜便有很多機會上位。

嗯,我想這看到海盜們的流動力。這種流動力,應該很高吧。


海盜之間的環境,是沒有制度約束的。但是無論「任何人」,對於「對方」沒有受到約束是不會感到舒服的。

所以歐洲各國的海軍於是逐漸收編海盜成為 Privateer,除了可以打擊其他海盜和敵對國的殖民地外,還可以必要時收編入正規海軍作保家衛國之用。海軍要約束海盜。

海盜能享受沒有制度的時間,只能存在於主權海域和正規海軍監視以外的地方,或在 pirate's haven,或在茫茫公海。而海盜能享受摧毀制度的樂趣,就當黃金白銀在眼前的時候。海盜不喜歡受約束。

好,且看何時可以退休,不再受約束。Sail Ho!

(我嘗試去感覺,新生代所受的 parental negligence,以及社會資訊的覆蓋度,能對他們作什麼影響。)

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呵欠與流動力

想講流動力一段時間。

施永青講流動力,係從個人之於社會既角度去睇。曾幾何時,我講既流動力,則主要係從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角度去看,而非看個人努力,或社會心理學去理解。

如今,腦栓塞,不如拼下圖。

個人向上流動力

施永青講左,若虛講左。嗯,我試下講:呵欠理論。(搞錯,點解廣府話白話文交替!)

呵欠理論

查實出自 Abigale。(呢度姑且消化左佢意思,再塞返我自己我d意思落去解釋。)

Blogger 中人或者會發現,有時有d「群體現象」,一出就接二連三。可能係小弟講左句野,跟手就圍埋一齊大家一齊講。Well,但我講既「唔係」「討論」喎。(唔好問我咩先算係討論,咩唔算係,自己定義喇唔該。)據Abigale 講,呢d群體現象呢,就好似一個人打呵欠一樣,會傳染既!一個人打呵欠,唔知點解其他人見到就會跟手打埋一份!直到有人打得太多呵欠到瞓著左,或者對方忍住唔打,咁呢個互相打呵欠既情況先可以告一段落。(絕無影射)

呵欠理論既重點唔係內容,或者係咩精神狀況(例如「悶」、「攰」),而係呵欠既「傳染性」。無論參與既人,定係旁觀既人,都好容易比一個人既呵欠傳染到,之但傳染途徑不明。

無疫苗,靠自己。

Visibility

能見度也,查實唔係好貼切,似 Exposure,但又唔算。呢度係指「被動式」既能見度(being visible,有冇更好既中英文詞彙?希求賜教)。

一個呵欠的能見度很重要。呵欠的傳播「主要」靠能見度,而非靠呵欠的旋律或音頻的高低。正如一碌柱要夠高,夠 visible 先可以比人睇到,無論究竟呢碌柱係圓頂定有倒刺。若果呢碌柱曉得打呵欠,咁好多人都會好容易打呵欠。(拿,呢個可以係擡舉黎,唔需要太負面)

From Visibililty,我諗個 hypothesis 可以咁寫:越visible,佢可以提供既資訊「接觸面」會越多。然後兩條副線:1. abstract information,對於某某群體既影響唔係內容,而係「關注」(attention, point of focus);2. non-abstract information .... 唔知,未諗。

兩個流動力

從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角度去看,Social Mobility 並非指個體力爭上游的能力,而是個體能否通過與另一個個體接觸,從而達至促進社會的人才資本。此處的社會流動力,與施永青指的不同,這裡指人才資本是通過上下交流,而非單方面向上擠而獲得增強。

鼓勵人向上力爭上游,某程度上就是鼓勵「三文魚式」講究 Survival 的競爭。在已充分發展的地方,無可厚非,亦幾乎別無他路。

非三文魚式的遊戲

有既。就係唔玩,出公海。但若果一條出左公海既三文魚,仲成日記掛自己係一條力爭上游既三文魚,好明顯,心態唔係好對(「對應」既「對」)囉。

又之但想係急流唔玩 Survival,又想玩得精彩。咁當然絕對可以試下。

所謂「試下」,其實就係 perturb 已經固化既社會流動力,嘗試令社會流動力變液態化。咁可以想象到,一條三文魚跌左落一大盤凍冰冰既啫哩入面,會發生咩事。

啫哩

越來越多三文魚,希望盤啫哩變得更似水。但我覺得,好容易忽視左啫哩既特性。

啫哩之所以變硬,是由於魚膠粉的出現。魚膠粉,就是明文規定,讓當中的三文魚群可以一步一步游,不會突然衝前或被急流沖走。可期待性(expectancy),是明文規定的最大功用。

可是潛規則永遠走在明文規定的前面;要打破潛規則,必須打破明文規定,讓明文規定扯著潛規則後退。

要打破明文規定,部分三文魚便要犧牲,不單包括產了卵的三文魚,還包括落了單的三文魚。當所有三文魚都不再受明文規定的制約,社會流動力自可提高。

嗄,個體三文魚在看看平衡點在哪,釣魚人姑且拭目以待。

打呵欠

好勒睇完,有冇想打呵欠?

2009/11/11 Re: Mobility

釣魚人說,河道窄,三文魚自然堵在瓶頸,問如何解決?

嗯,我想,魚的眼光,不得而知。若順其勢尊其意,該擴闊河道,或挖深河床。前者受地理所限,後者.... 可能需先逆魚之意,搞一趟渾水。

2009/11/11 Re: Abstractness

1. 唔記得某blogger曾講過,soundbite 就係(大致意思)Minimum of words giving maximum of sense。

2. 一隻 Virus 既「殺傷力」,其實包含好多內容,例如傳播速度、複製能力、自身的抵抗能力、透入宿主的能力、欺騙免疫系統的能力、變種能力(因應環境轉變的適應力)等等。

3. Soundbite vs Virus.....

4. Immune systems, mimicry, deception mechanisms.....

Monday, November 09, 2009

囚籠

要精英承認自己有跟平凡之輩同樣的人性的弱點,並不容易。而要我拒絕承認自己是精英,就更不容易。

平凡人沒有生活上的大刺激,就沒有微小的靈感。精英沒有生活上最微小的刺激,就沒有偉大的靈感。

平凡囚徒的刺激是單調地乏味。再甜的不甜,再鹹的不鹹。最大的刺激可能就是一口煙。精英囚徒的刺激也是單調地乏味。再甜的不甜,再鹹的不鹹。但最大的刺激可能只是眼中一瞬的機會。

密室之內,無燈無光無人無話。平凡囚徒唯一的刺激是耳朵的鳴響和內心喃喃的控訴。精英囚徒在密室內的經歷與平凡囚徒的經歷唯一的分別,就是在崩潰前三十秒,精英還惦念著自己曾是精英,而不是平凡人。

Wednesday, November 04, 2009

腦栓塞

腦栓塞的普通話拼音為:nao shuan se

自從昨天受了點風寒,不得已要承認身體沒有往年好。頭痛不特止,這兩天還「發懶」。

不是沒有如慣常的對著狗屎垃圾想入非非,只是找不出狗屎與垃圾之間的破綻。側田提到施永青的一連三數篇關於「流動力」的文章,我是注意到的,雖字字都懂,但束手無策,未能集中注意力尋找戰線中的弱點。

對。我在番看隆美爾的Infanterie greift an,回憶起他那次在法國戰線突入"Labordaire" 之後被圍攻,於是採取先攻後退的方法逃離;又再次看到他寫進攻 Mount Cosna 時曾幾乎被優勢羅馬尼亞兵力 overrun 的時候,他的決策是如何「奇怪」,卻又可以化險為夷;更難想象他竟可以在攻佔 Mt Matajur 之前,三番四次(... 還是該用「一而再再而三」)不廢一槍一彈俘虜遠超過自己兵力的意大利軍。

腦栓塞呀。

不過還有一些東西在腦海徘徊:「德軍奇襲會引起意軍兩種反應,一投降,二逃跑,而意國軍官會企圖反抗,點解?」「若果員工或顧客遇到surprise,又點反應?點解?」

Well,我承認狗屎同垃圾之間未必可以建立關連。

除了重溫舊夢之外,當然是之前提到的病徵,「發懶」。因為迷上了Armor Games裏面的小遊戲,不亦樂乎。其實也想與女同樂的,可是大部分的遊戲對於Da Da 來說「太」益智了,不足四歲的小孩實在沒有耐性跟你學怎麼玩得像個成年人。唉,遲早被太座趕出門口。(個頭痛到呢.... 唔知想講乜,下次一定要記得帶Panadol 返工。)

查實,我真係好想寫番狗屎論文同埋垃圾隨想架。

Wednesday, October 28, 2009

粗淺的體會

社運博弈

(1)博弈理論得以體現的必要條件,就是必須有博弈者。

博弈者是在博弈,是在思考,是在以高度的理性去作出考慮,是在跟對手鬥智鬥心靈質素。博弈者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極度理性的決策團體,例如軍隊中的參謀、外交部,或處於戰爭狀態中或擁有戰爭意識的團體。博弈是聯動互動的。社會群體、一般家庭是不會理性博弈的。

博弈理論的例子雖然容易取得,但不是隨處適用。

(2)Chaotic 群體對 Orderly 群體的博弈,由於 C 群體內部並非一致(in the way of choice diversity:「股民」>「市民」>「網民」),本身其決策也就並非能以理性去博弈,促 C 群體只能以其過去的結果,而非 O群體的決策模式來推敲,或作出博弈。無嚴謹組織的 C 群體,其博弈模式以 Trial and Error 為主(~ individual learning + horde instincts?),成敗在乎能否切入博弈對手的要害。越威脅O 群體要保護的對象,越切合「要害」的定義。這種群體除了靠critical mass,更要依靠時機、運氣在可以在與理性博弈對手的棋局下勝出。達至 critical mass 的意思,即引致O 群體出現恐慌性決策改變,不同 composition of the mass,可以引致不同程度的恐慌。(some side-thoughts from here1, here2 & here3 - updated 29 Oct

反過來看,O 群體如果要維持相對優勢,應該有不少可行的方法。

整體來說,博弈者的勝利因素,並非理性或技術性擊倒,反而是在於「誰先」在對手的心靈製造恐慌。

(3)博弈者的失敗,在於一己計劃缺乏足夠理性元素,或在於推演欠缺充分計算,更在於對一己計劃與推演賦予過大期望或過分自信。博弈者的失敗,很多時在於錯誤辨別博弈對手,或對手眾多而不能制定有效策略。

簡單而言,把錯脈、斷錯症、開錯葯,是謂博弈者第二大忌,第一大忌則為表徵當病徵。常見之於子女入學、自身轉職入職、對抗權力階層管制措施等。

On reflection

When you critize, reflect. When you reflect, don't critize.

On finding an insight, you reflect upon what was happening. You relate what was happening with what you have reflected. And if you find yourself spontaneously critize what was happening, you are not reflecting.

You are rallying 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your criticisms.

Please don't, christian.

casus belli

升級了。以前等機會,現在製造機會。那些議員們的權術運用比以前高明了,但反更為我所鄙視。

Fabian Strategy

統治權... 短暫放棄統治權,換來其他資本以取得將來的統治權。

內地在進行結構轉型的期間,例如由計劃經濟模式過渡至市場經濟模式,曾短暫放棄統治權以利將來統治(地區性放任政策),意義上與費賓戰略近似。費賓戰略的本義是取捨策略。

香港政府進行政制轉型的同時,原則上亦可考慮採取費賓戰略。

費賓戰略對於個體亦適用。(Side-thoughts from here - updated 29 Oct

犧牲

作為「行義」的關鍵元素,此孫中界君,烈士也。

他推動的,不止法治,更是法智。

曙光

明報消息:內地公安自4月9日展開的打擊拐賣兒童行動以來,截至本月12日,偵破案件1717宗,解救兒童2008人...

其他資料:全國公安機關打擊拐賣兒童、婦女犯罪專項行動。還想知道,多少人被捕。

教育、習俗、需求、neighborhood watch。

Thursday, October 22, 2009

暗地....

寫了一整篇嘲笑議員們的不是,找來了蔡講師分析政府之失,還想慨嘆世道行義者眾惜持平者稀,還是一筆刪掉。政治,反正都是目標與手段之爭,根本沒有什麼可以值得嘲笑的。我正盤算如何嘲笑世道人貽笑大方之際,偏偏上天不予,要我取捨。

跟親愛的發生齟齬,冷戰,悲傷慨嘆。我手中有道,對方手中有理。沒有怒,只有怨。怨對方不解自己。

想貫徹始終,要做一個人。對於親愛的,我寧願放棄手中打擊的能力,放棄手中的權力。但怒告訴你,這是道,是理,怒是應該的,是沒錯的。我雖狠狠嘲笑怒,但擋不住它。

儘管親疏有別,有名字的,沒有名字的,都是我的鄰舍,更何況那親愛的?我斷不可以為自己的就是道理,連那親愛的都不顧。我斷不能以為對方的不是道理,連那沒有名字的都不顧。

信、望、愛,偏偏沒有義。

義,就是與之斷絕

親愛的,你要義的話,你拿去吧。我,會嘗試堅忍的,默默的,放下我戀戀不捨要行義的權力,讓我的道理慢慢灰飛煙滅,讓那個道理在我倆中間結果。

Monday, October 19, 2009

港政隨想

妒嫉變歧視?

街坊留言 --

新報呢段比較貼近實況:
先由主講嘉賓嶺大文化研究系教授李小良「解讀周秀娜現象」,當中提及到「情色文化政治的課題」,教授指出,社會大眾對o靚模有負面印象,是「精英歧視基層」的表現。他舉例,正統出身的模特兒經過長時間訓練,但被認為胸無點墨的o靚模卻和她們平起平坐,因而要將o靚模排擠。

明明係「妒忌」,點解叫「歧視」?(真係 very 經濟學)

雙重標準恐懼症

因為怕大事化小遭詬病為淡化,所以無論事無大小一律小事化大,大事化作性高潮?

咁係咪反映已經出現左亞傳染性嚴重結構性選擇性抑壓綜合症 (Sub-contagious severe structural selective sex suppression syndrome)?

港政治

嗯,從報章觀察所得,各類議題性質所佔百分比約為:

總之係政府責任 - 60%
社會公義問題 - 50%
其他 - 30%

總計140%,查實條數點計?

季羡林學(摘自《牛棚雜憶》)

然而這一位先生 —— 我沒有資格稱他為「同志」—— 卻竟然焚膏繼晷,把全部資料都讀完了,提供了不少批鬥的資料。但我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讀了那樣多的資料,費了那麼大的力量,對他來說不是白白浪費自己的生命嗎?反過來說,如果他用同樣大的力量和同樣多的時間,讀點兒阿拉伯語言、文學或文化的資料,他至少能寫成一篇像樣的論文,說不定還能拿到碩士學位,被提升一級哩。因此,我從內心深處同情他,覺得對他不起。

精純求學

因為季老,所以想起某人曾說過的「精純求學」四字。

氛圍

給自己臉上貼點金。

有人曾提到(阿靚仔,delete請揚聲):

6. 而事實上,睇左上面條link,見Ostrom提到「制度供給、可信承諾和相互監督」等社會學家經常強調既問題(reciprocity係社會學上好大既課題。而去到game theorist手上,repeated game又係一大話題喇),我又諗起張五常提到既合約結構問題﹕唔同合約,有唔同功能。例如,件工合約減輕「監督生產」費用,但會增加「質量控制費用」--唔同行業,甚或同一行業但生產唔同製成品有唔同費用,所以合將選擇會唔同--衣度,又會講到張五常非常唔同意,但williamson之類講既「incomplete contract」問題。

7. 亂寫完一大段,想講既係,其實Ostrom提到既「自主自治理論」,係可以由張五常或經濟學制度學派導出。當然,political economist會更加易得出衣個結論。冇記錯的話,牛津既社會與思想叢書係05定06年出左本新書,位作者就係以political economist既手法,利用90年代中後期大陸唔知邊個縣做例子,「證明」「鄉鎮自治模式」可以成功發展「集體企業」,從而肯定大陸某些新左既立場。

又查實,講 Rise of Institutions, Fish Banks, Collectivism, China 都不過係因為一個氛圍。哈,只是被動,順應潮流,臉上沒有金,且也不過穿鑿附會。(之但香港有人感受到這個氣氛嗎?)

下一屆得主,可能來自研究 Mobility。^^

這個年代

Henryporter寫《憧憬自由之丘:「買樓信仰」為香港中產作繭自綁之死結》。

擁有自己的物業,既是香港傳統智慧(或傳統),亦是香港人核心價值。雖則我並不認同這種價值,但的確沒有瓦遮頭的日子叫很多人憂慮 -- 「甚至」為自己的置業年齡設限。是為安全感也好,保障也好,投資也好,傳承也好,炫耀也好,為舒適也好,為下一代著想也好,此信仰從不曾受質疑。

你虔誠嗎?

Tuesday, October 13, 2009

快快

快快以三十分鐘,解析一家早已不再屬於新興行業的公司 - 快快速遞的薪酬福利政策。(部分內容從略或予隱藏)

快快速遞的前線派遞員已超過五百人,勞動密集型。整體財政穩健,客源穩定,涵蓋大中小企。

骨幹技術為人手派遞及文件運輸,相關人員的工資水平政策以 lead 為主(即優於同行),而後勤人員則為 match(即所謂competitive)。

幾個難題:

1. 派遞員薪酬計算複雜,牽涉各種佣金、津貼等,種類繁多,不同組別的派遞員也可能享有不同的薪酬計算辦法。不利監督,亦不利行政效率。

2. 派遞員經常發生工傷,雖享有基本醫療保險,仍因不少工傷訴訟以及誤工,影響人手調配和編排,同時大大增加成本。

3. 因工作性質及工作環境關係,流失率高。

初步應對:

1. 短期內維持派遞員薪酬結構。由管理層發放操守指引,增聘內部審核員,除作監督和裁決準則外,亦可作客戶服務保證。長遠整合不同待遇條款,加以分類,並與企業發展政策掛鉤。

2. 聘用安全或職康健顧問作定期審核,並協助制訂派遞指引,以及研究相關輔助工具,減低工傷的機會。以指引為技術性補充資料,判斷工傷事故的成因。長遠專門制訂工傷處理政策,應付突發或特別事故。

3. 由於派遞員職級的薪酬政策以 lead 為主,以客戶服務培訓、職業安全教育及輔助器材、維持佣金公平性等為輔,預計可以有效減低流失率。

4. 以問卷形式,就特定範疇向各職級收集員工意見,甚至作雙向溝通渠道,除確保以上措施的可預期性外,並為其他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5. 客戶方面,逐步建立投訴處理程序及電話熱線,提高前線服務水平的透明度。

6. 與中醫診所或團體商討,給予工傷或有勞損徵狀的員工自願性針灸治療優惠。

快,快的,是速度,也不是速度。

快,若不是速度,就是不快。

快,也同樣是不快。

是為欲速則不快

我近來竟然在想,我可以代入編劇的想法,但何以我還不是一個好編劇?

我沉醉於某某學者所說的什麼世代的什麼食字習作,大有挑戰學者正派撥亂反正之意圖。

我輕視固有編劇方式,不快要打穩基礎才成學的真理,圖以快打不快。

是為敗。

Wednesday, October 07, 2009

今天的工作

工作排期有優次:

1. 為某客戶的某制度的可行性作最後覆核。
2. 為該制度計劃一系列可行的管制關卡。
3. 為該些管制關卡設置監測系統。
4. 為管制關卡提供適當繞道流程。
5. 為該繞道流程設置相關通報系統。
6. 為某客戶流程的一個漏洞作出填補。
7. 追殺老闆某客戶的新計劃進度。
8. 繼續為某客戶的某制度的管制關卡、監測系統、通報系統進行審核。
9. 聯絡某放假中的客戶了解其制度細節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換個角度理解:

1. 一個永無止境既覆核。
2-3. 即係 IT 野啦
4-5. 即係個客想點就點啦(深層理解 = 個客根本唔知自己想點)
6. 即係補鑊(估中者叻仔也)
7. 人地既 backlog
8. 自己既 backlog
9. 皇帝唔急,太監都唔急

Monday, October 05, 2009

假期思跡

幾天的假期,思緒是這樣渡過的。

方陣

當然有看閱兵。

最心曠神怡的,莫過於紅粉兵團(aka 展覽品、正妹)。雖然有些地方或人物像預先拍好,不過無損當中意識的傳遞。其中最收視聽之效的,該是安排了每個徒步方陣,由學員打前鋒,女兵做後衛。這個編排帶來很強烈的「安慰感」,兵器軍備只是其次(仔細推敲甚至覺得這些科技唯有對憤青帶點興奮作用)。不足的地方,是旁述員,很嘮叨,旁白不合時宜,而且畫面似乎經過很多人工加工,或許對於某些人帶來欣喜,於我則還覺得這樣「要求完美無暇」本身就是瑕疵。整體意識的傳遞的策劃經過精密計算。

有人說,看到飛彈等於看到大爺自慰,Errr.... 我只覺得這些軍事科技還追不上已發展國家。亦有人留意到城樓上政治人物的排列,Errr.... 我嘛,只看到短裙美女,和一堆堆夠資格觀禮的眾多長者(發了蠻勁在觀禮人群中都找不到年輕人.... 原來在數百米外)。

煙花

不是我的決定。不過看罷煙花,還覺得可以。我是首次如此近距離看煙花,阿女看得開心,我怕耳膜再穿,唯有掩耳看花。來回人群很有秩序,國內和外國遊客都很多,但自己一站兩走前後兩三個小時,以我的體力和腳骨力真的有點勉強(查實取了我的老命)。

覺得煙花,其實也可以是建立 emotional dependence 的一種有效途徑.... 原來如此。(唉,什麼是清醒,什麼是感情,什麼又是冷漠疏離?)

深圳

請了假,來個超短線外遊。主要是吃喝購物和與老朋友會面。

除了一些早計劃好的藥物日用品外,清單還包括有書與作者。季羡林與龍應台是首選。季羡林的自傳全集終於成為囊中物,竟還看到有季老《牛棚雜憶》的「手稿本」(驚嘆!但沒有買下來) 。龍應台的書,很少,找不到想要買的。(找書途中不斷想起龍的話:知道敵人痛在哪里,你就拿不起槍來)。幾乎還有半個書架放了柏楊的書,當然包括他那《醜陋的中國人》。也翻開過一些以「群體事件」「管治決策」「民主」作標題或關鍵詞的書,最後還是買了本《不如跟寶寶玩遊戲》取代了。

此行也是來接觸一下久違了的氣氛(不是節日氣氛)。變了一點,但說不清楚,像疏離了。(啊,可能是因為吃了兩餐大家樂之故。)那實地調查清單唯有暫時束之高閣。

回港

有朋友提起constraint。其實我想到的,是人所行的「善與惡」,是不理規則法治與否的。行善惡與否,不單看constraint,更看人自己本身。Creativity其一,如何妥善運用 Creativity 其二。

面試官的提問,我想了數天,答她「薪高糧準」是死定的了,答「反省力」雖心所願惜欠說服力,若按本子給一個「常識」可能還有點生機。

阿女初入學之時,萬分期待收到「家長通告」(升任「家長」之虛榮盡在不言中),誰知山中一月,排山倒海的要簽回條、要參加什麼活動什麼講座.... 後悔,是否不該?

看了點點《D-9異形禁區》的影評,原來此戲挺有意思,打殺欠奉,唉... 。據說尼日利亞政府投訴此戲有詆毀其前總理之嫌,嗯,口痕友應,聽到一個名字單詞而上心的人,又何止尼日利亞政府?

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09

集錦定雜錦?

美國醫保

提供公營醫療,正是醫療保險的競爭對手。政府親自操刀成為競爭對手,保險費反而會相應下調。保險公司:保險費收入減少,稅收減少(從業人數減少)。受保人:保險費支出減少,補貼公營醫療(政府行政人數增多).... (繼續慢慢諗)

The Genius of the "AND"

你想爸爸打,定坐定定食飯?!
你想自己熄機,定爸爸熄機?!
你要抱入房,定抱出門口?!

基本上呢個爸爸奉行 "OR" 的暴政。

我地條添

又叫做:頽添、游添。

通勝話,我係溫餓乎添咩庵爸。

Wy氏廣告

有否留意 Wy氏近期的廣告?

.... 母乳可以增強抵抗力,含有胡蘿蔔素.... 肺炎鏈球菌.... 媽媽便秘咁點.... BB嘔奶咁點....

全方位潛移默化建立 emotional dependence。醒。

情感比較

嫉妒有兩種反應,一種希望別人下降與自己一樣,另一種希望自己升上至和別人一樣。

同情有兩種反應,一種希望別人升上與自己一樣,另一種希望自己下降至和別人一樣。

見工問題

問:你認為你正申請的職位最需要....

1. 常識
2. 工作上的專業知識
3. 法律知識
4. 行業理解
5. 誠信
6. 其他...

(如果我答薪高糧準係咪會賴野?)

恭喜恭喜

嘿,如果你響假期中途睇到呢度,我諗你呢個假期應該幾愉快。(呵呵呵呵!)

Monday, September 28, 2009

局限改變,行為改變

呢篇 echo 阿靚仔同燦少。原本題為:(Rise of) Institutions and the Neutralization of Rules。不過內容太狹窄,算。

Constraints

響前文我口痕話:..... 因為記憶所及,我好少好少從仔細考慮"constraint"。Well,並唔係我唔考慮constraint,而係constraint對我而言,轉眼間就變左唔係constraint,所以我唔多曉得點樣先算constraint。

呢句雖然係肺腑之言,但亦唔係 unconditional。呢段廢話之言背後既現實,最大既 constraint,就係「有冇 guts」(其次大既 constraint,應該係「願唔願意」)

即係話,縱使我睇得幾通幾透,唔夠膽就係我 take action 既死穴。或者咁講,亦可能係普遍每個人既死穴。

Esteem Management

雖然話普遍,但呢個死穴視乎係果個人 Esteem Management 既底線訂響邊。

Esteem Management 既底線訂得低,即係「容易」認為 Constraint 道欄係高過自己能力既。(keyword 係「容唔容易」,而唔係道欄高定低)。呢條底線定得高,即係「唔容易」認為 constraint 阻礙到自己。

Excuse Management

之不過,世界上唔少人都會好似我咁,一直心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可惜,我呢,周不時因為怕,所以變左世上乜事都係難事。自問自己 Excuse Management (external) 個底線唔算低(我連神都唔會「賴」),亦唔鍾意比框框、條例、指引束縛,但硬係唔夠「吉士」。

呢個或者同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既理念/想背道而馳,所以家陣搵工真係好難(都話仲未開始寫 CV 咯)。(唉,朋友,唔明呢兩句點樣關聯唔好問我,問返自己)

蝦,查實我講市井理論:ExM 底線訂得高既人,若果唔係唔夠吉士,咁應該係唔願意囉。

Career as an strategic issue

燦少話:局限改變,行為改變

我孤陋寡聞,第一次係響阿靚仔果邊聽返黎既。唔知家陣d 後生仔「真正」想點,只係間接從行家消息、圍內吹水、乜乜顧問研究聽到,香港比較「進取d既」後生仔都因應依家風高浪急既情況,見步行步,兵來將擋,但又好多既已經幾款pair,乜公主病乜皇帝綜合症浮曬響塊面,樽鹽管理底線 set 到天咁高,但偏偏ExM 條底線又唔compatible..... 換句話講,連咩叫「局限」constraints 都唔知係咩!(直頭好似我咁?)

更加進取既,已經計劃好點樣應對呢一潭死水,唔會掛住將 ExM 個 focus 放響擁有 vested power 堆人果度,然後學人唔理有冇理,總之造反有理。從斌爺之言,我睇到「尋求共識」四個字。

有冇聽過有人話,最成功既 strategy,就係collaboration?

局限不斷變,行為依舊,咁點適應?好勒,唔講適應唔講collaboration勒,又有冇調節造反策略?

Attitude as it is

局限改變,行為改變,但態度依舊。

我根本唔係批評。我係逢迎燦少果兩句:學習不用放棄某些大原則或價值的前題下,繞過種種制度設下的局限。對目標既態度,真係唔需要改。要改既態度,只係問下有冇set 好態度。

我做過業餘 auditor(唔好問點業餘法,總之失禮人),認為最重要既 audit 態度唔係實事求是態度,而係「不信任態度」。做 auditor 一心諗住盤數無事就實死得,一心諗住盤數錯漏百出陰招出盡先去昃,咁先至可以搵到疑點。

我又試過夜媽媽膽生毛響大陸同兩個「治安仔」話「我點解要比身份證你睇?」仲轉個頭唔理佢,繼續開我宿舍道門,到追埋上樓我仲話「我唔知咩叫暫住証喎,你問問阿邊個喇。」(喂,大佬,點知係咪假扮架!)我回想果刻做人態度係,「驚」就要鎮定,預備定跟手點答:

治安:咁我要入你屋搜查(廣府話連客家口音)
志明:點解要入屋搜查?查d咩?證件!(腰要直,其實都知佢地都應該係 genuine 治安人員)
治安:無證件喎。總之要入黎搜查。
志明:我信你係治安,但你無證件我唔知你係咪賊,我諗你明白我初黎報到都驚比人打劫。鐵閘我就唔開勒,不過我就打開度大門比你睇下(屋內情況)。聽到我搵阿邊個向你解釋,得未?

諗到第四步真係已經到左極限。

我講既兩個例子,都係想話:Constraint 一路響度變,我既行為就唯有一路響度變,但態度,始終無變。有人據理「力」爭,我,鍾意據理「腦」爭。

可以咁講。呢件事係寫比自己同我兩件化骨龍既。

Rules, Systems and Institutions

本來今鋪係呢篇既續集,但寫左好多 personalized 既 constraints,所以唔適合用 sequel 黎將佢作某層面既論文化。

先講個故事。

從前有三位經濟專家,三個都對於「制度」好在行。第一個好清楚制度入面每一條條例係點樣既;第二個好清楚整個制度係點樣運行既;第三個就好清楚成個社會係點樣運作既。最後第一個發左達,第二個出左名,第三個就去左耕田。(故事講完。)

呵。係,無錯。Institutions 意即「制度」,亦即「習俗」。

第一個專家熟悉 Rules,第二個熟悉 Systems,第三個熟悉 Institutions。

響經濟世界,咩術語、sound-bites,我只係流於表面。但我好肯定到,唔熟悉 Institutions 既經濟專家,只算係財務專家。我唔敢講「張五常」有幾醒幾巴閉(其實佢大多數講完一大堆前文後理我都唔明佢點會有咁咁咁既結論),但佢係真係會套用「習俗」/「社會慣性」去融入「制度」/「規條」既經濟學人。佢採用既係一個比「規條」更 integrative 既 approach 去解釋經濟。

Rules and Systems in Institutions

而呢個approach,係崇尚西方法治思想既學者所唔能夠理解既。唯一比較理解到既人,就正正係經歷左好多年唔依賴法治思想既人 -- 中國人(查實甚至香港人)。

阿靚仔同我不約而同地,(我估)因應張五常的《金融中心上海將遠勝香港》(第六點),抱有懷疑:「金融法例其實可以同其他法例分開?」

我相信張五常既經濟解釋,響研究制度同合約既時候,都將「習俗」作為其中一個 contextual consideration,而唔係單純以制度/合約作無條件既字面分析。所以我對於剛才既懷疑,真係覺得好有趣。(阿靚仔,呵,查實我有冇quote錯你呢?)

(2009/10/06補見:《风俗习惯与国庆阅兵》,尤注意關鍵詞「社會費用」)

Neutralization of Rules

我諗有邊個睇到呢度都未死得既,就算我寫到點甩甩漏漏,都應該知道我想講咩勒。呵呵呵。

無錯,能夠睇得通 Rules and Systems,制度根本唔一定係 constraint,阿爺唔一定係 constraint,所謂有 power 既更加唔一定係 constraint。

咩係 constraints.... ?真係唔曉答你。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高鐵 constraints 的爭議

上文提到香港高鐵可能存在的策略機遇。的確,我的想法是比阿某某的樂觀。

對於高鐵,我的看法是積極的。但為了避免自己過分積極和正面的心態,甚或為自己的想法作一個較對抗性的分析,小弟於上文留下幾個constraints:

1. 綜合阿某某自己講,高鐵車資決定權不在小島。香港只會任人魚肉。長遠結果是,小島收益及人流與預期不符,甚至大有出入。

2. 分賬由鐵道部主導,小島(同樣)任人魚肉。長遠結果是,鐵道部肥仔,小島得棚骨。

3. 對口合作部門不合作,董事們不懂事,與小島鬧意見。無論在鐵道規劃、配套設施甚至將來發展,反應冷淡兼被動。

4. 對口部門目光並不放在整體利益,而在個別局部利益上,導致小島被嚴重忽略。

5. 對口部門否決一地兩檢,小島又唉又篩仍不得其門。

換言之,最大的constraint,是兩地在話語權上的高度差異。

亦採摘了朋友提到以下的幾個論點:

a. 背後重要有好多野配合,CEPA 進一步放寬等,已經唔係單單交通規劃既問題

b. 高鐵要規劃,相關有利行業都要規劃。

c. (1)香港政府冇咩能力或遠見發展產權政策;(2)執行上,點樣解地方決抵制或其他問題,香港政府願唔願意或了唔了解點樣同各地方政府做negotitation﹖(3)引伸落去,其實涉及香港政府了唔了解內地官場既「潛規則」,以至香港政府甚至一般人願唔願意係nego時作「等價交換」﹖

d. 高鐵係吹水貨! 你批個專營權出黎,叫班商家佬夾錢起,睇下會點??

e. While one can focus on HK, or southern China, or even the Shanghai-HK link, I have a feeling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spect has not been fully considered.

f. In my humble opinion, I would submit that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whole discussion should start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which infrastructure is just one of the many possible advantages for consideration.

不敢說小弟準備作出什麼constraints analysis,此刻只是希望,以某些身份或角度,對於高鐵的種種 hurdles 提出一些自覺合理但或許「超現實」的建議。

(1)技術性困擾

先講小弟提出的constraints的例子。這些constraints 基本上是「技術性困擾」,亦針對建制派如何應對對口單位的想法。

我先覆述自己向微豆兄的留言:

從宏觀策略而言,亦係「好大口氣+好樂觀而言+cynical香港人+非建制」觀點而言,香港起高鐵係勢在必行,而且更加唔輪到對口單位話究竟香港應該點點點或者要依邊個果套做事。我唔信果套要唉要篩既情況係必然既,我認為呢個只係對口單位既「姿態」,亦係「文化」/辦事方式。

港方若果能夠看清國際及國內形勢,根本唔需要中計。呢個係港方海市蜃樓式的constraint.

你說我天真,當然可以。我的想法幾乎與微豆兄提出有關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一樣,可是我的起步點比他狹窄,是從「中央」對於「外交政策態度」入手。

簡單來說,我的猜想是,縱使對口單位如何抗拒,無論中央還是對口單位,都會知道要高鐵連上香港是國際形勢所驅動。倘若在國際社會心目中的香港,於「大陸」,還存在一點點特別的經濟和政治含意,富有先進技術意味和經濟性意味的高鐵,往香港伸延將必定成為事實。

以此推斷的背景去考慮,既然香港高鐵勢在必行,這便已經是港方跟對口單位談判的籌碼。「不是我不配合,是你不配合。」因此我認為「又挨又篩」只會助長對口單位的氣焰,但實際上,他們沒有你是不行的。

以其他工程對比,看官可以想象,Disneyland及數碼港是「自發」「形象工程」,而高鐵則是上上級所要求的「形象工程」,那對口單位會真的可以無條件地處於上風嗎?

當然,我的想法是從一個旁觀者毋須負責任的角度去推想,但我認為好好利用此籌碼,至少可以減低拿其他經濟或政治利益作交換的成數。我沒有非常細心想過,甚至於我所能理解之外,其中的博弈和權力關係,個人能想象到比較明顯的困難,主要是「時間」上的拿捏 -- 越遲落實,造價可能越貴,亦是對口單位的籌碼。

或許這個想法膚淺,出錯的風險也很高,但都是我想象到的技術性困難,而非(確切地)政治性的。

(2)政治性困擾

倘若套用以上推測,唯一的政治性困擾只在於「香港自卑感」。

毋須多說,面對國內官員或對口單位常會出現這種自卑感,以為一切需要逆來順受。不。我對此予以否定。尤其在香港高鐵須與對口單位「商討」的事情上,倘若港方認清「要建高鐵的緣由」(即所謂「受國際形勢所驅動」),港方維持專業態度為基本。若要採取主動,則必須以國內的辦事方式。

縱使這些辦事方式,無論是「以人論是」,「打好關係再談實事」等,港方代表必須要學習和掌握,才可以學會如何合作。若此刻一切以「無力感」先行,便會否定雙方「合作」的可能。

(3)高鐵之後

高鐵前的所有事,例如菜園村、造價等,於我並無任何特別立場。因為我試圖探討的,是高鐵的整體佈局(查靚仔提供的Legco紀錄,留意資料不一定準確),以香港的競爭力作為重心,來審視香港於高鐵啟用之後的配套策略。這些配套策略,其實燦兄、阿靚仔等等大概已經早有相關想法,值得參考(例如上 a. b. c.),請恕小弟不學無術,未能狗尾續貂。

小弟只想強調,高鐵不但需要配套,更需要如眾街坊等人一樣,從宏觀佈局才可以看出需要什麼配套;而又有什麼是從宏觀佈局才可以看出高鐵建成之後,各方商賈如何應對和利用新出現的機會。Change is forever.

而關於高鐵所帶來的效益,我更要強調的是,看待高鐵的吸引力,應從香港相對於其他城市著手,而非高鐵某些細節著手。

(4)高鐵之前

我唯一想說的一點是希望應對匿名朋友所提出的 d 點。雖然我覺得這個由靚仔去應對會較好,但我都想加把嘴。

尤記得靚仔曾提出過「政府角色」。小弟當時吹水地提出三個功能。於我,今次興建高鐵,就是要符合其中政府一個功能:「擔當搜刮資源/機會功能」。

商家佬夾錢起當然值得考慮,但正如道路建設,有些基建是需要政府去承擔的。我不是很肯定地說,高鐵必須要有政府承擔,但若從新回到舊路 -- 整體策略和佈局,則顯然地政府需要作出主導。或許政府會向私人機構(例如地鐵)提出去承擔(或美其名「分享」)此項目。始終,市場經濟,在小政府政策,還是需要長遠地為「整體社會」肩負搜刮資源和機會的功能,而這個功能不是某一兩個商家會主動擔當的。

(5)細節

雖然在技術層面,例如Duncan所提問對於福田站的看法,或閒人對於票務聯網及出入境查證的流程問題,小弟深表興趣(不要以為小弟否定制度,查實對於流程/制度/關卡等的設計是非常著迷的),不過礙於某些細節,小弟著實無暇尋閱,請諒。(但如有任何資料告知小弟,小弟無任歡迎。)

(6)京九與京廣

閒話。從某些國內網上資料得知(如有錯誤,請指正),新高鐵線被稱為京廣線,而舊有的普鐵線被稱為京九線。

理解是新高鐵線不是以香港為終點/重點,而是以廣州為重點。雖然可以解釋何以龍華高鐵路軌的設計是從北向東(請恕小弟無從覆查),但亦解釋了香港高鐵的地緣劣勢。不過,這些constraints 都可以解決。

(7)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再宏觀如微豆兄的看法,絕對認同,看高鐵更應以國際競爭為考慮。然而,作為小眾小弟並無深入的看法(但非常認同阿某某提出環保以及米兄的國家資源論),期望各方意見。

小弟只曉集中看待 mobility。

(8)"Collaboration"

微豆兄此語,盡在不言中。

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地緣劣勢

後知後覺的我,都是近一個星期才花時間理解多一點什麼高鐵、什麼菜園村、什麼前海。

(1)高鐵

關於高鐵選址,我說過這樣的一番話:

***********
香港起響邊個決策模式同廣州起響邊個決策模式根本唔同。

廣州可以起響新發展區域,但香港就必須局限響現有已發展地區,唔止係講土地充足量而仲要睇遷移成本。GZ可以另發展新地區做人才交流中心,唔一定局限響天河區,但HK點可以將中心商業區搬去元朗錦田呢?GZ甚至可以集中所有通勤系統響一個地點,然後向外輻射,香港,早就塞死啦。

西九絕對比元朗錦田優勝。而且高鉄目的我估唔係以本地居民做service target 卦,鼓勵人員流動根本就唔應該以流動率低既本地居民做考慮。得一個車站,唔服務人才交流唔通服務本地人過境買餸/娛樂/返工/放學咩。
***********

靚仔認為我的想法是(屬於)「香港本位主義」,(而且)唔認為「中港一體化」係可能或應該或有需要。

實情兩者並沒有抵觸之處。

(1.1)向心力與離心力

香港高鐵的選址,採取「本位主義」,是出於香港有別國內其他地方,而且在中短期還處於優勢的經濟體系、商業基建和人才交流的「基礎」(注意:是「基礎」處於優勢),所以這個選址必須可以產生一個向心力,融合這些優勢,進一步強化本身的基礎。

而「中港一體化」,並不代表香港高鐵的選址位置務必靠近中與港之間的中心點,也不代表當高鐵維持某個使用人次便足夠,達至一體化的人員物資的流動條件,不應局限在單一的工具上(即高鐵)。高鐵的用量固然反映香港重要性,但從香港的經濟著墨,其重要性非可以從高鐵的用量反映出來。原因是,高鐵是傳播此「經濟基礎」優越性的媒介,而傳播的carrier,不是一般人,更是有能力在經濟上傳播此等「優越基礎」的人,例如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才以及資金的主導者。高鐵的作用是產生一個離心力,把這些優勢帶往外地,成為國內的主導。

但不應誤會或混淆,能成為國內的主導者,不一定是土生香港人。

(1.2)一切從高鐵的「定位」開始。

高鐵性質像「民航機」,需要付出更多溢價來節省更多時間和空間。

我認為貨運用途此刻是次要的,而人才的價值是遠較貨品為高,除非高鐵的技術和成本能像普鐵一樣普及,否則,應該集中應用在「人才」流動上。

原則上,高鐵的定位在整體策略上,仍然包含「中港一體化」的意義,但在一體化的綱領上,香港的角色,雖然不敢斷言,但明顯是次要的。高鐵的建設策略上亦沒有考慮香港的向心力與離心力的角色定位。不過,這兩個角色定位應是香港高鐵所需要提倡的。

與本地居民心中對於高鐵定位不同的地方,是「中港一體化」的意義,究竟是在近地人口的普及文化交流上,還是在受「管制」和「監督」的經濟交流上存在。回顧過往的政策,例如自由行政策與近日「暫緩開放非深圳戶籍居民自由行」,其意義都在「中港一體化」裏面,只是特別包含了「管制」和「監督」兩個元素。

另一個為高鐵定位的方式,除了策略性經濟層面,就牽涉到菜園村等本地問題。此話容後再談。

(1.3)說說新廣州站。

正如某某想,新廣州站從來不應是討論香港高鐵的重點。我同意。不過新廣州站的確可以提供一些線索讓香港人看到另一個策略發展模式。

據說,新廣州站計劃建於番禺區石壁鎮。從策略性觀點看,此站並不單單服務廣州本身,更需要服務珠海、中山、澳門等地,甚至服務整個廣東西部。設置高鐵新站在廣州市中心偏西的位置,目的是維持策略彈性,不是短淺地放在廣州市一隅。(補充:天河區位於廣州東南部,若建站於此,東可往惠州、福建,北往江西,而此方向已經有龍華支線彌補,可是,若要往西,則要繞過廣州北部跨過原有鐵路線,拐了大彎之餘方可連接澳門、珠海等地。)

這個視野,從 retrospect 看來,新站不是廣州市的決策結果,而是其上級廣東省和鐵道部,甚至中央的籌劃結果。若換了香港,目光、資源自主性、甚至政治形勢,香港內部的討論「似乎」只能局限於選址、預算、成本效益等執行性項目上。

這個就是與香港決策模式相異之處。高鐵在國內的決策模式,是以策略主導:原則、目的、理念先行,但在香港則是以「執行」主導:「會計式」成本效益。

題外話,借用pk_ 之言,香港這種決策模式,是「數佬」思維的反映(原形容曾蔭權,小弟則曾以「預算思維」形容之)。卻很實在的是,這種數佬思維根本貫徹香港上下。

無論這個是否「主子奴才」格還是「Principal-Agent」局,單從香港執著於高鐵選址與成本效益等,並不能協助香港融入(align)高鐵的整體策略裏面,發揮向心力離心力兩個力量,這是第一敗筆。第二敗筆是香港人無法承認一個事實:地緣劣勢。

(1.4)地緣劣勢

香港地緣如何處於劣勢,自不待言(長,有機會回覆留言再續)。但簡單來說,倘若香港無法在人才交流、人口流動與資金流動上與廣州出現真正的融合,香港的未來將是一條「盲腸」。

或許留意到深圳,深圳從地理位置和經濟情況看,只是一個鹹淡水交接的地方,作為廣州(真正內地經濟模式)與香港(還算國際化經濟模式)兩者的amalgam。

要融和高鐵發展策略,必須有明確定位,鼓勵更遠的人才、人口(及與其所牽引的資金)與香港作「交流」。

「交流是關鍵,而非單向的進入香港。」也像貿易,買賣的雙方,都有裨益。

也因為需要更多遠程交流,廣州與深圳選址的考慮對於香港來說,並非首要,影響也較少。如前文所說,廣州選址如何,更是干卿底事。香港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了解」廣州的發展策略,而非受其選址所影響,去制訂本身的人才交流策略。我個人認為「中港融合」不是現階段的首要目標,最重要是促進「交流」。

(1.5)菜園村

我沒有能力談論菜園村。我若談論菜園村,我會先考慮和討論香港是否需要擴展「城市建設」的政策方針,而非再來一次本地居民利益的尋常議論。

(2)長途車客運站

長途車客運站在香港正屬於短程、市場供求、自生自滅方式運作,回想探親者考慮為多。中旅社和永東等有相關資料。

(3)人口流動

人口流動有別於人才流動。香港方面的高鐵管理單位應集中解決後者的疑難,而人口流動則與其他交通工具營運單位,以及國內單位協同處理。

(4)人才流動

雖然高鐵「應該」以人才交流作為目標,但與國內單位學習如何在「策略」層次collaborate,我想還需要加倍努力。香港(管理單位也好,政府也好,誰誰誰也好)應該借用此機會學習如何與國內單位進行 collaboration.

(5)高鐵與地緣限制

高鐵是其中一個打破地域限制的工具。雖然於我,此刻只是限於經濟範疇,但人才的交流,總不會單是經濟交流。倘若認為高鐵造價太貴,欠缺成本效益,不值得,我沒有意見,卻只看到表面。

更應該是主動出擊,反問究竟香港還需要什麼才可以增加高鐵的吸引力。也可以想想,如何利用互聯網等跨地域限制的優勢,反過來增加外地來香港交流的吸引力,與高鐵進行互補。

(6)前海。有空再談。

(7)靚仔話:我唔同意張五常所講,關於金融法例其實可以同其他法例分開衣個論點。

我都同意,點解你會諗起呢句?阿靚仔,查實我上星期已經好大路咁寫緊「constraint」,都係針對呢點。不過我唔知我寫完之後仲最終會唔會同意你咁講喎。

(8)困局?

處於困局,不該太被動。

Friday, September 18, 2009

Pre-mature twist of pattern

C: Thank you. (wondering why D was still in the office)
D: You're welcome.
C: Thank you very much.
D: Are you happy?
C: Yes, of course!
D: Really?
C: Yes, but I haven't seen the amount (ok ok, read the amount)
D: No? (looked puzzled)
C: No.
D: Really? You didn't read it?
C: Nup.
D: Then give it to me.
C: Ha, I wanna leave this chance to my wife.
D: O, really?! O.K.... (the A of C's VAK ceased to function for a little while)
D: Remember you are required to add a new objective this year - to walk in a straight line, and in a real straight line.
C: I'm fine. Don't worry...
C: Um, Actually, I'd just started quited drinking (whatever grammatical error you find here)
D: ? (a pause)
D: Do you drink?
C: ... (a pause)
C: Nup. I never drink.
D: ... Haha, you never drink.
C: Alright, thank you anyway. (hand waving)
D: Bye.
C: See ya.

Tuesday, September 15, 2009

故地重遊 (2)

前面風聲鶴唳,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


到了這段羊腸的盡頭,方知道外表渺無人煙的荒村,內裏一樣有著懾人的吸引力。


回望我將要折返的路,仿佛也看見我小時候兩步三跳的情景。


回途中遇到一條小路或許可以通往那消失了的「淺水碼頭村」(十二,另鳴謝uwants 眾師兄),再往下走十餘米,拍下一些早已拆卸了的故居的遺址。


這個故居想大約兩三百餘平方尺,記得那年此宅的外觀不是「光鮮」(哈哈,不要以為木屋區就沒有光鮮的民房),我想既然此宅處於碩大木屋區的最低緯度,大概該是愛秩序村最初代的民房。那條擱在遺址的樹幹,從斷木的痕跡看來,應該是塌了兩三年吧。

也可以看到,上方那斷幹所擱的地方,是後門所在,通往「福德祠」,而另外在相片的遠方有一些還完好的水喉管(拍了但沒有貼上),從格局推斷,似乎是洗手間所在。雖然對於整個房屋的格局和設計仍有些疑問,但天氣太熱,而且單人匹馬,還是留待下次出團才再探清楚。


順帶一提,有些線索可以讓我知道這裡曾經有人在什麼時候到訪過。


回到左右梯的路口,冒著腳傷惡化之險,一鼓作氣,上!


當年這段路絕對是次選,太直太長,恍有「企嶺下村」「天梯」之感。其實正因其直,所以短。小孩真笨。


終於來到「福德祠」。感覺變得不多,但還變了不少。

我的奢望是,有天可以再比較仔細的勾畫整個山村的境況,在照片上畫出印象中民房的位置... 甚至顏色。由山腳到「福德祠」或小路沒有被野掩蔽的區域,以面積計,大概佔了整個村的百分之十。這個百分比還不包括我沒有探索過的地方。

Friday, September 11, 2009

明珠台說 VAK

由細到大都好鍾意睇明珠台。曾幾何時明珠台晚晚都有好戲,所以就算翡翠台有咩猛人坐鎮(對我黎講都無邊個演員叫猛人),一到九點半,就轉去明珠930。Errr.... 中肯d講,似乎係果史好睇既劇集一到九點半就收工,所以先轉到台。真係好似家陣搞到十點半咩。

唔知係我遲定係我一直游緊魂,我都係兩個月前先知道原來明珠台黃金時段,甚至橫跨果段小朋友應該上牀瞓覺既時段,一星期五晚播映唔同既外國劇集。咁多套之中,我最鍾意既梗係 The Mentalist 啦,就算遲d瞓就遲d瞓。琴晚睇 Reaper 就睇到笑爆嘴(剩低兩個細既響度發呆);呢排 Sarah Conner Chronicles 就真係悶死(上集Sarah 發幾多個噩夢,我果晚就發番咁多個,頂);Castle 唔錯,但相比 The Mentalist 遜色(唔明點解查案片都要有人死先講到故仔,好似金田一咁次次都係玩死人橋段?);啱啱果集 24 就令我差生久違既張力,雖然諗番應該算碎料遮,但我就超回味呢種興奮緊張,兩添人爆門入屋救人質果種都覺得刺激,真係唔認老都唔得;Las Vegas 同 Hotel Babylon 都差唔多既,但唔會有心癮;Heroes 同 Ugly Betty呢.... 得閑都會睇既,阿女要沖涼既話就隨時都行得開;House 同 Monk呢,太夜,線把喇。

講咁耐,離曬題,查實我想講 The Mentalist 啱啱果集

為免變左 spoiler,內容就唔講勒,我淨係想話,今集最尾比人踢爆果個哥哥仔所用既招數,我用左好(很/Q/L)多年勒。唉,呢集早應該搵我做主角啦,想問,有冇人都用過?

查實我又想講 VAK喎。A 係我三環裏面相對最弱果環。我太依賴 V 同 K 勒,所以萬一有老闆叫我好似黑人咁做 dictation,我就真係隨時死比你睇。曾經諗過去提升番 A 既能力,但硬係唔夠動力同決心。A 完之後唔洗 0.1秒就消化左,然後用我消化左果套去做野,就咁睇落好似無咩唔妥,但好多時老闆要我做傳聲筒 relay 某d message,我就企左響庶。咁當然,都會用其他 behavioral measures去彌補既,例如 take notes 啦,black and white啦... 又或者採取「三得」策略:老闆,得得得,我知道咩事,等我搞得勒,搞掂左話聲你知。

我覺得 The Mentalist 好睇,除左係工作關係(查實胡扯)之外,就梗係睇下自己估劇情既能力去到邊喇。都唔明點解鍾意同自己玩呢種 solitaire,尤其是係要同時間睇住兩個塞豆窿,估劇情遊戲周不時要中斷(但又唔可以save game喎),有時會搞到好唔自在。或者,螺黎凡,同老人斑應該係互為因果既,搵日要研一研究先。

啊,都話想講 A 咯。拿,我會好吹水咁睇,阿主角 Patrick Jane 既能力,暫時最少出場既一環就係 A。或者係劇情需要啦,例牌要好多 V 同莫名其妙既 K 先至可以令觀眾入迷,始終,家陣睇電視既佔大多數,而唔係聽電視。又可能係,次次主角用 A既時候,我都察覺唔到,唉,我都知,耳仔有屎仲未撩,失敗之中既失敗。

一個出色既 Mentalist 應該係 VAK 皆能既,如果唔係,又點可以神神秘秘咁 influence 到對方既 VAK 呢?之但係,點先可以做到呢?

(奇怪.... 點解無啦啦會諗起阿鶴,CK 同渣老邪既?)

Tuesday, September 08, 2009

The quest for identity

對於「寫」,我真的又愛又恨。

常常短短幾分鐘的思考,要以小時計的鍵盤操作交換,很不划算。

唯一,但亦最大的得益,就是希望有人辯駁指正我。

香港人 Identity 這個問題,很久以前就曾經常出現,大都指向殖民地與回歸後的身份認同。近日這個 keyword 再次泛起,表面上始自肥醫生提到的校園驗毒話題,然後轉至阿靚仔講香港法治,然則該出自小弟近日的苦惱 - 走與不走。

走與不走,其一源自工作處境。

我性格頑劣,要忍受不喜歡的事情可以是一個理性的決定 - 給我一個原因,我可以跟你「捱」「多」一段日子。不過此刻我要找來了越來越多原因去忍受,情況不妙。正面看,持續升職加薪的可能是存在的,機會也看來不低,可惜我不是很渴望在這裡實現這些可能。還有上下班時間、工作量、工作壓力、福利、同事的認同和友誼等,我想將來也沒巧合再得到此等優差,讓我可以隨心所欲實現 work-life balance。

可是,我仍是不喜歡。而且,我開始(難得)發現自己出現「逃避」問題的症狀。

仔細診斷這種 self-identity 出現變異的原因,似乎不是期望與現實的落差,而是潛伏經年卻伺機而動的失落和歸屬感。I just don't feel like belong here.

如要更準確地形容,應該是 I am not part of US.

走與不走,其二源自小島。

長話短說,小島好擠。擠在空間感,擠在假日休閒去處,擠在舒展的機會。

有道心靜自然寬,我不。我喜歡陌生的環境,喜歡新挑戰,喜歡古靈精怪的人性包裝。慣性會讓我不自在,經常有蟻咬屁股。

不過精神分裂,我亦會怕。怕的,卻不是為自己的,而是為身邊人的。(嘿,防護罩漸漸啟動,開始不想多講)

If I should go, should they go with me? .... shall we?

走與不走,其三源自追尋認同。

不是一句簡單的 Who am I? 也不是 Who are we? 我想不到,也不想想到。回望那些有價無市的發現,只是人生越來越變數,除了捉不到的無奈和虛無,還有口袋裏一大把用不著來換自由的貝殼碎。

寫到此刻,漸漸跟早上那幾分鐘的腦激蕩分離。再也不想提及 the quest for identity 的究竟,不想告訴你我在愛秩序村的足跡如何縈繞心弦,也不想拉雜說明《四代香港人》和曹仁超的風行於 loss of identity 何干,更遑論各式日本漫畫給我們追尋自身 identity 的捷徑。

一切有跡可尋。

Monday, September 07, 2009

故地重遊 (1)

童年不時會拜訪住在木屋區的爺爺嫲嫲,通山走的情景偶爾泛上心頭,有時想起屋之間的阡陌,或座位的順序,或石樓梯的旮旯,或霎起高處不勝寒之冷,以及懾著縱橫交錯還會沖走小朋友的大水渠。總覺得,怕這怕那的孩子將來多會是怕失敗的。

早前某日,終於有機趁空檔獨個兒來個故地重遊,會一會這些童年陰影。

一個多小時,以曾擔心自己會中暑的流汗量,冒著野狗出沒需索的可能,甚至萬一被蛇蟲鼠蟻叮昏失救致死的胡想,最終還拍了兩百多幅照片,而且每張都有我自己特別的回憶。

坦白說,我思量了很久應該在 facebook 還是 blogspot 貼上這些回憶,生怕(嘿,又怕)會過記憶磨滅空餘恨,蘇州過後無艇搭。知道人生苦短,不如先來個精裝版,來日再在 facebook 詳述。

嗯,故地就是這裡,愛秩序村。


現在舊的遊樂場在廿多年前「翻新」過後,水牌還是最整潔的設施。


村口還有寫著村中「福德祠」一系列寺廟的名字,眼利的人還可以看到...


從高處拍攝的村入口。半天還搞不懂樓梯是石頭砌還是水泥鋪。


上了樓梯,再有兩道樓梯,忘了左邊還是右邊的是新建的,雖然兩梯相通,左邊的其實可算是直達福德祠的,而右邊則通往愛秩序村的民居。


看來,右樓梯應該是舊的一道。梯頂重覆著福德祠這個引路牌。


上了右梯再往右拐,就正式入村了。這幅照片是後來補拍,因為... 失憶。(補按:前面靠左的石梯原是一戶民居的入口,靠右下面的小路才是木屋村的出入口)


漫漫長路開始。再往上走大約一至兩公里,就到了爺爺嫲嫲的舊居。記得我們上了這段不夠一百米的路往左拐,上了一個平臺模樣的小空地再往右上,就繼續路程。那時這段路起碼上兩三百米,但今天看來,原來只有這麼一點點。

那時候,小路左方的水渠流水如放隄,原來竟若一小溝。我們上山辛苦得不得了,但下山的時候,總是兩級一跑三級一跳的跑跳下來這小路,未嘗招致血光,記得爸媽當年並不看在眼裏如何危險,如今回想,他們若擔心才沒道理。左右兩邊還有一些鐵皮房屋,沒有大樹,很曬。


今天好像「人跡罕至」,四周都有一些果實,還有長如熒光筆的嚇人黑蜂和大黃蟻,不過也有綠蔭的氣味,和寧靜得不可能沒有野狗的風吹草動。


上小路的中途,如以往一樣,可以看到福德祠。那個時候,這條通往福德祠的岔路,並不是很受小孩子歡迎,因為他們要踏過那窄窄的石橋,甚至是臨時搭放的木板,才能跨過那大河。


到了盡頭,開始聽到一些斷木的聲音。環看四周,比我預期早了到達終點,一來是那孩童的錯覺,二來是往上左拐的路已經長滿雜草了。仔細老婆嫩,還是負責任作好爸爸吧,冒險的事情還是下趟組團再闖。不過,我也還留意到,原來這裡不盡是人跡罕至的...

Wednesday, September 02, 2009

我十六個職場缺點

響自己鋪頭老老實實咁寫自己職場中既缺點,又唔作掩飾潤飾,又唔反高潮式明貶暗褒,我估真係幾大逆不道。尤其係我仲諗住或者有日我需要借個鋪位黎推介下自己既話,講曬出口就點兜都兜唔番。(叮。下一個。)

簡單寫住十零個先,排名分先後。唔該,準備最負面既心態去睇,先會最接近現實。

1. 身體健康欠佳。頂,呢條死罪喇。令我諗起一件真人真事:有個朋友失業經月終於有公司請左佢做部門阿頭,定左某某日返工,佢諗住坐定粒六,不如去下旅行慶祝喇,點知旅行返黎返工第一日,無啦啦暈左響新公司門口。陰功,自然比人請走。

2. 精神狀況欠佳。好躁呀,唔得閑比例子!

3. 詞不達意。明就明,唔明就算!

4. 鍾意推卸責任。查實呢個唔係對自己既客觀評語,客觀評語係:我份人好均真,總之你有責任,我有責任。你點諗都得,就算你當係我全部既責任都得,不過我唔會認。

5. 性格反叛。你有你鍾意一步登天你既事,但我唔會做得到囉。聽埋我心裏面果句:你搵第個同你做喇。

6. 現有人工與實際貢獻不成正比。是但你點理解我呢句喇。

7. Prioritization 方式同一般老闆唔同。總之好多時候老闆急既我唔急,我急既老闆又唔急。

8. 怕事。唔想有特別事發生,叫我自己搞d 事出黎例外。

9. 做事畏首畏尾,左搖右擺,避重就輕。呢個觀察九成真,淨返一成膽生毛,病態賭徒性格。

10. 外表冷靜自信,內心冷漠自卑。鱷魚頭老襯底,專係恃強淩弱,狐假虎威。

11. 唔鍾意乜狗屎垃圾都要量化曬先總結兼匯報。我拒絕。我亦都知呢個係響跨國大機構既死罪。

12. 我唔覺得跨國大機構有幾巴閉囉。我個價值觀好市井,絕對上唔到上流社會或跨國機構管理層。

13. 極之唔願意做多餘野,你話大老闆叫到我都一樣係咁唔願意。逼我做既話,隨時仲會俾埋面色你睇,但有時我又可以好好戲,所以千祁唔好以為我真係好樂意。

14. 我會偷懶,但你以為我偷懶既時候,多數唔係我真正偷懶既時候。我果史只係唔想做野。

15. 記性差。亦唔會曉得記住非原則性條文,例如乜乜申請程序,乜乜辦理手續。我記得,只係撞彩。

16. 我唔能夠對老闆完全誠實,亦唔好諗住用 google 起我底。我唔會認呢篇係我寫既。

Monday, August 31, 2009

求其一卜

唏,米暫亂歌柄先喇。

雖然我寫野好似好求其,但我每次真係比左好多心血寫架。唯獨係今次,真係想求其寫勒。

嘿,一個唔好彩睇到呢庶,你就知你人生寶貴既三秒鐘,就從此灰.飛.煙.滅。

為左唔洗等你果幾秒鐘蝕底左比我,所以我就好認真咁求其繼續寫落去。

不如等我講下學人故仔。

我講古唔係好得,因為我份人老實,唔曉轉彎抹角,又唔曉含沙射影,所以呢,好多人尤其女仔都覺得我真,好願意同我做朋友。

不過咁,我唔係一個隨便既人。我愛恨分明。

好似我家陣呢份工。若果我將佢拆成一百份,咁我就可以好快咁話比你聽,邊幾份我愛,邊幾份我恨,另外邊幾份我鍾意,邊幾份我又唔滿意,再再可以話你聽邊幾份改動少少我又會好鍾意,邊幾份加邊幾份減邊幾份乘邊幾份除邊幾份又會變左邊份打邊份。

據聞我呢亭係 Visual Mathematician 喎。

好似果年我見個 HR post,個高級嬸嬸經理問我對國內文化點睇。正喇,我早就準備好佢有此一問。

即時就撻個解放前 Guerilla Warfare 同法治文化既關係,然後用羅馬時代出曬名既 Fabian Strategy 去解釋統治權同 Power of power 既互動,跟手再拎 Byzantium 既興衰黎為國內管理者既生死作比喻式總結。

佢聽到耳水都流埋,就問我去瓦魯瓦圖好唔好。我話,梗係好喇,去到大西北開荒,直頭正中我下懷。

不過,我冇興趣。然後互片。

查實我平時好斯文有禮架,之不過,我都幾感情用事。講開又講,今次係我第二次同 Interviewer 開片。

第一次係響幾年前,會考完,盲頭烏蠅得幾分,就學人去第間學校面試。個嬸嬸面試官問我對於報考男女校有咩感覺,我咪話佢知,唔知呀,應該幾好玩卦。

頂,點知原來個標準答案係:總之唔會搞出人命就得喇。聽講加多句:你理得我丫。仲會加分喎。

所以自此衰左一次,以後做咩都一定準備好,唔會求求其其架勒,一.定.唔.會。

Monday, August 24, 2009

東主寫日記,停半刻批判。



呢個屋企一個人搵錢,定期繳納家用比管錢果個再分三個人洗。

每個月都係一筆過撥款。夠就算,唔夠再申請。近幾個月,搵錢果個陷入經濟危機,想減家用。咨詢後,好彩管錢果個話夠,又有儲備,又體諒。三句唔埋,決議通過。

更加好彩既係,兩個細仲未曉干涉搵錢果個同管錢果個點拗數。



前文提到搵錢果個好唔掂。無計,舊底一條友洗大左,家陣全部人縮皮都合情合理(!)。此情此景,除左望天打卦之外,仲奢望橫財就手。

講真都係奢望遮,不如搵真銀咧。之但管錢果個一句話,穩定壓倒一切。搵錢果個就拗底勒。

畢竟搵錢果個萬一真係癲起上黎,管錢果個隨時攬住兩個走佬都有份。

講緊搵工呀。十個茶煲仲去博,都米話唔癲。不過咁,搵錢果個有前科架勒,先斬後奏等閒喇。



住左小島廿幾年,離開小島十幾年,住返小島一陣間,真係好想跳出呢個小島。身痕。

搵錢果個同管錢果個講,諗返都唔明為乜。一個非常理性,但又唔夠理性既決定。(鎖你,慣左。)

小島太多人,太逼。個海?可望而不可即,有個海等於無個海,游水又唔得,真係幾笑話。

老人家成日恭祝d後生搵多d 錢,原來係傳統智慧黎既。唉,點解大早要死撐話一步一步黎呢?

再轉

凡見過搵錢人真身既,都睇得出佢生性剛烈。又有d醒目既,唔洗睇就清楚佢性格其實好沉著,個樣豬頭炳,查實精甩尾。

各位老爺大小姐,查實呢d都係佢日積月累經驗所得遮,你話丫,唔夠剛烈,又點夠應付洗錢果兩個搞搞震?唔夠沉著,又足以應付管錢果堆洗錢要求?

之但咁,有咁有用既性格,都要有用武之地先得既。得個講字,鬼信咩。

唉,點解係要逼人自命清高自討沒趣自尋煩惱自我安慰既啫。

又再轉

唔知,轉左工可唔可以徹底解決以上煩惱呢?




搵少錢+洗多錢人
2009夏 記

Friday, August 21, 2009

尋常原則

AK 提起權宜,勾起我一段小往事。

那年少不更事,隱約察覺新採購計劃可能有人受收回佣,上報尋求指示,問:「若質量能夠上升,你會如何?」老闆略有所思,道:「羊毛出在羊身上,若知道有人這樣,便必須除之後快。」言畢,不了了之,因為根本無法根查。

無法套用原則,唯有權宜。

近者權宜,遠者原則?

為所愛慶祝生辰,自然鵝肝鮑魚分子菜,暫把遠方的難民血鑽凍死骨抛諸腦後。

遠者權宜,近者原則?

權宜與原則,在每個人身上不斷交替運用?

波老闆出現正生疑惑。

作為關心正生書友的一人,對於正生管理層被揭財務情況引起社會懷疑,莫名憂慮之餘,還泛起當年老闆的無奈。

書友們,不要管成年人之間的腥風血雨,要堅守原則。


下定決心權宜,正是我等隔岸觀火無心插柳左顧右盼者所能耍的原則。

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我的房間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這一年以來,我都是一個人睡一個房間的。

從那地搬去這地,都一直如此。儘管我不喜歡一個人睡,卻知道還要抵受下去。



我喜歡賴床,一天要我不賴床,要麼只那一分鐘,便等於要我不起床。

但我並不會鍾情於賴自己的床,我什麼床都賴。唏,懶慣,年紀大,改不了。



我是懶人,平常不喜歡讀書。唯一會看書的時間,就是睡覺前。

這些書不是經常用作催眠曲的,我還會偶爾拿來充夜宵,填飽我深閨怨夫的慾望。



翻舊物的時候是最興奮的了,可以弄得塵土飛揚。然後把房間內塵封的東西、三年內未曾翻閲過的筆記、完全被遺忘了事物感情,都用塑料袋包起,丟得徹底。

也不一定是舊物才會被丟的,至少那些潔白的塑料袋,就是新的。



夢前,殘雜的記憶不斷往上湧。大可能是一組隨機的數字、兩個人的交談、幾幅地圖、與及三數條河流支流。

夢醒,一念主禱文。奢望換來一組肯定的數字、一組人的行動、一個確切的計劃、與及一次激流旅程。

Wednesday, August 12, 2009

反網絡暴力宣言

—————————————————
反網絡暴力宣言
—————————————————

互聯網是自由媒介,所有網民都享有言論和思想自由,不容暴力干涉。

思想和言論自由,是香港社會的基石。網上網下,我輩都有責任好好維護這個權利。

反對一切防礙網絡自由的行為,包括:

- 粗暴壓制及禁止反對意見
- 利用軟/硬手段,甚至恐嚇,去令反對聲音消失。

本人對網絡暴力行為深表遺憾,故貼此宣言,希望網上的言論自由和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本星期內,本博客將不作更新,以示抗議。

**********

他人的宣言:

老麥 / Goethe / Sun Bin / / 米搞 / 余若虛 / 艾力 / 篤撐 / Desertfox / 小珠 / paulymh / Bungy-Zoe / Hystericireul / 老sell遊記 / Jay / 小添 / 火鶴 / 程音語 / 怒火眼睛 / 億利 / Ebenezer / Euyak / Morca / 秋筆 / Derek / Depps / 黑人 / Karen /Dennis Wu /Jeffrey S. / / 荒木茂 / Tea Freak / 思緒不寧 / 羅安尼 / 瑪嘉烈 / 心齋 / SeaSONs / Samsara / Auto

**********

本篇轉自:老麥

原宣言稍作修改,強調對於粗暴行為的反感。

本篇帶有普遍性。亦同時帶有針對性:此博客

黃君,戰爭的目標若非和平,難道就是不斷的戰爭?

補充:
(1) 此宣言的針對性,只屬本人,與其他人無關。
(2) 原因是我要毫不含糊的告訴黃君,黃君正在妨礙他人的自由。
(3) 我的針對性不在禁止黃君的意見或言論,而在明確反對黃君對於其他網絡使用者的禁制手段。

Tuesday, August 11, 2009

Estuarine exchange and circulation

早陣那可惡的小Da子,把他老爸電話中的草稿全刪了。搥了幾下胸口,哭了幾天文喪,再寫,竟然一下子沖破100篇大關。開始覺得厭煩,恨不得小Da子馬上曉得登入blogger,把老爸的來個徹底倒篋。

可以說。這篇是108篇草稿以外的新一篇。在本篇之前,108篇草稿中起碼有20篇可以一筆過抹掉。

畢竟,這個108只是一個虛數。當中陳腔濫調的近半,不合時宜的佔兩分,瑣碎無聊的湊夠一成,剩下來的扣掉20篇,剛好一篇有餘,連帶這篇多餘的,那零頭就讓它生點息吧。

EQ高的書朋酒友們,字過三段,大多應該不明所以。無他,他們要聽的,都已經聽過了,想聽到的,都已經聽到了。不想聽的,都也聽過了。正如另一位靚仔曾經這樣說過我:似有還無、模稜兩可,他本身根本不想你明白。還是此靚仔道行高。

但也不是說,我寫的時候,沒有目標聽眾。

就像這一篇吧,我想說,TP事件之後(補按:正確一點來說,應該是lz建立思想花園過程中的前後),在不同的地點和場合,都喜見特色思維、人性和實踐。不但讓有潔癖的我來一次大掃除,也使我更有決心以卵擊石。

不管對手多強,也不管自己理據多弱,更不管個人文筆多差,寫,就是實踐。

能明白這種「小Da子」「虛數」「實踐」這些拼圖方塊的人,或許世上只有我,還有那願意傾聽的你。

河流和大海的交匯處,長有恬靜的紅樹林和匿藏泥沙底下的各類小生物,雖然他們永遠離不開這處窄長的三角,但還可以偶爾探索鹹的海和淡的河,每天享受潮汐漲退的日子。

假如你認定自己就是海中的虎鯊,或河中的水虎魚,偶爾碰見那逆流而上、最終獻身餐桌的藍鰭鮪,或許少不免,會對它們產生一點不屑的遐想。

Wednesday, August 05, 2009

Vendetta and Vigilante

曾經諗過專注理解 Social Justice 或者 Organizational Justice,因為以個人思維模式同埋體驗,Justice 甚為陌生,但我又覺得自己傾向實用主義,若果理解完又唔 apply,不如遲下先。

對於一個我唔係咁熟悉既範疇,但又似乎需要我去作出解釋既時候,我一般會有幾種處理手法:

1. 以唔完整既理解去堆砌出一個解釋。(通常係做錯野既時候)
2. 以唔完整既理解去拼湊出一個解釋。(通常係交功課既時候)
3. 以唔完整既理解去拼湊出一個圖像。(通常係寫blog既時候)
4. 以唔完整既理解去堆砌出一個圖像。(通常係發癲既時候)
5. 以另類理解去拼湊出一個圖像。(通常係寫筆記既時候)
6. 以另類理解去拼湊出一個拳頭。(通常係發火既時候)
7. 以另類理解去拼湊出另一個理解。(通常係吹水既時候)

Justice 呢個範疇對我黎講太高層次勒,遠遠超出自己理解能力,所以今次我就採用第七種方式去理解。

我試下從呢幾個角度入手:

(1)從整體集體感知角度,Justice 是為 Fairness 政策的伸延,Fairness 無可避免地出現缺口之後,便以 Justice 來減低該缺口所帶來的衝擊。

(2)從集體管理角度,Justice 是為遏制 Mishebaviour 的工具,繼而糾正或減少將來錯誤的行為。尤須注意此 Justice 之追溯性。

(3)從個體對於集體的期望的角度,Justice 是為 Fairness 的標誌和象徵,Justice 維繫集體(作為一個整體)的期望的一致性。尤須注意此 Justice 之前瞻性。

(4)從純個體角度,Justice 的目標與集體脫鉤。Justice 之意義屬於個體工具,僅以集體名義打擊或抵制另一個個體。(此處強調「集體名義」,亦不代表與集體不受影響。)

***以上的「集體」,皆意為「集體的全部」,或曰「總體」/「總集體」

(5)從吹水角度,即讓我採取前述的第七種方式,Justice 與內部(in-group)掛鉤,而與外部(out-group)脫鉤,Justice 則屬於小集體工具,以總集體(total group?)名義打擊或抵制另一個小集體。此(所謂)Justice,即不見血的 Vendetta。

(6)梁文道曾寫了一篇廣為流傳的《討厭一個人的方法》,或許算是第六個角度,即個人早在集體意識到 Fairness 「將可能」出現缺口之前(此例子之 Fairness 乃 Informational),自行替集體行使 Justice,即 Vigilante。

其他各種角度不談(查實不曉得),我忽然察覺,寫下去之後,自己原來趨向由純 Justice[如有]一直列舉到有雜質的 Justice[如是]。

Justice 中的 Vendetta 與 Vigilante,是不可或缺,還是除之後快,經常教我在 Justice 的學門前止步。

(我想若我繼續寫,應該還會拼湊出變質的 Justice來。)

***********

後按:我喜歡這個伸延思考 - 罪與損耗 以及 被罪者... 嗯,奇怪自己會把 Justice 與罪掛鉤...

Monday, August 03, 2009

家事

星期六日,系統會很自然的自行調教至「默想」模式,全心與家人一起作息遊樂。

而星期一至星期五,思想似乎屬於自己。每當星期一起床,便進入「狗屎垃圾都諗得一餐」的狀態。

挺困擾的是,無論星期一還是星期天,我經常感到自己作為父母家中一員中,「整體」境況比其他成員「安穩」。

沒多感情煩惱,沒多經濟煩惱,沒多呢樣煩惱果樣煩惱。最嚴重的所謂煩惱都不過是孩子吃得飽不飽,睡得熟不熟的事情。

採用上次寫的那種史觀,都是因為嚴格律己,阿二才可以擺脫這些煩惱。他現在的次等煩惱大致跟我一樣,不過是幹與不幹這份工的瑣事,但相比他多年咬牙捱飢還要划水攀山的堅毅,我這樣的次等煩惱絕對輕於鴻毛。

不知道。

不知道怎麼說下去才會讓他們明白我想說的,而又不會讓他們感到我干涉他們的私事。

不知道。

只知道:

一個人要脫困,就要律己。

兩個人要脫困,兩個人就要各自律己。

就算我自己的一家四口,給子女的,對著子女的,希望子女明白的,都不過是律己。縱然子女無法律己,但子女一定會從心體會到。

儘管我律己不足,但總記得,想四處走,乃要先學支撐。支撐得穩,自然可以行萬里路。

想自由也一樣,不是先要學會釋放自己做自己的領袖,而是先要學會「律己」。

Friday, July 31, 2009

又係覆:阿邊個

Abigale,

Learn and Change... I would say...

Learning is internal enrichment. Change is the practice of this enrichment. Change is difficult as it is a trial of de-construction (unlearn) of old enrichments. It is even more difficult when it shall further undergo a denial of a past self, a betrayal and saying sorry, before changing to the final self.

If one can't face a denied past, can't get along with betrayal and can't say sorry to oneself, one cannot change.

And me? I need practice.

(原想中譯,放棄。)

************

你話之前有個覺得好有智慧既長輩,依家感覺變左。

嗯,我會話:若果漸漸發覺自己對一個有智慧的人改變了 -- 原因不大可能是自己同樣變得同等有智慧(你不是他,他不是你,智慧是個人化的),而是你開始拿捏到智慧人的思考方式。

很多時,是智慧人的思考方式,而非他的智慧說話,是最令其他人覺得一個人有智慧的原因。

正如我向你提過 Dilbert,當我有天拿捏到 Dilbert 幽默之處之後,我便發覺他好像不再(像以往般)幽默.... 記得否?

我想說的是,如拿捏到 Dilbert 的幽默方式,而你又可以抛棄自己以往幽默的方式,在生活中重演Dilbert 幽默之處,或許便算讓自己獲得同樣的幽默智慧。如要超越,就要發掘新的幽默方法。

************

Learn and Change... 無錯,我剛剛講緊既,都係一堆你阿媽係女人既拿破侖式內線 maneuver。

Wednesday, July 29, 2009

給自己投稿

琴晚係我有史以來,第一次,阿仔要我(甚至肯比我)抱住瞓。

感覺好難形容。

隻右手幾乎抽筋。

I was flipping back and forth pages of AM730 with my left hand, wishing to find something new.

The pages were flipped in silence until something engulved me.

我嘆息。

原來阿仔響度安慰我,知道佢老爸做錯了,就送左我一個抱住佢瞓既責任。

Tuesday, July 28, 2009

文化相沖

由於草稿箱已經超過 101篇,以下只屬排洪之言,沒有任何弦外之音。

文化相沖(原標題為《文化衝擊》,嗯,剛才想,用clash應該會比較好)

Culture, is usually defined as (sort of) generally shared values, norms, blah blah blah. Me? Culture is not such but values, norms, blah blah blah "that are not in doubt".

以我所見大部分書本定義,或人所授,或我以往所接受,「文化」兩個字的意思大多是比較正面,例如像 Wiki 裏的定義:但近日我對此兩字的感覺則比較負面:「沒有遭到懷疑的」(價值觀 blah blah blah)。

城中熱話書展 lang 模之爭,若粗疏地看,對壘兩派的一派,未嘗質疑 lang 模的存在,另一派則對前者之反應予以強烈質疑。以剛才比較「負面」的定義出發,所謂「沒有」被前者質疑「lang 模文化」,對立面正是「沒有」被後者質疑的「書本文化」。

然則我不是想說書展,也不是想說香港文化,我只是覺得,從書展 lang 模事件中,其實很多人不曾質疑過「書」的「唯一」價值(對此我萬二分尊重),抵制書展,不一定是文化潔癖(errr... very much agreed to this term , but what exactly does it mean?),或者只是未曾接觸過其他非實物的「書本」(傳統印刷),或視非實物(所授的知識)一定比不上書本/實物(所授的知識)罷了。

題外話,原來我喜歡搜索和發掘更多「人的動機」。

The Fall of Napoleon

Abigale,今天我在回覆你的時候,忽然想起我舊作一篇。其內容並非與你我所提及的有任何直接關係。此短文並非表述史實,只是試圖表達一個史觀。



娜姐與女人(晚上新增,突然記起應排未排的洪。)

早上師奶同事問我喜歡雪糕不。這個當然。

頃刻收到娜姐的雪地糕空照,閃電閱畢,原來不過toppings,碎料。師奶同事知我會假惺惺,著我回家再看。

然後三四師奶們圍在一起談娜姐的偉大,並你一言她一語跟邦民妹比較,言笑甚歡,沒有半點妒嫉之調,更絲毫不管那相距不足一尺的我在偷聽。(這班師奶們真是可愛,鄙人之幸也)

跟著談及戚眉廣告。出乎意料,這批師奶高幹中的半數,連帶其老公們,甚至有單身廿歲男,都不喜戚眉小孩,甚至表示深惡之,反感云云。惹得小弟再思其取與捨。

Thursday, July 23, 2009

佢上司

我等待

次次印 report 都要雙面,點解唔一次過 set 個 printer 印雙面?

次次計同一條數都用計數機,點解唔 set 條 formula 落 Excel?

次次搵 file 都咁耐,點解 filename 唔改用年月日?

次次都印埋d 空白頁,點解唔整左 page setup 先?

次次成注香就黎燒曬先至話趕,點解唔等老闆放埋狗先至黎搵我?

次次我決定左你先郁,點解我個 job title 唔係你上司?

次次出糧我都覺得自己 over-paid,點解我又唔出聲話 paid 多左?

人期待

同事話,寧願見到上司,收到佢份功課,會有個反應,就算係一句「下?仲黎?」又或者「個客係咪咁多野呀」... 甚至係「正,又有報價要做!」或者「乜咁煩架,又要報價...」

佢最憎聽到佢答「點都要做架啦...」或者係「咪又係要做...」,甚至係「是但喇,做又得,唔做又得」... 又或者「你鍾意喇!」。

佢問我,究竟係佢無情,定係上司無情?

++++++++++

曾經有條友曾幾何時都話過幾服佢上司,但依家.... Errr.... 點解大家都變左咁Q多?

有冇筍工介紹?

Monday, July 20, 2009

雜談兼論 (5) - 雜談如何兼論

題目是在辦公室面壁時想到的,而本篇所謂的「如何」則是星期天跟阿女對弈時沉澱出來的,細心回想起來,一切的觸發點是 Bravo 在年多前那篇 The halo over a single swan 的一個問題。「雜談兼論」四字,於這篇,不知是巧合,還是 self-fulfilling,突然感覺,雜談兼論或許原來只是右腦伺機而動。

我當時告訴 Bravo,小弟的暗黑老師多多多年前曾告訴我:「如果你要在一張很白的紙上尋找一個小黑點,若周圍環境太光或太白,而難以察覺,你便要調暗燈光」,其原意有三個層次:

1. 想找尋一樣事物的時候,要留意自己會否因為“pre-occupation” 而令自己找不到(即一點點黑色,會被白色掩蓋)

2. 要達到目的,太「白」的方法未必可行,有時要「黑白」兩用

3. 逆向思考。以為要找黑色,便要同白色對比,其實,有時反而要用番黑色才可以找到。

溫馨提示,我不是因著某些觀點而去延續我的解釋,我是想告訴 Bravo(和自己),我似乎對於第 3 項有所意會,所以必須要寫下。

儘管不是逆向思考

我這兩天所意會到的,應該跟「逆向」沒有太大關係。我想說的,是 Metaphors。

Metaphors, to me, are experiences and imagination perceived to be highly resembling and implicative to actual ongoings, esp. in terms of principles, values, nature, impact and/or applications. My metaphors are more implicative to the basis and elemental factors, such as psychology of individuals (as rather than of groups or group culture). Relevance decreases from micro- towards macro-observations. (specific choice of words pending for revision)

社會現象和歷史是不能複製的(not replicable),也不能放於實驗系統裏測試,因此便「出現」「社會學理論」幫助解釋和作出「合理」預測。

我,從這次回顧發現,在試圖建立自己的框架去解釋社會現象的方法,大概是大量使用 metaphors。並且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不自覺的習慣。(嗯,突然擔心如此詳細寫下來會否反而令自己覺得不習慣?)

Metaphors are not longitudinal studies nor comtemplation based on present grounds. They are parallel de-constructions and re-constructions of the unknown from other angles. The black spot is dark, so dimming the light using similar background of metaphor to find the spot may make some senses according to the third theory by my dark teacher. Contrast or comparison studies, in social contexts, are difficult to become precise and the term "contrast" itself is subject to attritional debate due to variability and volatility of the actual ongoings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If assumptions are to be set for analysis, the most unattractive questions may sometimes be the only possible exit.

嘗試中譯:(放棄)

使用 metaphors 並非可以作結論。Metaphors 只能為 hypothesis 去提供一個「本質」上的引導。

從暗黑老師的提示,我認為,讓雜談兼論,要通過帶出不同的 metaphors,意即以「本質」作多角度切入點,而非以不同時空的「事實」或眾多相關的「觀察」作切入點,然後作多角度分析。或許 Metaphors 就如 暗了的燈,而需要了解的對象或現象,就如白紙上的黑點,兩者是相類的。而對比事實與對比觀察,就像一盞亮燈,期望越光亮,越能對比出紙上的黑點。雜談兼論,與分進合擊雷同。

Bravo: 當我發覺我可能是如斯接近暗黑老師說的那種不完全逆向思考的時候,便第一個想起你,第二個便懷念起暗黑老師。坦白說,感覺有點興奮,想告訴 Abigale。

題外話,暗黑老師是我其中一位很重要的啟蒙老師,除了因為我被逼以不明學費支出來 write off 他曾欠我的幾千元之外,更因為他的確把我從老實、守法和好孩子教條中解放出來,試圖安置我在那叫謀人寺的渡假勝地。

Wednesday, July 15, 2009

雜談兼論 (4) - 改好定唔改好

... 鬼知咩。

(查實係繼續上篇堆野,加上個草稿爆曬,要清下腸胃。)

政治改革喎,想改既就話改好,唔想改既就話唔改好架喇。(唏,唔好咁快話廢話先啦)

先講下四元對弈

簡而言之,「正」「反」裏面亦自有對立面。

「正」「反」在於理念、價值觀、長遠目標、整體利益。(a.k.a. 外正反)

「內裏對立」在於執行、細節、短線策略、個人利益。(a.k.a. 內正反)

在無數二元分析中,經常遺忘正反組織內的正反勢力,以為組織不是正就是反,實質上,組織內亦有正反力量角力。

lz 所提到的 df (dark force),正正就是四元中的其中一元:該組織內部的一股破壞性勢力(假定以dark為破壞性)。

各位 EQ 高既朋友,睇左同忍受左我咁耐,都應該睇到我講左好多好多「四元對弈」。呢種所謂「四元對弈」,亦係小弟我判斷 interactions 同 change 時候既思維方式。(Wella, 若果呢度係報紙專欄既話,係,我係扼緊搞費。)

再回顧 Black Swan

OK,我唔係再批評 Black Swan,我只係想話 Black Swan 唔係一個突發 Event,而應該詮釋為「突然出現一個人物」,呢個人物,九成九係一個 Great Leader。

要改 course of history (如果世界上真係有 path 既話),Event 根本改唔到,改倒既,只會係人。因為「人」先至可以產生主導性,帶來改變。唔講 example,因為隨手可得。

再再睇下 Leader

似乎唔多香港人直言「香港需要領袖」,曾經袋巾選舉特首時講過,雖然你我未必肯認,但係咪真係認為香港(甚至「自己」)「唔」需要領袖?

能夠講得出話「唔」需要既,好有可能係因為佢自己(尤指政界中人,呢呢呢,大把人喇)想做,又或者因為佢唔想改變。(唔想變,查實可能比想變既人仲「正常」)況且,香港人自己做慣 leader,想信任一個 leader。難。

點解講 leader?因為我直認香港需要 leader。點解需要 leader?因為我需要改變。點解需要改變?因為我,悶極。既然我心目中既 leader 仲未出現,不如自己... 上。

(以上係我既參選政綱,抄自《模仿奧巴馬的心理》一書,書名待確認,未出,作者C.M.)

Tuesday, July 14, 2009

走出(政治?)困局

某個有少許肥既靚仔貼左篇咁野:

***************

明報 2009-07-13 A28 MP+觀點 思潮 By 呂大樂

內耗?

不知何時開始,社會各界人士均以內耗一詞來總結回歸以來香港的政治狀況,而使用之廣泛已經差不多到了濫用的程度。當認真檢討其分析或討論的內容時,不難發現時下不少討論中的所謂內耗,其實就只不過是關於分歧、衝突,而不一定是指沒有目的或結果的相互消耗與折磨。於是,由辯論到爭拗,意見分歧到惡意攻擊,針鋒相對到各執一詞,現在都統統歸類為內耗。在某些人口中的所謂香港社會內耗不斷,其實是對分歧、衝突的恐懼(或意圖製造這種恐懼)。問題是:這種將內耗等同於社會矛盾與衝突的說法,無助於了解當前香港社會的困境。

在我看來,當前香港社會的問題不在於經常出現爭拗、衝突(其實意見存在分歧,社會發生衝突是社會的常態, 乃客觀現實, 不能迴避, 只有面對),而是我們既無方法,又無一套規則或規範,更缺乏一種政治語言去處理矛盾與衝突。於是,每次社會經歷了重大爭論、衝突之後,我們並沒有從中學習,又無法在妥協或調解過程中取得新的共識,以幫助整個社會在爭辯過後能向前踏出重要的一步,在新的基礎上尋找更新的發展方向。社會上出現爭論、衝突,是難以避免的。正面面對爭論、衝突的方法,從來都不是鼓吹空洞的社會和諧或誇大內耗的程度,而是應該更認真想想如何在種種爭論、衝突過後,在社會層面上促成新的共識和解決分歧的方法與規範。

香港需要的不是呼籲和諧

舉一個例:近期的正生書院事件。雖然事件尚在發展之中,但說真心也好,假意也好,社會上(部分人士除外)似乎已達成共識,基本上肯定書院的工作,支持它的進一步發展,並且認為應該給予更多在資源上的幫助。我當然明白,不少人口中的所謂支持,不一定代表他們願意承擔任何代價。而在爭論的過程中,亦有出現「政治抽水」(即見輿論走勢,乘機取得一些個人在政治上的好處)的現象,當中「可疑分子」包括特區政府領導及平日傾向保守的議員。現實政治從來如此,我認為沒有必要深究。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既然已形成最起碼的社會共識,現在對反對歧視,批判「不要將問題放在我家後園」(NIMBY)想法的人士與團體而言,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在輿論上的形勢,進一步討論如何安置其他界定為「厭惡」的社會服務。正生書院事件關乎我們怎樣看待很多人認為是「厭惡」的社會服務:究竟我們是否真心開放包容?會否願意為了社會的需要而有所承擔?

我們都明白,社會需要發展很多一般市民會認為是「厭惡」的社會服務,例如監獄需要擴建、愛滋病患者需要服務中心等等。為免日後夜長夢多,態度反覆,討論又回到基本的起點,何不現在就請來自18 區的區議員、地方選舉產生的立法會議員,繼續以過去數周內所表現的開明態度,一起為他們的選區選定一兩項服務,加快這些極有爭議的項目上馬的可能。這就是說,我們討論正生書院事件時不應抱討論別人的問題的態度,而是要求所有自稱開明的政治人、大眾、團體,都要有參與及承擔的打算。當每一個社區都需要打開門戶,包容有需要受助的人士的時候,那大家就不再可能以「不要將問題放在我家後園」來將事情推到其他社區之上,而要——自願或非自願地——共同承擔一些市民都認為必須處理的問題。

困局在沒條件向前走

我當然知道很多人口不對心,不能以我們在媒體上所看見各界於公開場合所表達的態度與立場,而以為目前香港對正生書院事件已有共識。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所謂共識,多少是建基於「問題並非發生在我家後園」。說得難聽,不少人是慷他人之慨。

但我想說的是,無論真心還是假意,我們需要將議會內外的公眾討論推向更高的一個層次,將對個別案例的處理方法轉化為一套解決問題的原則、規範。如果沒有這一個(可以由政府或民間其中一方推動,也可雙方協力促成)轉化的過程,則日後每次遇上問題時,又將會還原基本步,到時要視乎每方利益、勢力而再作打算,而無法從矛盾與衝突的過程中,深刻地認識問題,並且總結出社會大眾看待問題的意向,再而為解未來的矛盾與衝突找到方法或處理的原則。

面對群眾的政府負責任的政治人現在香港社會所需要的,不是呼籲大家要重視和諧,不要搞對抗,而是怎樣提升整個社會在面對和處理矛盾與衝突的過程中的學習能力,把本來是對立的利益、態度,推向一個各方均可接受的調解機制及處理的原則、規範。要提升香港社會在這方面的能力,需要有一個敢於面對群眾的政府,同時也要有一批願意負起責任的政治人與政治組織。能夠在矛盾與衝突過後進行制度建設,上面兩大因素缺一不可。當今香港社會的困局不在於矛盾、衝突過多,而是我們沒有條件在矛盾與衝突過後向前走出一步,從中學習,並且建立分解矛盾與衝突的原則和規範。上述兩項社會建設的元素,正是目前香港最缺乏的東西。

呂大樂學者輪流執筆,周一刊出

***************

我對呂大樂之文絕無否定之意或企圖,之不過我又學人思潮起伏,想講多兩句咁遮。

***************

拿,以下係我既參選宣言:

各方友好、另類、以及不相為謀者:

如小弟有日有機躋身尊貴會,懇請各位鼎力支持,投下閣下神聖的一票。本人必定實事求是,虛事求非,全力落實本人政綱!

(以上為小弟近日所想所感,絕無虛言... 議事遮,有幾難呀?)

--------

於我看,困局只在沒有 leadership.

--------

擺脫政治困局(我估呂大樂係講政治卦),毋須亦唔可以依靠「理性」,學習(文化)可以幫助政制發展,但處於困局,便需要的是打破框框的行動力和意志。

我所以經常提倡“學習”,因為我認為學習係令社會政治更穩定,亦更互惠的方法,但響香港呢個情況,根本無人(well, as a whole)可以從中學習點樣共同建立互惠社會。

超,根本唔會有人諗過點樣建立互惠社會,就算諗過,亦唔能夠有共識,你有你講我有我講。

之所以話 leadership,就係咁既意思。

係,呢個係奢望,但未必渺茫(Errr....)。


總之,選我喇。

***************

參閱:練乙錚:改革便車搭者多 監察孤掌勢難鳴

Monday, July 13, 2009

傷感事

先有季羡林

除了可惜,還有傷感。

我不認識他,我跟他止於那一面之緣。那一面還是在我翻他書、打他書釘的兩瞬時分緣起的。

唉,何坎我如此多情.....

再有某靚仔

他嚴重傷害了我的情感。

無論 Bloglines 還是 Google Reader,竟然紀錄不到他寫的千字文。就算廢話,留個念也好嘛。

更有某某

唉,你為何要我傷心?

何以你跟孖S,阿A,阿O,阿C,阿H等老黨員及老動物一般見識?直斥鄙人所言令人止步.....?

該前篇跟該前前篇等,用四字解釋就是:權利主義。(霎時清醒:阿靚仔,「民粹」二字如此詮釋,如何?)

曾幾何時我跟你深夜繾綣、旁若無人?嗚嗚,原諒我今情難自控,鼻涕如泉。

還有網絡欺淩

萬二分傷感。

不是因為有人欺淩另一人。而是我竟想欺淩一位從未來此留言過的某人呀!真個自作孽呀。

真的好傷感,好傷感。為何我欺淩的技巧弱雞甚。唉,傷感還有添點羞愧。

各位,聽到我在抽泣嗎?

最後輪到那跟我數載的

你,不要再跟我作對了...

你,讓我絕望、讓我痛苦、讓我傷感如斯...

你,捨得好返未!?我仲有十九幾百樣野等住你去做呀!

你,請原諒我發脾氣,平日的我不是這樣粗鄙的。

Friday, July 10, 2009

雜談兼論 (3) - 改變的方向

話明雜談,梗係談天說地架喇。既然兼論,當然東拉西扯。

續 Cultivation

上篇匿名同小蓉兒其實同樣提到一點:Cultivation。嗯,咁比我發下噏風。

家長(大部分係父母)如果二元咁分,主要有兩派:Gardener and Constructor。

Gardener 視子女(被養育者)為 Tree,其取態為 Growing Tree。

Constructor 視子女為 Block,取態為 Building Blocks。

兩者若放在極端,可以是對立;若放在 continnum 可以是互補。主要視乎家長取態。

感覺上,小蓉兒在提醒我是如何取得互補;而匿名則把重點放在某些(絕望的)家長的極端做法(雖然這種極端也很流行)。

我想 Growing Tree 同 Building Blocks 兩個比喻應該很容易理解,毋須多作解釋。除了養兒育女外,這兩個比喻亦常為我個人去嘗試推敲將來世界各種事物或人的變遷。

Canes and Carrots vs Social Relations

呢部分零碎兼亂籠,敬希家長指引。

我地呢批老餅好多都見證過兩代鄰里關係既改變。雖然印象都有些少模糊,但總係覺得以前鄰里關係好過依家。九萬幾個專家同路人都講過,「信任」呢家野,係少左,然後又有九十幾萬個perspectives。嗯,咁我響呢度又嘗試重覆其中一個 perspective:(Social) Exchange。

人越受canes and carrots多,而與此同時c&c越有效,咁就越認為世界上只有 c&c 係生存之道(...等陣...蓉,梗係有假設喇,唏!即係可以rephrase成:就越容易接受 canes and carrots係更值得採用既「人際關係處理技巧」。)

當社會中大部分既家長都認同 c&c 有效,咁社會既「將來」亦會變成一個以 c&c 為主要溝通手段既社會。

Canes and Carrots 未必與 Trust 相對,但可以找到端倪。

為 Michael Jackson 傷感

見過有人話(即係「話」呀)人「忽然傷感」:MJ依家死左先哭喪,之前又唔見你地點點點,咁咁咁。

我諗呢個忽然傷感既現象就係「心理」同「行為」兩者有趣既地方。又曾經見過有人感嘆(好似從五師兄果邊援引,唔太記得),MJ之死之所以令我輩傷心,係因為我地無左個童年回憶(大致係咁意思)。坦白講。呢個感嘆幾有趣,亦幾真實,幾到。

我係呢幾日阿匿提起,我先至覺得傷感。

送你 MJ 的一首 《One day in your life》,據某前輩話,呢首先係佢真正既成名作,而唔係佢既勁歌。

Wednesday, July 08, 2009

雜談兼論 (2) - 風土人情

好多人成日勸諭,某某某溫水煮蛙,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唔好比人有機可乘。

先講直接既。

七一遊行自零三至今逢七載,套用通寶用語:風土遊行日。若平民百姓與政府官員對此風土遊行已習以為常,咁係咪時候應該轉下策略呢?

再講更直接既。

再看看Kursk 一文

再講更更直接既。

吳靄儀響星期一在其明報專欄《法政隨筆》有以下一段節錄。(多謝歌德提供資料)

第三是沒有對法律的性質和語言痛下苦功。議員不是律師,當然不具備法律專長,即使是專業律師,也未必熟習立法的原則和步驟,但立法會的基本職能是通過法例,法例在我們的制度之下如何發揮作用、法律的語言如何落實政策的目標,每位議員都必須花時間學習和掌握。意見是一時的新聞,法例是永久的規範,影響公眾的權責,影響特區的體制公正和經濟活動暢順。官員庸碌,得過且過,議員不求甚解,甘受擺佈,有時則捕風捉影,捨本逐末,真是令人難過。

再講更更更直接既。

唔鍾意就溫水煮蛙,鍾意就係擇善固執(乜父母教兒育女唔係一樣採用溫水煮蛙咩?)。

其實溫水煮蛙四字,用響時局評論,雖然合符策略或政治目標,但未免賊喊捉賊(係,咁講我都覺得自己過分,但我真係咁諗)。

但此四字若用響「自省」,則孺子所為也。

最直接咁講。

《聖經》,係幫自己反省既書,唔係攞黎幫自己批判人既書。

Tuesday, July 07, 2009

雜談兼論 (1b) - 信女

上月與友人討論過 behaviour modification (這裡暫稱BM,手法主要以「賞與罰」改變「行為」),由於各種原因,我倆雖未為此討論共同作一總結,但我想他跟我似乎也有頗相近的感覺:100% behaviour modification 存在的盲點,未必為家長所察覺。

當篤撐兄於上集提起,小弟才猛然記起友人之論。惟有於此處續。

小弟前文提及自己平日只會以二至三成採用 behaviour modification 的原因,主要是受自身的能力、性格和價值觀所限。

友人(由於撰此文未經你同意,所以唯有如此稱呼,若你肯現身,當然最好):

能力

BM 成功的關鍵,在於 assessment,而非 treatment 本身。由於阿女性格還在成型期、而父母相對不了解子女賞罰與行為之間的關係,整個判斷便容易出現關鍵性紕漏。雖然賞與罰(手法)可以不斷調整,以完成阿女的人格塑造過程,但若以 BM 為主要 intervention 方法,我的不完整判斷會導致 treatment 的最初階段出現重大風險。這是能力上的不足。

性格

一字記之曰「懶」。BM 需要恆常觀察賞罰效能和反應、調整手段與力度 ,懶人如我,豈能盡如人意?

價值觀

能力的不逮與性格上的缺憾,我姑且認為是可以取捨的。主要是價值觀上的取態,使我不會以 BM 作為與子女互動的主打。

純 BM (即單以 BM 作為管教方法)的模式,無論如何精確,甚至成功,其風險(於個人價值觀而言)是缺乏互信的建立。BM 視 Trust 作為輔助工具,而非以 Trust 作為終極目標。簡單而言,BM 是因材施教。成功的 BM 所建立的人格,是一套完全以父母目標為本的模型。

但此法越成功,所塑造出來的人格(和價值觀)要麼跟管教者極度相似(similarity at the uppermost quartile),要麼便會跟管教者極度相反(similarity at the lowermost quartile)。這是我從 Behaviour Modification 理論中所「觀察」到的風險。

當然採用此法的父母沒有100%成功的,所以要極度相似或極度相反,例子相對仍少,但越採用此法,其子女與父母的互信關係便會越基於賞與罰(即外在價值),因此連結兩者的關係,便需「依賴」兩者以外的「供應」,一方供應不乏,關係越緊密;同一方供應緊張,關係便出現裂縫。

這就是我所謂極度相似與極度相反的原因。(其中阿仔與阿女的互動關係,也值得留意;若父母有多於一孩,BM 的風險便更高,因為外在供應的多寡,變成平衡的藝術)

My values and Her values

以上這些想法,主要是自身對於風險的價值觀之於對此法認知的評估。更影響我的,是我期望阿女自己將會擁有的價值觀。

我認為BM 是按照父母期望,成功塑造子女「行為」的有效方法,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但我知道亦不可以過分單一。因為,我不希望阿女「有性格」,倒希望她「有個性」。

阿女由一個完全空白的性格,逐漸成長為一個「有個性」的個體,除了因為一切因緣際會之外,我覺得還因為提供「更多選擇」。

雖然我會奢望在阿女身上存在一些我特別喜歡的性格,或永遠不出現某些我特別厭惡的性格,但我想,子女既為個體,將來的禍福就算她如何頑劣也要自己擔當的話,若要子女像我,不如讓她選擇像她自己。與此同時,我和阿女之間存在的關係,不容易受外在價值所影響。

所以我不曉教女,但會盡力信女。

對。這是私心。

雜談兼論 (1) - 阿女

阿女

係架,依家我個小宇宙係圍繞佢轉架。遲下先輪到阿仔。

查實想講「教」。響「教」呢方面,因為我一直認為阿女個性倔強(juejiang),對於困難會傾向否認和逃避,而非接納,所以自己亦多從此處著筆(手?),但表面上是失敗的。(認真地)檢討過後,似乎發現鼓勵方式不妥:好叻、好叻、好叻;回想後,希望逐漸改為:好有耐性、好努力、好願意(類似)。

依家開始迷上電腦遊戲,某些警號響起,有時會因為不得其門而發小脾氣。

最初自己裝左某d free games俾佢玩,睇下佢點應對困難,測試結果,嗯,咪要繼續努力囉(我)。另外又教佢 Google,等佢可以自己探索(即係唔洗煩住我)。

好勒,然後果d遊戲quit左之後,就會direct去其他link。所以之後呢,就真係比佢 surf the internet 勒。依家多數係:Youtube, HE, pocoyo, pingu, UA, 同埋 TKP

經過自家 manual green dam 過濾,都我覺得呢d sites適合佢。咪比小小自由佢囉。

但話說有次佢 Google love 呀,woman呀,出現左一d無法解釋既「神秘現象」,所以啞老師真係啞左(爛gag,爛gag多多包涵)。

(另誠徵管制辦法:阿女佢已經曉得自己開機勒,依家熄埋放響電腦後面個開關制都未得,熄埋拖板個制之餘,仲要掹走埋個插蘇佢先至無符!如果唔係一行開講漏句就自己埋位,點算?係咪要再嚴厲d?)